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北部齐家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4-06-14李纪萍徐悦华郭庆海
李纪萍 徐悦华 郭庆海
摘 要:该文介绍了齐家沟金矿区域地质情况,从赋矿地层、控矿构造、矿石特征及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蓬莱齐家沟金矿的地质特征,总结了齐家沟金矿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金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齐家沟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099-02
齐家沟金矿位于蓬莱市东南部45 km处的齐家沟村东一带,本区及周边地区自20世纪90年进行金矿勘查以来,先后探明黄金资源储量数十吨,使本区成为栖霞-蓬莱金成矿带的典型地区。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金矿资源储量锐减,增加矿山地质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成为齐家沟金矿噬待解决的最重要问题。基于此,该文总结了齐家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以期为矿山生产及科研提供,为依据今后矿山外围次级构造带和矿体深部找矿提供借鉴。
1 区域地质背景
齐家沟金矿位于华北地台鲁东地盾之胶北隆起的北部,地处胶北隆起带的栖霞-蓬莱成矿带上[1],栖霞复背斜北翼,区内地层较为简单,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广泛发育。
1.1 区域地层
区域地层属华北地层区,鲁东地层分区,胶北地层小区,主要包括由新太古界胶东岩群,古元古界荆山群及粉子山群,新元古界震旦系蓬莱变质岩系,以黑云変粒岩、斜长角闪岩和斜长角闪片麻岩为主;第四系分布于矿区各沟谷中,岩性以冲积、洪积以及残坡积的粘土、砂质粘土、砂砾和卵石为主[2]。
1.2 区域构造特征
区域历经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极为复杂的构造格局,褶皱构造不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且早期的构造形迹常常被后期的构造形迹改造并覆盖,造成本区构造以印支-燕山期的华夏系和新华系构造发育的基本格局。
区内主要有NE-NNE向断裂和NW向断裂构造。NE-NNE向断裂构造系区内最重要的一组断裂构造,其规模大小不一,一般长几至十几公里,宽几至十几米,走向北东20~30 °,局部地段北东10 °左右,倾向南东,个别北西,倾角40~85 °,并密集成带状分布,近于平行排列,有等间距分布趋势,有的充填各种脉岩,多数由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绢英质碎斑岩和碎裂岩组成,既是区内的控岩构造,又是控矿构造。NW向断裂构造总体发育较弱,延伸较短,一般延伸十余千米到数十千米不等,总体走向北西300°~330°,南西倾斜,倾角一般50°~70°,断裂带宽数十米到百米,由各类碎裂岩、碎粒岩、糜棱岩等构成,主断面附近有断层泥,晚期煌斑岩脉沿构造带侵入。该组断裂呈张扭性断裂,一般不具备金矿化,但对北东向断裂或金矿脉及其它脉体起切割破坏作用,出现左形扭动,错距数十米到三、四百米不等,由南向北错距逐惭变小。
1.3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分布面积较广,约占70%以上,主要有中生代燕山早期郭家岭超单元、新元古代震旦期玲珑超单元、古元古代吕梁期双顶超单元、新太古代五台-阜平期栖霞超单元、马连庄超单元以及由上述侵入岩派生的各类脉岩。研究区内的闪长玢岩、煌斑岩等中基性脉岩与矿体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说明脉岩即是深部岩浆活动及热源释放的中心[3]。
2 金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特征
齐家沟金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的大规模岩浆活动、流体运动所引起的成矿元素运移与富集作用有关,并受断裂构造系统、玲珑花岗岩和胶东群变质岩的复合制约。
齐家沟金矿区中已发现十余条构造蚀变带,其中探明的矿体主要分布①号、②号构造蚀变带中。齐家沟金矿的主构造蚀变带①号带规模较大,是一组由雁行排列的多个单体构造组成蚀变群带,出露较连续,各带分别控制了Ⅰ,Ⅱ,Ⅺ等三个主矿体。构造蚀变带内主要充填物为黄铁绢英岩、绢英岩、黄铁绢英岩化碎裂花岗岩等,黄铁绢英岩中穿插石英脉,以尖灭再现形式或斜列形式穿插于黄铁绢英岩中,金品位较高,与黄铁绢英岩一并成为金矿体的主体,该带内或其上下盘,常有煌斑岩脉作不规则、间断充填。②号带:位于①号带上盘,相距25~50 m,南部距较近,向北间距逐渐加大。长1600 m以上。与①号带特征基本相同。在南部发现Ⅺ号矿体所赋存的构造蚀变带,是②号脉上盘的另一条构造带赋矿,二者相距达十几米。主要矿体特征如下:
