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真爱无尽》艺术魅力探析
2014-06-16边春丽
[摘要]《真爱无尽》是一部探讨生命意义的电影,根据美国作家纳塔利·巴比特的经典儿童文学小说《不老泉》改编。电影在秉承原著深邃内涵的基础上,对叙事结构及人物年龄进行了一定的改编,使矛盾冲突更加尖锐,并运用现代的影视手段,借助一段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诠释着生与死的人生追求和生命意义:是生动绚烂的活过还是孤寂无奈地活着。本文着重从永恒的生命主题和艺术的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不老泉;永恒;生命意义
《真爱无尽》根据美国作家纳塔利·巴比特(Natalie Babbitt)所著的经典小说《不老泉》改编:讲述了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少女温妮(Winne Foster)渴望摆脱母亲严厉的控制,一次她在森林里迷了路,遇到了一个名叫杰西·塔克(Jesse Tuck)的少年,因此结识了“平凡得像盐巴一样”的塔克(Tuck)一家人。杰西与父母和哥哥住在森林里一处隐秘的小屋里,因为他们平常的外表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惊世骇俗的秘密:因为饮用了具有神奇魔力的泉水,生命永远停留在饮水的那一生理年龄,他们全都可以永生不老!但是永生不朽也成为一种永无止境的折磨,塔克一家东奔西走地躲避着所有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不断迁徙就是要避开常人异样的眼光。而小女孩温妮却不小心成了这个秘密的分享者,但后来,她却必须在汩汩的泉水面前做出生与死的选择……
和其他许多经典名著不同的是,《不老泉》出版后,得到评论家的一致赞扬。虽然本书并未获得过重要的儿童文学奖项,但在美国,《不老泉》是作为9~12岁孩子的必读教材,其中蕴涵的关于人生的探索和情感的描述以及对永生不死是幸运还是痛苦的深入思考,一直以来是美国家庭阅读讨论的理想书籍。美国著名编辑安妮塔·西尔维给予此书这样的评价:“就我个人而言,如果只能带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到荒岛上的话,那应该就是《不老泉》。”
电影《真爱无尽》保留了原著基本的故事框架,只是把主人公温妮的年龄从10岁改为15岁,使以温妮与杰西的情感发展为表现主线的故事看起来更符合逻辑。电影看似淡化了塔克家族的其他人,突出爱情主线,但,正是这美得让人心醉却不得不以悲剧告终的爱情,使得电影的内涵更真实,更具感染力。对于普通人而言,最该去珍惜的,不是未来;最该去守护的,不是过去。而是如同电影告诉我们的那样:生活在你的生命里。我们的每一天,将生命攒起,促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灵魂。那么,把握住当下才是弥足珍贵的。导演杰·拉塞尔曾因拍出过《云梯》《我的小狗斯齐普》《尼斯湖水怪·深水传说》等影片而被认为擅长挖掘人性和营造气氛。电影透视的关于永恒的话题,同时也组成了人生的意义;如果你不论怎样都能活着,而且活在同一阶段,那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永生还是老死?这是个问题。
一、永恒的生命主题
名著改编成电影总会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风险行业,大抵还是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老生常谈确实有其道理。一不小心越过了读者的底线,电影终究会被无尽的口水所淹没。
