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目标区间选择
2014-06-12申丽萍叶慧
申丽萍+叶慧
摘要:近年来,由于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一般物价水平一直处于高位,通货膨胀问题较为严峻,虽然2012年有所回落,但是通货膨胀自身的惯性以及经济下行的压力,都会使得央行再度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的加剧趋势会一直存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使得我国更好地控制通货膨胀问题,维持物价稳定。在分析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合理目标区间为[0.5%,3.5%]的宽区间,该目标的时限设定为5年长期。
关键词:我国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目标制;目标区间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10603
1前言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我国由于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般物价水平一直处于高位,虽然2012年有所回落,但是通货膨胀自身的惯性以及经济向下的压力,再加上我国货币政策导向似乎已经习惯于通过增发货币来解决经济中的问题以及刺激经济维持高速增长的路径依赖,都会使得央行再度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的加剧趋势会一直存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使得我国更好地控制通货膨胀问题,维持物价稳定,为宏观经济提供一个完善的运行环境,实现经济更稳定更有质量的增长。
2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产生
在任何一个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都是与当时所出现的社会经济问题紧密相关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该国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并没有明确提出货币政策目标这一概念,30年代以后西方出现了实现充分就业与稳定币值的双重货币政策目标,这与当时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是相适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与之相对,促进经济增长就成为各国货币政策的第一大目标。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浮动汇率制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各国纷纷提出国际收支平衡的货币政策目标。在那以后的一、二十年里,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大多以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目标作为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货币政策上实行了重大改革,提出了“反通货膨胀目标制”。总的说来,货币政策目标经历了一个从单目标(充分就业)到多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再到单目标(稳定物价)的发展过程。
3通货膨胀目标区间的逻辑内涵
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种复杂经济现象,因其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为经济带来市场价格扭曲、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社会福利损失并最终使得产出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而受到广泛关注,控制通货膨胀是世界各国政府宏观政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通常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作为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其中CPI的应用更为广泛。本文所提到的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区间的相关数据均是采用CPI作为衡量指标。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以保持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通常货币政策具有多重目标,货币政策目标又称最终目标,它是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发出点和归宿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问题是货币政策面对的一个最大难题。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特征就是不再将中间变量作为目标,而是直接将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中央银行独立地实施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率并使之处于低而稳定的水平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为此,中央银行公开透明地设定一个量化的通货膨胀目标或者目标区间,并向公众明确承诺保持低的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是一定时期货币政策最主要的长期目标,同时动态地对通货膨胀的未来走向作出预测,并将此预测与通货膨胀目标(或目标区间)相比较,然后在不对经济产生扰动的情况下,根据二者之间的差距来决定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如果通货膨胀预期结果高于目标或目标区上限,可实行收缩性货币政策;如果通货膨胀预期结果低于目标或目标区下限,可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如果通货膨胀预期结果在目标区范围内或非常接近目标,货币政策则可以保持不变。中央银行同时承担控制通货膨胀目标实现的责任。
通货膨胀目标通常分为点目标和区间目标。实行通货膨胀点目标的国家通常设定一个目标值,并锚定该目标制定货币政策,是一种比较严格的通货膨胀管理制度,也显示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而区间目标通常设定一个目标区间,允许通货膨胀率围绕一个中间值上下波动,存在一个波动区间。该目标区间又分为窄区间和宽区间。一个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选择点目标还是窄区间或者宽区间,体现了该国的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以及公信力之间的权衡取舍。
4我国通货膨胀目标区间的选择
4.1我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发展
稳定币值是我国建国以来一贯采取的货币政策,只是由于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的作用弱化,故而没有明确提出而已。直到1984年,我国才成立中央银行并开始执行明确的货币政策。自那以后,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4年到1994年,我国执行的是发展经济稳定币值的双重货币政策目标;第二阶段从1995年至2008年,这一阶段将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作为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并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体现,而我国之所以将稳定币值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原因在于1985~1994年我国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平均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在世界上也是很高的,正是基于这一宏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实际上在1990年开始就将稳定币值作为首要目标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虽然并未明确提出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却一直存在着类似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制度安排。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理性预期能力日益增强。按照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由于宏观经济中的微观主体的理性预期的存在,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会被抵消。