Ⅰ号矿体是齐家沟金矿的主矿体,赋存于①号蚀变带8~52号勘探线间,呈脉状或透镜状,矿体长900 m,赋存标高从+255~-400 m左右,垂深约650 m。目前该矿体在两侧基本封闭,但在深部未封闭,类型也由蚀变岩夹石英脉型变为蚀变岩型,石英脉明显减少。
2.2 矿石特征
矿石的矿物成分比较简单,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银金矿、金银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及少量黄铜矿、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绢云母、绿泥石、方解石等。
2.3 矿石结构和构造特征
矿石结构包括晶粒状结构、压碎结构,自形~半自形结构,半自形结构~其他形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包含结构,填隙结构等。矿石构造有致密块状构造、网脉状,细脉浸染状构造,斑杂状构造,糜棱状构造,碎裂构造等。
2.4 围岩蚀变特征
齐家沟金矿区主要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等,次要的围岩蚀变有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及次生的褐铁矿化。
(1)绢云母化:蚀变带主要的蚀变类型,它是中低温条件下一种钾质交代作用的产物,热液作用使长石分解形成绢云母、并析出石英,从而使绢云母成鳞片状分布,成为岩石的矿物主体。这种蚀变靠近主断面附近更为强烈,由两断面夹持的中间部位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则相对要轻。
(2)硅化:含义为两种,一种是热液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硅质热液对围岩的交代和充填作用,使岩石硬度加强或形成石英脉穿插。第二种含义则是热液作用使长石类矿物分解,形成绢云母,硅质析出,形成石英。硅化是蚀变带很重要的蚀变类型,同时也是主要的成矿作用过程。
(3)钾长石化:这种蚀变主要发生在蚀变带两侧的岩石中,它是钾长石交代斜长石、析出石英,形成钾长石化花岗岩,它的表现特征是:岩石普遍发红,长石类矿物主要由钾长石构成,且矿物结晶粗大。
(4)黄铁绢英岩化:具有多期蚀变过程,有明显特征的黄铁矿化主要表现为两期:早期的黄铁矿呈浸染状分布于蚀变岩石中,晶体粗大,形态完整,呈自形或半自形晶体,晶体为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八面体,颜色为金黄色。晚期黄铁矿为粉末状、粒细,以网脉、细脉或细脉浸染状分布于蚀变岩石中,黄铁矿颜色呈烟灰色,结晶差,呈它形,两期黄铁矿化均具有金矿化,但主要的金矿化出现在晚期。
3 找矿标志
依据该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将齐家沟金矿找矿地质标志归纳为断裂裂隙标志、脉岩标志、围岩蚀变标志与矿化标志等。
(1)在靠近断层的中心位置,应力集中,构造作用较强,利于引导成矿物质的运移,成矿条件较好。
(2)区内煌斑岩的存在,常常是指示矿体埋深的一种标志,若构造蚀变带有煌斑岩侵位[4],表明该构造蚀变带延深较大,很可能有“根”,成矿深度会更大,深部可能有隐伏矿体的存在。
(3)从矿区范围看,金矿化有利的蚀变主要是黄铁矿绢英岩化和绢英岩化,当这两种蚀变强烈时,同时可以见到石英脉的穿插,则表明深部存在盲矿体的可能性是较大,围岩蚀变越齐全,对金矿化越有利。
(4)金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各种构造线的关系,接触带对金矿体的定位影响最为明显,越是靠近矿源层接触带,成矿物质汇集越丰富,更能形成富矿体。
参考文献
[1] 王佳良,孙丰月,王力,等.山东栖霞马家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黄金,2013,34(6):14-20.
[2] 许方.山东栖霞台前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地质找矿论丛,2008,23(2):140-143.
[3] 张志旺,穆锡川,徐汝峰,等.蓬莱地区脉岩和构造与金矿脉的时空关系及找矿应用[J].采矿技术,2003,3(4):95-97.
[4] 常俊山.蓬莱东南部栖蓬金矿田成矿背景及矿床特征[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0,62(1):42-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