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高职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4-06-13李凡LIFan

价值工程 2014年16期
关键词:廉政校园院校

李凡 LI Fan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淮安 223003)

(Jiangsu Polytechnic of Finance&Economics,Huaian 223003,China)

0 引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着力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廉政”指一切依法成立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内部组织和工作人员都应当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不得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反映。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和各种利益集团。学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围绕廉政主题,以传播廉政知识、树立廉政理念、建立廉政机制、培养廉政精神为目标,通过各种途径陶冶全体师生的道德情操,培育崇尚廉政的校园风气,营造公平、公正的育人环境,为社会的廉政文化发展起带头作用。

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基地,文化育人、环境育人非常重要,这需要廉政文化的引导和规范,因为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学院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高职校园内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对纯净学生精神思想,丰富校园文化,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风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下,高职学生廉政素质普遍不高,廉政文化意识比较淡薄:有的学生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诚信意识下降;有的盲目拜金、贪图享乐,拒绝牺牲和奉献。但他们思维活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痛恨腐败现象,他们普遍通过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与外部环境沟通,获得知识、信息,这给廉政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新媒体会在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海量的信息中包含各种不良信息严重影响着廉政文化建设。因此,为了在高职院校中依托新媒体来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健康成长,有必要全面的了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本质区别。

1 新媒体的特点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及其相关技术正以迅猛的速度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学习方式。学校更是新媒体推广、使用的前沿阵地,各高职院校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网站;并且随着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高职院校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学生接触利用新兴媒体的频率越来越高。网上搜索、网上求职、游戏娱乐、电子商务、网络视频、飞信、彩信、网上聊天成了许多大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同时高职院校教育模式也受到了一定地影响,老师通过网络授课、布置作业、答疑互动,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许多重要的政策决议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官方网站、微博等形式发布。

1.1 开放性

传统媒体主要通过大众传播的方式,采用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交流活动。它的受众具有封闭性和局限性的特点,只有其用户可以接收到。而新媒体则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它的传播内容更广,受众更多,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同时还实现了大量信息资源的共享。在新媒体发展趋势下,全球逐渐成为了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每个成员均可以平等地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只要拥有计算机或者手机等智能终端,接通互联网,就可以随时获取所需信息。

1.2 交互性

传统媒体是单向传播信息,受众不管喜欢或不喜欢只能被动接收。而新媒体所运载的信息能同时和人的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和触觉器官发生相互作用,能实现人和媒体之间的双向智能交互。高职学生只要有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不仅能接收信息,还可以对信息评论、发布。

1.3 时效性

信息时代,信息很重要,信息的时效性更为重要。因此,在进行信息管理时,一定要加快信息的加工、检索和传播速度,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为经营管理者作出合理有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旦信息传播不及时,就会失去信息对主管人员决策的支持作用,甚至给组织带来重大损失。传统媒体具有明确的发布时间以及有效时段,而新型网络媒体的传播则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播、同步传播以及连续传播。

2 高职廉政文化建设和新媒体相互关系

新媒体已经高度渗透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价值取向和人生选择。充分利用新媒体是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必然选择,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廉政文化对新媒体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起引领作用。

2.1 新媒体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1.1 新媒体丰富了廉政文化的内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海量知识被发掘、整理和传播,这些信息资源囊括了古今中外的所有思想精华,为高校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资源,拓宽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领域。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方式也极大地增强了高职廉政文化建设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1.2 新媒体拓展了廉政文化传播平台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都需要载体,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也要依托师生喜闻乐见、贴近生活实际的各种载体,从而使廉政文化教育深入人心。目前,高职院校利用了形式多样的载体传播廉政文化:党团活动,学习有关政策文件,引导和帮助全校教职工和学生了解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重要性;定期组织和开展廉政主题讲座,知识竞赛、大学团日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师生进行廉政教育和引导;利用高职院校宣传优势,通过校报、主题班会、广播台等形式宣传廉政文化;将廉政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开展相关课程,将廉洁自律这一理念融入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在新媒体下,针对高职院校特点,廉政文化可以依托网络技术展现立体的效果,在视觉、听觉的综合体验中接受廉洁教育。新媒体所创设易获取的、立体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环境,有助于感染和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中升华思想,在图文并茂和声情融会的语境中感知并接受教育信息,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