赵春玲(2006)的研究指出,公众的理性选择制约了货币政策的作用,使之不能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如果央行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目标,期望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货币政策实施的结果就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倾向,同时,公众的理性预期使得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产生更高的通货膨胀倾向。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币值稳定和适度的通货膨胀区间就成了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必然选择。该政策能有效地控制物价水平,为宏观经济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我国2005年公开公布通货膨胀目标值为4%的点目标,标志着我国开始实施类似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2006年公布的通货膨胀点目标为3%,2007年公布的通货膨胀点目标为3%以内,2008年的通货膨胀目标为4%左右。研究表明,我国自2005年以来的实际通货膨胀率都偏离了通货膨胀目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目标本身设定可能存在缺陷;另一方面则可能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存在问题;此外,通货膨胀目标区间的实现时限为一年,由于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时滞性,效果还未显现就又调整了相关的货币政策也可能是目标不能达成的原因。按照我国经济运行实际情况,比较宽的目标区间将会更易于达到,同时也便于央行灵活控制通货膨胀。
4.2我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区间制的目标区间选择
作为一种治理通货膨胀问题、稳定物价的货币制度安排,自1990年3月新西兰率先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到2011年,世界上已经有26个国家实行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相关各国都制定了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一般来说,工业化国家倾向于选择窄区间,且其长期通货膨胀目标区间一般在[1%,3%];也有的国家直接设定点目标,如挪威、芬兰等;大多数新兴工业化国家倾向于选择宽区间,以抵御持续经济结构变化以及如外部资本等带来的冲击,而且其通货膨胀目标相对于工业化国家来说稍高(崔晓芙等,2009)。总的说来,各国选取的通货膨胀目标是点目标还是区间目标,取决于各国中央银行在政策灵活性和公信力之间的权衡取舍。
实践中,不同国家由于经济运行状况的差异,设定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又各有差异。比如英国在1992年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时,宣布其通货膨胀目标区间为1%-4%。1995年,更是将官方通货膨胀率目标改为2.5%的点目标,显示稳定价格作为其货币政策唯一目标的决心。1990年3月新西兰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其设定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呈现出极强的灵活性。1990年-1992年为3%-5%,1992年-1996年为0%-2%,1996年为0%-3%。加拿大自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其设定的几轮目标值如下:l991年2月采用之时设定1991年到l994年末为(2.5±1)%,到1995年末(2±1)%,1993年12月第二轮设定的目标值是l998年末(2±1)%,l998年及其之后各轮目标值一直为(2±1)%。
在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大多数经济学家支持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而过高的通货膨胀则会阻碍经济增长的观点。我国的经济发展实践也支持这一论断。1998~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和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率存在这样一种关系:前五年CPI均值为-0.38%的通货紧缩或者低通货膨胀期,经济增长率均值为824%,后五年均值为2.64%的温和通货膨胀期,经济增长的均值达到11.2%。这似乎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一个合适的通货膨胀区间。国内相关的研究也指出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不仅存在非线性关系,而且存在一个最佳的通货膨胀水平。国家统计局课题组(2005)的研究指出现阶段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合适区间为[1.0%,5.0%];候青(2010)的研究给出我国通货膨胀最优目标区间为[1.4%,5.1%];周好文,余志伟等(2010)运用HP、BK滤波方法分析了我国1979~2009年的年度通货膨胀数据后得出,我国通货膨胀目标区间应该是[1%,4%],中间值2.5%可以作为参考的点目标,通货膨胀目标时限为2-3年。白仲林,赵亮对我国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得出,我国通货膨胀的最优目标区间是[0%,32%]。尹小龙,姚竹稀等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通货膨胀的目标区间为[1%,4%],同时允许围绕25%产生±15%的波动幅度。吴吉林,原鹏飞在对我国通货膨胀运动阶段的非线性平滑转换的研究中指出[2852%,5200%]是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通货膨胀最优目标区间。
国际公认的温和通胀的容忍度为3%,超过5%的水平被认定为恶性通货膨胀。考虑到相关研究者指出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通胀红利,所以我国的通货膨胀容忍度可以适当提高0.5个百分点,即3.5%。参考国内研究者给出的区间以及实践中加拿大的通货膨胀区间水平,并结合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我国通货膨胀的目标区间以2%±15%,即[0.5%,3.5%]为宜,同时结合我国宏观经济的五年规划,并参照Batini和Nelson等人的研究成果,可以设定该目标区间的时限为5年长期,目标为宽区间以及较长的时限可为货币政策的调整留下可操作的灵活空间。
5结语
当前我国一般物价水平有所下降,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导向似乎已经习惯于通过增发货币来解决经济中的问题以及刺激经济维持高速增长的路径依赖,通货膨胀问题有卷土重来之虞。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问题,让经济处于增长的速度慢下来,夯实经济基础,以便将来实现更稳定更有质量的增长才是目前世界性的金融经济危机后货币政策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能更好地顺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合理通货膨胀区间为[1%,3%],考虑到我国是经济转型国家,存在通货膨胀红利,我国通货膨胀的目标区间以[0.5%,3.5%]为宜,同时由于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时滞性以及由此引致的货币政策效果的滞后,同时配合我国的五年经济发展规划,建议目标区间的时效以5年长期为宜。
参考文献
[1]陈亮,陈霞.通货膨胀问题国外研究进展与评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2):5058.
[2]崔晓芙,刘海军,李伟等.基于物价变动视角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2):5862.
[3]赵春玲.论理性预期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6).
[4]周好文,余志伟,孙永权.中国的通货膨胀目标设定探讨[J].统计与决策,2010,(21):110112.
[5]沈庆林.货币政策目标研究[J].中国外贸,2011,(12):3438.
[6]刘东华.加拿大通货膨胀目标制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11,(1):6773.
[7]白仲林,赵亮.我国通货膨胀率的最优目标区间几何?[J].统计研究,2011,(6):610.
[8]尹小龙,姚竹稀,李竞文.中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探讨[J].商情,2011,(32):9394.
[9]吴吉林,原鹏飞.我国通货膨胀运动阶段的非线性平滑转换[J].统计研究,2012,(3):3240.
[10]Batini, Nelson. E. Optimal Horizons for Inflation Targeting[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001,(25).
作者简介:彭瑜(1985-),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经济、产业经济学;杨鹿村(1988-),男,河南鹿邑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