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小组合作教学的问题探讨
2014-06-13韩孟颖
韩孟颖
摘 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习动机等方面都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针对当前初中历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以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在此提出,请专家以及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历史;课堂讨论;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广大老师所了解、接受并引入课堂教学。“合作学习被誉为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习动机,形成对学习和学校、教师和校长的积极态度,形成更高水平的推理策略、更加娴熟的合作技能及从他人角度审视情境的能力,提高批判性推理能力、解决冲突的技能,改善合作小组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有明显成效。”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和合作学习的优越性,本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希望这种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种种原因,在本人的合作学习课堂实践过程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小组课堂合作学习的深入推进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不愿意参与讨论
合作学习与之前的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其最大的优点是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讨,形成基本的知识结构,以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然在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发现:很多小组讨论课题布置了以后,学生并没有太多的参与热情,他们对课堂小组合作讨论的态度比较冷淡。通过观察发现:并不是只有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不参与讨论,许多成绩好的同学也都不愿意参与其中,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后谈心发现,各个学习层次的同学由于不同的原因,都有可能游离于小组讨论之外。
1.习惯性自我思考。一般习惯独自思考解决问题的都是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学习认真,也习惯于自己固定的学习方法。他们大多认为讨论只是对那些学习不如自己的学生有利,对自己来说只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浪费时间,所以在小组讨论中他们总是不愿意加入进来,而是独自完成讨论课题,然后等待老师的总结,在此期间遇到其他同学的问询,也基本不予理睬或者只是随便敷衍了事。
2.习惯性等待他人答案。这部分同学学习成绩一般,学习的动机不强烈,也没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得过且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随大流的特点,也能参与讨论,但基本停留在深度和广度都达不到要求的表面讨论,不能很好地完成讨论任务,经常不自觉地会偏离讨论议题,所以对小组讨论的贡献不大。这样讨论的有效教学目标的达成就变成小组内少数同学的任务,个别学生的学习成果成为他们的现成答案。在整个的课堂小组讨论中他们没有作出贡献,也没有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更没有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和方法,从而导致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成为一个形式,最终合作学习的效果也完全得不到实现。
3.习惯性课堂开小差。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在课堂小组讨论过程中总是非常的活跃,在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卷调查中,这部分同学也对其持非常支持的态度,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很好,能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通过观察了解不难发现,这部分同学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相当差,他们的课堂讨论都是和教学无关的无效讨论。他们支持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因只是因为这种小组讨论能给他们提供一个闲聊的机会。
4.预习不充分。小组合作学习的中心环节是课堂小组讨论,它能帮助学生构建基本的教学目标体系,同时通过讨论,形成解题的基本技巧和技能。然而在现实的课堂小组合作讨论中,有一些很难把握的因素,往往使得课堂讨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一般会针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课堂小组讨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于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课堂小组讨论中就会表现出讨论质量比较低下,或者干脆成为无效讨论;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也比较糟糕:讨论时间过长,从而影响整体的课堂教学进程。
二、教师的自我定位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教师也都意识到并且逐渐接受“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的基本理念,这也和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相一致。而在具体的课堂小组讨论活动中,教师又经常不得不从幕后的课堂“主导”走到前台,在短时间内将本该学生讨论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这样的课堂小组讨论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实质方面来看,都完全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归纳起来,大概有如下情况:
1.课堂教学进度的压力。在实际的课堂小组合作讨论中,经常会有合作小组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仍然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情况发生,在讨论时间拖延过长,影响到小组评价和教师点评等教学环节的正常推进。在这种情况下,迫于教学进度的压力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本该学生讨论得出的结论结果灌输给学生。
2.讨论成果无法达成。有些课堂讨论涉及学生较难理解的重难点内容,学生经过讨论并不能很好的达成预定目标,在一定的课堂讨论时间之后,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老师似乎也不得不越俎代庖。
参考文献
[1] 刘吉林,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一)[J].走进新课程,2004(1).
[2] 陈耿.关于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反思[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