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毛泽东领导大生产运动的现实启示

2014-06-13牟文鹏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现实启示毛泽东

牟文鹏

[摘要]延安时期,毛泽东领导的大生产运动,不仅打破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克服了严重的物质困难,而且为最终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回顾大生产运动,毛泽东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伟大品格,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以及发挥模范作用,紧紧依靠群众的领导方法,仍有着深刻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毛泽东;大生产运动;现实启示

延安时期,为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克服空前严重的物质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毛泽东向广大边区军民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亲自发动和领导了以自给自足为目标的大生产运动,从而为争取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的历史条件下,回顾毛泽东领导的这场伟大的生产运动,对于当前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突出加强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一、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局面

大生产运动开展时,毛泽东发出了“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一面生产”的号召,并向全党、全军提出了“首长负责,自己动手”的要求。不仅如此,作为大生产运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指挥者,毛泽东还身先士卒地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带头开荒种地、缴纳公粮,用实际行动为全党、全军做出了表率。正所谓上行下效,在毛泽东的感召下,广大领导干部纷纷参加到生产活动中,保证了大生产运动的顺利开展。

在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同志虽然工作繁忙,但仍然每天抽出时间到杨家岭窑洞对面的山沟里进行生产劳作。杨家岭窑洞对面的山沟原本长满了齐人高的蒿子,荆棘丛生,但不过半年光景毛泽东便开垦出了一片菜地。毛泽东在上面种植了西红柿、辣椒、土豆、豆角等蔬菜,并按时进行浇水、施肥、锄草,非常仔细认真。身边的警卫员见毛泽东既要忙于处理各种工作事务又要从事生产劳动,十分辛苦,怕他身体吃不消便提出要帮助他进行劳作。但是,被他毫不犹豫的谢绝了。他说:“大生产运动是党中央的号召,边区政府的决定,我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应该和广大同志一起劳作,以身作则,怎么可以特殊呢?”[1]。在毛泽东的精心培育下,杨家岭窑洞前的山沟由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了种满瓜果蔬菜的肥田,结出了累累硕果。毛泽东还曾将自己种植的辣椒精选出来,作为礼物送给了斯大林,斯大林对毛泽东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既惊讶又敬佩,并将一包大烟丝回赠给毛泽东,一时被传为佳话。

为了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党的其他领导同志也纷纷投入到生产劳作中。朱德总司令从抗日前线回到延安后,便在其驻地王家坪进行开垦劳作,他在八路军总部大门旁开辟了一块菜地,种植了十几种蔬菜。每天清晨人们还在梦乡时,朱老总便起床开始劳作,对菜地进行施肥浇水。在王家坪驻地周围,经常可以看到朱老总挎着篓子拣拾牛粪、马粪,俨然一位陕北老农形象。朱老总的辛苦劳作换来了王家坪蔬菜园年年的大丰收,小菜园被同志们亲切地誉为“小南泥湾”,朱老总也被称为“种菜专家”。刘少奇,张闻天等同志,主动扛起锄头,走到百姓田间,与群众一起翻田种地,忙的热火朝天。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积极纺线,并和广大军民一起参加纺线大赛,获得了纺线能手的称号。陈云同志看到有人不愿从事挑粪工作后,便带领干部主动去挑大粪,还风趣的说道:“大粪是香的!它能培育出新鲜的蔬菜和瓜果,不是会香吗!”陈云亲自挑大粪的消息一传出,立即引发了人们对挑粪工作的重视。于是,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收集羊粪、牛粪、马粪,进行挑粪工作。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带动下,边区各机关的所有干部都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没有一位领导干部站在生产战线之外,从而激发了广大边区人民的生产热情。

