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前期早干预
2014-06-17孙焕林
孙焕林
2003年美国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提出高血压前期概念,其诊断标准是在无降压药治疗前提下,两次或两次以上坐位测量的收缩压在120~13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在80~89毫米汞柱,即从正常血压到确诊高血压的过渡阶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血压前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在13.3%~47.4%不等,对这些人群的研究证实,已存在不同程度靶器官损坏。
首先是血管病变,早期主要表现为大动脉顺应性下降、小动脉硬化及血管重构。有研究发现,在45~47岁血压正常高值人群中,颈动脉硬化是普遍的。还有左室结构异常及心肌肥厚,但功能影响不大。
其次是脑损坏,细小动脉纤维化、玻璃样变,严重者可有纤维素样坏死,并发血栓及小动脉瘤。由于这些变化造成局部缺氧,脑组织可出现小软化灶。
再次是明显肾小动脉硬化,可有微量蛋白尿,这是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
另外,近年来研究显示,这些人群代谢综合征的聚集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其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体重指数均高于血压正常者,而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
鉴于我国国情,对高血压前期人群,改善生活方式是最基本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控制体重十分重要,使体重指数保持在18.5~24.9。体重每减10公斤,收缩压下降5~20毫米汞柱。
要调节饮食,限盐(每天不超6克),可使收缩压下降2~8毫米汞柱。控制脂肪,限制胆固醇高的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和含钙、钾、镁、碘、锌高的食物。
戒烟酒,酒精日摄入低于30毫升,可使血压降低2~4毫米汞柱。
坚持有氧运动,如踏车、健走、太极拳、游泳和门球等。每天30分钟,每周不少3次。可使血压下降4~19毫米汞柱不等。
要调畅心态,学会放松,保证足够睡眠,讲究心理卫生。对于合并慢性肾病、糖尿病、左室肥厚、心力衰竭、超重和肥胖、高血脂、血压持续高水平者,应在积极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