原著中有关时间和生命意义的讨论深邃而精辟:“生存不易,生活需要努力,然而生命中没有变化……很没有意义……没有死亡也就没有新生……永远不再成长,失去活力,不能称之为活着……”“像路边的石头,永不变化,永不生长,虽生犹死。”“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罗兰巴特曾经说过,在巴黎无论哪个角度都可以看见埃菲尔铁塔,他常常坐在埃菲尔铁塔下,因为这是惟一一个可以看不见埃菲尔铁塔的位置。哲学里的辩证法总是可以这样无所不在。爱与恨、得与失、是与非、错与对、好与坏、追逐永生还是追求活过,总是缠绕在一起。改编的电影要怎么拍才能表现出原著中那种思哲的探讨,而且原著精彩的倒叙手法,绝不是单单靠电影的闪回等技巧就能敷衍了事的。电影的切入到位,穿插清晰,叙事不急不缓,该删的删,该凸显的毫不犹豫添加。把《不老泉》这部短篇拍得饱满细致而又荡气回肠。能将文字意象语言精准地还原成电影影像语言,这是一种气度与能力。而最关键的还是导演升华了原著的主题,突出了原著意境的写意,又配以电影的写实与技巧。一言以蔽之,原著小说改编成出色的电影,最关键的在于电影对原著主题的把握与突出、人物的丰满与深刻、意境的传承与营造。在于电影创作者对原著的尊重以及引起共鸣的理解。
电影虽凸显了温妮与杰西的情感,但内涵上秉承了原著的特点,其讨论时间的方式很独特,连同片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都有一种文艺片的感觉。“可怕的并不是死亡,可怕的是我们活着,但却没有真正活过。”主人公杰西的父亲说的这句话,大概就是对这部电影最精炼的注脚了。《真爱无尽》把眼光放到宏观的角度:人的一生是作为整个时空的一个阶段而存在的。生活,虽然处处充满了无奈和失望,但也并不缺少希望同感动。只要时间仍在继续,只要我们仍在成长,生活乃至生命本身,就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供我们去经历,去体会,最终在这些经历体会中,走向我们充实一生的终点。如果你想超越,那么就去无限度地去接近痛苦,去享受痛苦,去融入痛苦。而当你已经不再惧怕痛苦,那么快乐就已经来到你身边了。死亡是生命轮子的一部分,紧接着的是新生。不能只挑你最喜爱的一部分,活着,就是上帝赐予你的幸福。我们不能只做石头,我们是快乐的,我们不能永远都不成长,失去活力就像路边的石头,没有生命力。
是要长生不老,还是度过有生有死的平凡一生:女主人公温妮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电影的结尾,温妮用象征自己一生的墓碑,挡住了树洞中的泉水——她守护了杰西一家的秘密,也证明了自己有限但却精彩的人生:“永远怀念,亲爱的妻子,亲爱的母亲……”的碑文显示温妮没有选择长生不老,但是她活在这么多人的怀念中,她生前和这么多爱她的人生活在一起。这就是幸福啊。生活,就是要精彩过活每一天,高兴,难过,幸福,伤心……既然“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那么就让我们能享受生命的轮回,珍惜生命,享受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所有馈赠,做一个幸福的人!
二、艺术的表现手法
影片一改原著按时间展开故事的叙事,而是用倒叙的手法:一个身着黑衣的男人骑着摩托车逐渐拉近镜头,以与原著中郊外、森林形成反差的繁华都市为背景,交代了大致的时间地点。接着小角度地仰拍带着头盔的男子的头部,局部的特写引发观众想一睹庐山真面目的好奇心。还是用同样的拍摄技巧平摄逐渐靠近镜头的男子,通过背景的变化、拉长渲染了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当摩托车逐渐停下时,镜头也随着人物的视线转到那座白色房子,接着画面又切回了正在摘下头盔的男子,被特写的主人公英俊帅气的脸及准确到位的面部表情吸引观众的同时又准确无误传达出人物既忧虑又欢喜的复杂的心情,这几个镜头简洁却悬念不断,令人不由得疑惑其原因。
接着采用淡入淡出的效果,将画面转入正躺在草地上遐思的女孩。九十度角的俯拍镜头,展示出女孩在现实中的被压抑、管制的生活环境。接着由近及远出现了森林、天空、山脉、流水、草原、树木等空镜头,再淡入淡化为刻着“T”字的树干,留下“T”或者说这树难道有什么特殊秘密的悬念。至此,故事情节虽未完全展开,但男女主人公以及关键线索“不老泉”还有影片的精髓均在不断变化着的影像中或多或少地传递给了我们,也正是这看似单调却很有吸引力的信息量吸引着我们继续看下去。