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参加生产活动,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局面是大生产运动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领导干部带头劳动,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不仅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老爷主义等不良作风,对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改善党群、干群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领导干部作为一面旗帜,应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只有自己先照镜子、正衣冠,把自身的问题洗掉、毛病治好,才能够以浩然正气去要求别人。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如果领导干部不能以身作则,自身不硬,就会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使得教育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武器。在抗日战争期间,革命根据地遇到了极大的物质困难,毛泽东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说道:“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们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付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2]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我们如何走出困境。毛泽东认为不能等、不能靠,不能像国民党那样,总是将希望寄托在别国的援助上。于是,毛泽东提出了要自力更生,大家“自己动手,衣食住都由自己解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3]”

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广大军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巨大的革命热情投入到大生产运动。八路军的三五九旅一马当先,成为大生产运动的“突击队”。三五九旅初到南泥湾时,那里是一片荒山野岭,方圆十几里内野兽出没、渺无人烟。部队进驻后,没有房子住,战士们便自己动手搭建临时帐篷,开挖窑洞,山上砍下的木头当成床板,土块、土砖当成枕头。缺少开荒的工具,战士们便用一些尖锐的石块代替,有的战士悄悄潜入到几十公里外的敌人轰炸区捡拾炮弹片来制成工具。由于粮食不够吃,战士们便到河边去挖野菜,到山里采摘木耳来充当粮食。冬天没有衣服穿,全旅上下便每人发几斤羊毛,自己动手做成毛线,制成衣服来避寒。在农闲时刻,战士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到山上去砍伐木材,回来烧成木炭,供给中央使用。为了改善南泥湾的生活条件,三五九旅还开办了养猪场、养牛场、养羊场、磨坊、油坊等,创立了木材厂、造纸厂、鞋厂、肥皂厂等小工厂。三五九旅全体将士凭借着“要与深山老林决一战,要使陕北变江南”的雄心壮志,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原来荒芜人烟的南泥湾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真的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到1941年底三五九旅开荒1.12万亩,生产粮食1200石;1942年开荒2.68万亩,生产粮食3050石;1943年开荒10万多亩,收获细粮1.2万石。到了1944年,全旅不仅实现了全部自给,还实现了“一人一只羊,二人一头猪,十人一头牛”的目标。战士们的生活也大为改善,不仅住上了宽敞的窑洞,穿上了暖和的军衣,而且每天都可以吃到菜,吃到肉。毛泽东在视察南泥湾看到牛羊遍地、瓜果成堆、厂房林立的景象,深切地说道:“困难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就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4]

三五九旅全体战士的艰辛劳作仅仅是边区生产活动的一个缩影,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鼓舞下,广大边区军民充满了革命的奋斗激情,不过几年功夫,边区根据地便战胜了物质困难,取得了喜人成绩。时下,这一精神对于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仍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领导干部丢掉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开始热衷于搞形式主义、花架子,喜欢摆阔气、讲潇洒,追求贪图享乐。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广大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端正态度、转变作风,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坚决肃清“四风”的不良影响,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正如毛泽东所言:“只有这样,群众才会真正成为我们的铜墙铁壁,任凭刀山火海摆在我们面前,他们也不会离开我们。”[5]

三、以先锋模范为镜,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

榜样是一面旗帜,也是一面镜子。毛泽东曾说道:“我们的工作方法就是在每个活动中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我们彻底地研究这些典型,从典型里学习,总结我们在这件事上的经验,目的在于得出具体的结论,使工作得到更好地发展。[6]”在整个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都十分注意发掘优秀的典型模范,加以宣传和推广他们的事迹,来鼓舞人们的热情,激发人们的斗志,推动大生产运动的发展。

