APP下载

“忙”出健康长寿来

2014-06-17陈世高

家庭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方成周有光健康长寿

陈世高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星光璀璨”的老寿星们,有一个“星群”特别令人瞩目,我们可以称之为“科技文化寿星群”。以当代中国为例,被尊为“国学大师”的著名学者季羡林,寿高98岁;以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为己任的哲学家任继愈,寿高93岁;书法家启功,寿高93岁;书画家齐白石,寿高94岁;大文学家巴金,寿高101岁;最早提出计划生育的马寅初,寿高101岁;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寿高98岁;语言学家周有光,104岁尚健在……还有这些年来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师昌绪、王振义、吴良镛、谢家麟、程开甲等,都寿高九旬以上。这些“大师”级人物的寿数,远远超过了中国目前的人均期望寿命值。

虽然这些科技文化寿星们的长寿经验各有特色,但仔细分析,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的。总是爱说“当老头真没劲”的漫画家方成,在回答关于他的养生之道时,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作画写文章。养生只有一个字:忙。”这“忙”字,可以说是众多“大师”级人物共同的养生诀窍之一。他们正是一辈子“忙”个不停,从不考虑享“清福”,才使他们神清脑健,寿达期颐。

就拿方成来说,他画了一辈子漫画,曾担任过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的副会长。老年后退而不休,至今仍为自己挚爱的事业追求不止。2010年,以93岁的高龄作为广东中山市亚运火炬传递手,健步完成传递。当年还受邀担任3D动画片《兔侠传奇》的形象顾问,声称一定要活着看到《兔侠传奇》公映的那一天。

再说季羡林,九十多岁时,人们每天在凌晨4点左右,就能看到他的书房亮灯了。问他起来这么早干什么,他说:“起来好去干活呀!”据他的家人介绍,那时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会超过10小时。

有“汉语拼音之父”之称的周有光,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说:“我85岁离开办公室,回到家中一间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书室中,看报、看书、写文章。”如今,104岁的他依然定期给报刊写些文章,其勤奋、其“忙”可想而知。

齐白石也是信奉“忙”的著名人物。九十多岁时,他还要求自己每天必须作画若干幅,不完成不休息。他的信条是:“不教一天空闲过。”

生于1903年的贝时璋,是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2007年的一则访问记中,贝老说工作是他一生中最为快乐的事。那时他的眼、耳功能下降得厉害,可他在家除接待经常到访的国内外客人外,每天仍要工作3小时左右,继续对他建立的“细胞重建学说”及与之相关的生命科学课题进行理论探索与研究。

这些大师们的长寿历程证明,忙有助于健康长寿。然而其中道理何在?

忙可以活跃细胞,保持心智,振奋精神,等于给人增加营养。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不仅仅是体力上的活动,脑力活动也是运动。

忙也是一种修行。人忙了,肯定不会愁闷忧郁,胡思乱想,那些困惑老年人的“心病”自然离你而去;沉浸在学问之中,那些繁琐杂念、勾心斗角,也不会扰乱你的心思。养生重在养心,而养心首在静心。心静了,长寿自然在其中。

健康学的研究也证明,适度的忙,确实对于健康长寿更有好处。当然,我们提倡的忙是适度的忙,不损害身体的忙。那些长寿的大师们,肯定都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猜你喜欢

方成周有光健康长寿
爱情使我的父母健康长寿
漫画大师方成
——烦心事也能『幽它一默』
厚德载物 方成大道
周有光的长寿五句话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
周有光语萃
人民健康长寿的中国
一位台湾老板的健康长寿经
王万奇:吃苦耐劳方成大事
《黄帝内经》中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