镜头接着淡入淡出到梅的马车,影片开头出现的男子的脸再次出现在镜头前,剧情已追溯到了以前,而此时,故事情节才真正拉开了帷幕。情节发展过程中,为了体现深受繁文缛节束缚的温妮对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憧憬时,多次以用她家的栅栏、房子作为背景意象,压迫感的布局使得身处形似牢笼的温妮总是在眺望着远方的森林,向往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样的安排观众也能感同身受,明白为什么生于富贵之家的她反而想要摈弃这一切。当杰西带着温妮去见“埃菲尔铁塔”时,通过不同角度的俯拍、仰拍、侧拍等凸显了他们所爬之山的险峻以及他俩爬山心情的愉悦,以及迈尔斯回忆杰西从树上摔下时,九十度角向上仰拍使极速而下的杰西的危险近在眼前,而他的相安无事也让观众初次真切明白了不老泉的功效。在迈尔斯的回忆中,画面多次出现中速移拍让电影内容一闪而逝的闪光效果,使我们感受到迈尔斯在回忆时内心的痛苦与纠结。
在塔克一家为了保住不老泉的秘密而与温妮告别后,镜头逐渐调焦拉远并小角度地俯拍,镜头中的温妮显得越来越伤心无助。影片此处并没有明确交代温妮是否喝了不老泉水,而是将画面又切换到影片开始那个帅气的男子杰西骑摩托车归来时的场景,与开头相呼应。当杰西来到那棵刻着“T”字的不老泉树寻找她时,见到的却是温妮的墓碑,于是温妮的选择已不言而喻了。在不老的爱情和有尽头的生命亲情面前,温妮选择了后者,从而将影片主题从爱情转向揭示生命的意义。
塔克一家缺少了圆轮中的死亡,从饮下不老泉的那一刻,生命的圆轮就停止了,他们很幸运可以免除生老病死,永远长生不老,排除了时间的限定,能一直活着。不过活着就只是一直活下去,没有任何意义。善良的他们被排斥,东躲西藏地守护着不老泉的秘密。温妮厌倦了每天的生活,因为叛逆不想被拘束逃进一栏之隔的森林,那一天生命开始转变。命运让她走进了塔克家,从禁锢的社会走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家庭。安妮的生命圆轮一直在前进,她和杰西一起狂奔,一起游泳,一起爬上高高的岩石谈论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然后一起恋爱。那段日子对于温妮来说,就像进入了一个没有时间概念的梦里。
“可怕的并不是死亡,可怕的是我们活着,但却没有真正活过。”安格斯与温妮在湖边的谈话已经将生命的真谛传递给了我们。长生不老这看似天大的祝福,实际上却带给塔克一家孤寂而封闭的生命。所以片尾温妮的死亡虽让追求、支持完美结局的我们有些失望,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样的结局,虽然两人最终没有在一起,但他们的爱情就像饮用了不老泉般没有消尽的尽头,这才是影片要表达的内涵:生命是有时间的,但真爱是无尽的。
生命是一个圆轮,从出生开始向前滚动,一路上留下成长的轨迹,直到死亡的终点,化为整圆,然后作为尘土回归大地。
《真爱无尽》以一个看似很老套的电影内容,诠释着世间最深邃的内涵:“You cant have living without dying.So you cant call it living,what we got.We just are,we just be,like rocks beside the road.”电影的结局与原著保持一致:女主角选择了死亡来完成一生该获得的幸福和成长,不是永远停在青春来逃避衰老和死亡。她选择了一个完整的人生,为生命放弃了永生与爱。什么是爱?永生又意味着什么?探索本身,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剔除下去,发现最里面什么也没有。曾奇峰说:只要把琐碎的日子认真地过起来,那么就无须去烦恼什么生命的意义所在了。活着就是要有喜有悲、有聚有散,要有深刻的感觉!就像安格斯所说的有限而有意义的生命比无限而没有意义的生命值得多!
[参考文献]
[1] 纳塔利·巴比特,肖慧.不老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2] 安妮塔·西尔维,王林.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
[3] 莫提默·艾德勒,郝明义.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作者简介] 边春丽(1976—),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平顶山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