随着大生产运动的深入和发展,各条生产战线上都涌现出了一批劳动模范。毛泽东不失时机地提出,各级机关、新闻报刊应对这些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和报道。吴满有就是在这时被推出的典型榜样。吴满有是翻身农民,曾长期作为佃户受到地主的盘压和剥削。共产党到来后,将他从剥削的囚笼解放了出来,并使他拥有了自己的田地,一跃成为土地的主人。吴满有对党充满了感激之情,在党中央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后,他便积极投入到生产劳作中,用自己辛勤劳作打下了很多粮食。1941年,他收粮三十四担,交了十五担公粮,还交了一千多斤公草,一百五十块公债。1942年4月30日《解放日报》报道了这一先进事迹,毛泽东立即发出号召,要求广大边区农民学习吴满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向他看齐。除此以外,各机关部队学校也推出了许多劳动英雄。如军队中被称为“气死牛”的开荒英雄郝树才,开荒模范李位;工业生产中的赵占魁;合作社运动的刘建章;机关的好干部左齐等等。大生产运动抓的这些典型模范,经过广泛宣传,一时间,学英雄、当模范蔚然成风,人们纷纷喊出“到大生产战线上去”、“我们要当劳动的先锋”、“我们要作劳动的英雄”的生产战斗口号。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能够不断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的士气。在军队垦荒中,一位叫李位的班长在开荒比赛中,11小时开荒3.67亩,独占鳌头,被称为“开荒模范”。 在李位的带动下,军队开始了开荒速度大比拼,一名叫刘顺义的战士很快打破了李位的记录,日开荒达4.2亩,但不久这一记录再次被刷新,尹光普创造了日开荒4.28亩的记录。竞相争当模范,形成一股劳动竞赛热潮,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在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还亲自题词褒奖了22名优秀模范干部,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为大生产运动的发展树立了标杆。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先锋模范为镜仍是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活动中注意总结典型,及时起示范推动作用”,就是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榜样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引领奋斗和前进的正确方向。一方面,以典型模范为镜要求我们广大党政干部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时,必须将先锋模范作为自己的标杆,对照检查自身的不足,剖析自己的问题所在,加以改正。另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先锋模范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工作作风,营造一种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四、相信和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党能够不断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在大生产运动过程中,毛泽东曾说道:“各级党政军机关学校一切领导都必须学会领导群众生产的一套本领,广泛发动群众进行生产运动。[7]”相信和依靠群众,充分发动广大边区军民投入到生产活动,从而有力地促进生产的发展,是大生产运动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抗日战争初期,如何解决边区根据地物质困难的局面,有的同志认为,应该通过压缩政府人员规模,紧缩开支来缓解财政压力;也有的同志认为,应该通过加大税收力度,提高征粮指标,保证边区政府的财政收支。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毛泽东根据客观实际认为都不可取。一方面边区财政支出已减到最小,没有压缩空间;另一方面他指出:“我们的第一个工作方法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东西。”[8]于是,毛泽东提出:“财政困难只有从切切实实的有效的经济发展才能解决”,而发展经济“必须广发动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的力量发展生产,战胜困难。”于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各机关部门学校纷纷召开生产劳动动员大会,层层深入发动,人人都参与其中。为了贯彻全民动员,依靠群众进行生产的这一方针,中央提出“妇女群众也要全部动员参加一定分量的生产。所有的二流子都要受到改造,参加生产,变成好人。”“一切军民等凡不注意生产反而好吃懒做的,不算好军人,好公民”。[9]正是在毛泽东的大力号召,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积极参加到生产劳动中,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保证了大生产运动的胜利开展。1941年2月15的《解放日报》曾对边区大生产热潮进行报道:“生产热潮澎湃于边区每个角落,各机关、部队、学校均举行生产动员大会。每日黄昏大道上散步的人群均以生产为谈论的中心:‘我种五十株西红柿,‘我保证生产一千元……这样的话语,在宝塔山下、延安河边上漫步的人群中到处可闻。……群众的生产热情被真正的调动起来了,人民的力量是无可战胜的。”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要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则是执政后最大危险。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政干部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踏踏实实为人民群众做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敞开大门,让人民群众来参与、来打分,“决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正所谓:“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只有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才会知道自己衣冠正不正,自己身上脏不脏,才能够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

注释:

[1]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9页。

[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2页。

[3]《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8页。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73页。

[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31页。

[6]《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42页。

[7]《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11页。

[8]《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

[9]《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2页。

猜你喜欢

现实启示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东北抗联精神对我军改革强军实践的现实启示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