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微时代”
2014-06-12李吉阳
李吉阳
在乘用车领域,不论是自主汽车还是进口豪车,在产品宣传策划上可谓年年花样翻新,时时有惊喜;商用车却不屑于用推广手段,为什么?因为中国乘用车还在合资天下时,商用车却提早了国际化。
商用品的推广手段与乘用车相比,确实少了些。虽然说商用车在国际化方面比乘用车走得远,但销售数量和销售额却望其项背。最近几年,商用车的推广后发置人,利用电子商务和网络推广模式,倒也可圈可点。
品牌推广一直是企业的重头戏,从企业的品牌推广部的设立就不难看出,推广策划一直是企业的重中之重。而品牌推广方法也是五花八门,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品牌深入人心。不光是汽车品牌,其他行业也是如此。例如蒙牛:蒙牛为了赢得更多的消费市场,从中国人对牛奶的喜好入手,抓住了国人爱喝浓重口味牛奶的偏好,树立了“来自大草原”的“草原”形象,凸显了产品“来自大草原,味道浓”的特点,赚得了无数青睐。
沃尔沃在品牌推广方面更是别出心裁。沃尔沃为消费者算账的创意让人眼前一亮。沃尔沃从三个方面为商车用户在购车选择上算了一笔账单,首先,油耗方面,沃尔沃所生产的卡车比国产卡车百公里所消耗的油耗要低5-10个左右,一年可以为消费者节省14万元左右的油费;其次,百万公里无大修的品质保证,只需更换机油机滤,在保养时间上,沃尔沃可以比国产卡车节省三十天左右;第三,沃尔沃采用的悬浮桥技术,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载货量。通过数字计算,沃尔沃成功告诉消费者“划算”到底是怎么算。
在国内,陕汽重卡的“亲民”之路也可谓是顺风顺水。早在2007年6月陕汽倡导举办了国内首届“卡车司机节”,在本届司机节上,陕汽启动了客户关怀教育基金,讲解了司机职业病防控知识,并为卡车司机发生了一些健康必须药品;而在2008年8月举办的第二届卡车司机节上,陕汽又发布了卡车司机之歌——《海阔天空》,从此,这首歌伴随着中国千百万的卡车司机,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2010年,第四届卡车司机节上,中国首个关爱卡车司机的杂志--《中国卡车司机》又在陕汽诞生。而像“夏日里给司机送清凉”这样的小活动,频繁程度连陕汽的销售业务员都不记得一年有几次。
“微时代”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传统的推广方法跟不上节奏。现如今,手机功能日益强化,人们的生活必备品已经从报纸、杂志,慢慢转向为微信,微博。而商用车的推广也开始介入这个平台,正式拉开了商用车“微时代”序幕。
以新浪微博为例,在搜索各卡客车企业名字后会发现,大多数企业都有微博注册信息。点击进入微博主页,其以官方身份发布的企业和产品动态、形象logo、互动话题、广告、视频、企业展示和相册等,无不在进行着品牌和产品宣传。粉丝和微博数量体现了企业的活跃程度。据统计,微博粉丝数量超10万的商用车官方微博已不在少数,如安凯客车官方微博(粉丝:323277;微博:2074条)、南京依维柯官方微博(粉丝:186395;微博:6383条)、江淮星锐(粉丝:162191;微博:2147条)、福田客车(粉丝:152648;微博:1558条)、上汽MAXUS大通(粉丝:108414;微博:4112条)等。
微信为平台建立的商用车类官方公众号也不在少数,如福田汽车、福田戴姆勒汽车、华菱星马、上汽依维柯红岩、宇通客车、金龙客车、海格客车、长安商用、潍柴动力、上柴动力和青春锡柴等。微信内容以发布企业新闻、有奖活动和友情提示等信息为主,目的还是塑造品牌。
服务至上
几乎所有的商用车用户对于国内汽车的售后服务都不满意,相反那些国际大品牌,无论是在4S店还是售后服务方面都做得非常好。而如今,利用微博、微信对商用车用户加以更多的关注,已经成为当今商用车企业售后服务的关键一环。
微博上,福田雷萨、南京依维柯官方微博、柳汽商用车、福田客车和安凯客车官方微博分别开设了“小萨保养站”、“温馨360”、“乘龙小贴士”、“欧辉君提示”和“安凯汽车小知识”等微话题进行互动,从正面引导用户正确使用和保养车辆。
微信上,企业更是将服务做到了人性化。如关注金龙客车微信后的欢迎画面有链接微网站浏览所有产品的服务,还能获取自己所在省份业务员、经销商及维修点联系方式;长安商用和潍柴动力微信的欢迎画面,可通过回复数字获取企业介绍、产品、网址和客服电话等信息。
企业也通过微信平台给关注用户发送温馨提示信息,如福田汽车发布的“又到一年一度火鸡上市时——福田汽车祝您感恩节快乐”、“交通安全日——福田汽车提示您安全出行从我们做起”;福田戴姆勒汽车发布的“微信使用小技巧——你不知道的微信”、“对于变速器的保养方法有哪些?”;海格客车HIGER发布的“怎样延长新能源客车蓄电池寿命”。这些简单的提示带给用户更多的是关心与体贴。
其实任何一种推广方式的目的都是为了品牌塑造,为销售服务。商场永远都是战场,这里的战争不是刀枪剑斧,却胜似枪林弹雨的战场。每个品牌推广的背后是无数人的智慧结晶,每次成功营销的背后是无数的汗水。也许策划和创意并不能产生实际利益,但品牌的附加值却又生于此,长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