2.1.3 新媒体增加了廉政文化建设的互动性

在新媒体环境中,由于信息传播的广泛性,论坛、校园BBS、微博等多元的交流方式更成为了校园内发表主张、反映诉求的虚拟平台。在这些虚拟平台中,大学生的思想活跃,富有主见,公共事件参与意识更强,畅通了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沟通,使廉政文化传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廉政文化建设更加个性化,更能为学生所能接收。

2.1.4 新媒体增大了高职廉政文化的开放性

2014年2月27日在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了要强化公开:“各级教育部门要推进信息公开,各级各类学校要公开办学条件、质量水平、经费使用等信息,高职院校要加强招生、财务、干部人事、科研经费等领域信息公开。对于规定公开而未公开或虚假公开的,必须查明原因,加强整改”。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渠道逐渐趋于开放化,校内外信息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学校师生了解社会发展的渠道,校外的社会事件,价值观念等也对校内师生群体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学校园内发生的一些事件也可以借助媒体向外传播,从而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校园信息正在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对外展现。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并逐步实现了校园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园的对接。新媒体环境同时也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2.2 廉政文化为新媒体提供主流文化的引领

廉政文化与新媒体语境之间是一种相互的关系,新媒体为廉政文化提供传播的平台,廉政文化为新媒体语境提供主流文化的引领。新兴媒体作为传播工具时,缺少主流文化的宣传和保障是非常危险的,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流文化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的导引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创新奋进。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和形式主导和影响人们的价值准则、伦理道德、行为规范、思维模式,弘扬正气、反对腐朽思想观念,为新媒体语境提供主流文化的引领。

3 新媒体时代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策略

3.1 转变思想观念,建立适应新媒体的廉政文化

新媒体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非常深远。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必须转变观念,确立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观。结合新媒体的特征,对于新媒体条件下的廉政文化,要面向社会,开阔视野,不能局限于校园;要注重长远,面向未来,不能只顾眼前;要把握社会动态,丰富内容,不能脱离社会;要更加包容,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不能忽略高职学生主体的地位;要加强互动,不能简单说教与灌输。

3.2 加快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新媒体的掌控与利用

新媒体作为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在反映公众舆论走向,引导公众价值取向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保持正确思想舆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可以起到引导公众舆论的正确方向,团结群众力量,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开展,促进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而大学作为我国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积极开发和应用新媒体技术,推动廉政文化建设。新媒体已经融入到高职院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校园互动平台,将一些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的新型媒体素材放在校园网络论坛等,提高学生参与度,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3.3 组织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当下,高职学生日常生活和网络息息相关,而网络这把双刃剑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新媒体时代,网络交互技术的普及,极大改变了学生的交往方式,令学生对社会认知简单化,出现人交往障碍,人际关系冷漠,导致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无法适应岗位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时,一定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与引导,根据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开展主题思想教育活动,抵制拜金主义、极端自由主义以及虚无主义等不良价值观,通过一些新型方式,如廉政微博、廉政微信、廉政网络课堂等形式加强网络正面宣传和警示教育,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3.4 加强对学校舆论的监督及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高职校园舆论体现了高职院校群体对一些有关自身利益的问题产生的态度、情绪以及行动,体现了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学校通过校园舆论,能够及时地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实际需求、理想追求等。然而进入新媒体时代,高职校园的主流文化话语权被极大地削弱了,而其他各型文化则纷纷出现,对校园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此情况下,校园文化也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常会出现迷茫和混乱。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校园舆论的监督及引导,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消除错误价值取向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为廉政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4 总结

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需要学校领导干部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个新型平台,要加强领导,为新媒体和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新媒体也将随之成为传统媒体,更新的传媒方式也将会产生。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新技术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才能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技术人才。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

[2]陈绍华.商职院校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应走出两个误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14.

[3]张朱博.新媒体时代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和挑战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1).

[4]花文苍.浅议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J].党史文苑,2010(12).

[5]顾正祥.和谐校园视野下高职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11(02).

猜你喜欢

廉政校园院校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廉政之歌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