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4-06-13赵文刚

科技视界 2014年9期
关键词:化学品现象化学

赵文刚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河北 秦皇岛066000)

在当前阶段,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使课堂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由于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出的学生就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1 观察能力的培养

1.1 化学实验室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学生早已枯燥了书本的理论知识,迫切想把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时,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实验过程中,应先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迅速地对物质及其变化、仪器装置进行全面的观察,学会分清主次现象,指导学生捕捉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主要现象并进行分析、综合。还要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有始有终地观察实验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习惯。例如在讲解《碱金属》中钠的性质时,其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独特:金属钠块浮在水面,熔成小球,四处浮动,并伴有“嘶嘶”的响声,生成物质使酚酞溶液变红。这些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钠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同时还可补充: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看一看能否置换除铜;在水面上加一些煤油,又会有什么现象,这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去做,去体会其中的奥妙,验证并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只作观众,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实验能力的培养,又可调动学生求知欲和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钠和水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水汽化成白雾,好像影响了我们对此实验的观察,但这也是我们的实验产生的主要现象之一。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1.2 生活当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人有关,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化学,我在教学中就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让学生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结合,时时给化学提供使用的机会。例如:从化学角度介绍一下吸烟过程中产生有害成分的结构、性质及危害。香烟点燃后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大致分为六大类:(1)醛类、氮化物、烯烃类,这些物质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2)尼古丁类,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内膜损害。(3)胺类、氰化物和重金属,这些均属毒性物质。(4)苯丙芘、砷、镉、甲基肼、氨基酚、其他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均有致癌作用。(5)酚类化合物和甲醛等,这些物质具有加速癌变的作用。(6)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能力。它们会引发和恶化各种疾病,例如,癌症、肺炎、气管炎、高血压、骨质增生、各种心脑血管病、哮喘以及不育等病症。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道粘膜容易受损,吸烟的危害性更大。所以,我国中小学生守则规定学生不准吸烟。又如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大气污染、水污染、沙尘暴、苏丹红、红心鸭蛋、孔雀石绿、瘦肉精等事件公诸于世,家装材料、皮革鞋类等的甲醛、苯含量超标的屡次暴光,化学品及含有化学品的物质使用及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来自农作物的化学品是大家渴望的化学品。由于农作物化学品是以植物为原料生产的,因此像自然界将枯死的植物分解处理掉一样,自然界同样也能将农作物化学品分解,使其消失。试想一下,当一棵树倒地以后,极小的微生物在该树的树叶和树枝上开始工作直到树完全腐败烂掉;大部分由农作物化学品生产的产品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同时我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什么会出现“臭氧空洞”,有什么危害;“温室效应”与什么气体有关。“宇宙飞船”的燃料是什么等等,引导他们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他们体会化学知识无所不在。

2 思维能力的培养

授课时,我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设疑,尔后解决问题。有这样一道题目:A、B、C、D 四个集气瓶分别盛有Cl2、H2、Hcl、Hbr 中的任一种,若将A、D 混合见光爆炸,A、B 混合瓶壁出现暗红色小液滴,则C 中装的气体__。对此题若作如下变化:①将A、D 和A、B 中的反应现象颠倒;②将A、D 改为无现象;③将A、B 改为无现象;④将A、D 和A、B 均改为无现象。如此将一个简单的会考水平的题目最终变成了竞赛水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收敛能力,还提高了思维的有序性和周密性,并增强了课堂气氛的活跃,使枯燥无味的习题课上出现了趣味性。

3 独立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独立的实验能力是化学学科的特殊能力,是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课上传授基本技能时,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NaO 性质探究实验中NaO 与CO 反应,传统实验是制取CO 气体并通入NaO,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通过做木条复燃实验证明产生了氧气。这个实验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设计实验加以改进。CO 一定要制取吗?氧气一定要收集后用木条复燃实验加以验证吗?带着这些疑问,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创新了该实验。有学生设计了直接用棉花包裹NaO 粉末,用玻璃管伸进NaO 粉末中然后吹气,可以看到棉花剧烈燃烧。新设计的实验不仅证明了NaO 与CO 反应生成了氧气,而且证明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进后的实验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实验现象具有趣味性。一般用水来灭火,有的同学打破常规,改进了NaO 与水反应的实验。同样用棉花包裹NaO 粉末,然后滴几滴水到棉花上,棉花剧烈燃烧,即水能生火。传统焰色反应是用无锈铁丝蘸取溶液或固体粉末,然后置于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该方法由于蘸取的药品较少,不利于观察火焰的颜色。针对上述问题,有的同学作了如下改进:将一些浸有酒精的棉花置于点滴板上,再将要用的药品溶液用滴管滴几滴于棉花上,然后点燃棉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火焰的颜色。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和实验设计等途径,使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得到发展。并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补充一些现象明显、对比性强的实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而且也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4 自学能力的培养

讲授新课时,在适合的节次中,多给学生自学的机会,但应先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教材,培养认真读书,读思结合等良好习惯,还要教会学生正确运用参考材料、工具书、上网搜集所需信息等,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来处理新信息。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我国古代炼丹中经常使用到红丹,俗称铅丹。在一定条件下铅丹(用X表示)于硝酸能发生如下反应:X+4HNO3=PbO2+2Pb(NO3)2+2H2O,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1)铅丹的化学式__,此铅丹中铅的化合价是__。(2)由此反应可推测PbO 是__性氧化物,PbO2是__性氧化物。这段信息实质是考查质量守恒、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性质,像这类题目,指导学生多阅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总之,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既能做到传播知识,又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

猜你喜欢

化学品现象化学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猜谜语
2015年《造纸化学品》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