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针刺为主治疗正中神经损伤20例
2014-06-12刘迪生田忠惠
刘迪生,田忠惠
量化针刺为主治疗正中神经损伤20例
刘迪生,田忠惠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73)
针刺疗法;量化针刺;正中神经损伤
正中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病,传统针刺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中具有一定优势,但治疗过程常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量化针刺即先将患者病情按相关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针刺治疗按评分进行量化,采取不同针刺手段的方法。此法操作性强且疗效肯定,符合“针刺量学”[1]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笔者采用量化针刺为主治疗正中神经损伤患者2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例正中神经损伤患者均为2011年9月至2013月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均符合正中神经损伤症状,且经肌电图证实。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1 d,最长1年;首次发病5例,反复发作15例;有外伤史6例,有劳损史14例。
1.2 评分标准
按肌力和感觉功能分级对患者病情进行评分。肌力分级为传统6级分级法。患者肢体感觉功能等级评定标准参照国际标准(1954年英国医学会标准),将感觉功能检查分为5级,1级(S1)为无感觉;2级为神经单一分布区有深痛觉;3级为神经单一分布区有浅痛觉及触觉;4级为神经单一分布区有浅痛觉及触觉且重叠感消失;5级为在神经单一分布区恢复两点鉴别能力[2]。患者病情评分标准为感觉功能等级(1~5级对应1~5分)+肌力等级(0~5级对应0~5分)。总分1~3分为重度;4~7分为中度;8~10分为轻度。
2 治疗方法
主穴取下极泉(极泉下1~2寸)、曲泽;配穴取曲池、手三里、郄门、内关、外关、八邪。常规消毒后,选用0.30 mm×40 mm毫针,主穴针刺以手臂抽动为度,不留针;配穴量化针刺,直刺0.5~1寸,得气后行捻转补泻,手指腧穴浅刺0.1寸不行针,留针30 min,期间采用TDP神灯照射。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量化操作[1]见表1。
表1 量化操作示意表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上肢运动和感觉恢复正常,评分为10分。
显效:上肢运动和感觉基本恢复正常,评分上升3~7分。
有效:上肢运动和感觉功能有所改善,评分上升1~3分。
无效:治疗后症状、评分均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20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5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
3.3 病例介绍
患者,女,38岁,双手麻木伴上肢无力疼痛1年。患者1年前打字时突发双手麻木伴上肢无力疼痛,持物不能,遇寒与夜间较重,当地医院诊断为正中神经损伤。曾服布洛芬、甲钴胺片等药物治疗,症状有所减轻,无明显改善。近日病情加重,双手掌麻胀,双前臂胀痛严重,夜晚尤甚,睡眠差,活动严重受限,遂来我院门诊就诊。现双侧手掌发麻,双上肢胀痛无力。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颈椎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患者双上肢肌力3级评3分,双手掌感觉功能3级评3分,总评分6分,等级为中度,痛、触觉减退,未见明显肌肉萎缩,生理反射减退,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暗,苔白,脉弦涩。肌电图显示双侧正中神经运动速度及感觉传导下降,临床诊断为正中神经损伤。辨证为经络损伤,气滞血瘀证,治宜温经通脉,理气活血。选取双侧下极泉、曲泽,行提插手法使上肢抽动各两次,放电感传至手指末端;配穴取曲池、手三里、郄门、内关、八邪、合谷、阳池,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深度1~1.5寸,角度约180度,频率为120次/min,时间为30 s,留针30 min,并采用TDP灯照射前臂。针刺1次后,患者双臂胀痛和手麻木感明显减轻,查上肢肌力及手掌感觉功能已恢复到4级,夜间仍有发作但较前轻。针刺5次后,患者各症状明显减轻,夜间发作时间和频率明显减少。针刺10次后,患者白天正常,夜晚偶有上肢轻微疼痛。继续治疗5次后诸证消失,肌力和浅感觉恢复正常,查上肢生理反射正常,活动自如,评分为10分。
4 讨论
正中神经损伤可因切割、牵拉、挤压等多种原因导致,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神经轴索中断及神经断裂,严重者需手术治疗。若查体不全面,临床易与颈椎病或脑血管病等混淆[3]。正中神经损伤在上肢神经损伤中更为常见,其原因多为外伤、劳损、压迫等。正中神经脊髓起源节段为C6-T1,其支配肌肉为拇短展肌、前臂旋前肌及各指屈肌,故患者上肢胀痛,十指麻木。其临床特点为感觉症状和缺失有特征性,拇指和示指对指困难。外伤导致的正中神经损伤较重,较难恢复;劳损与压迫则对其损伤较轻,较易恢复,而压迫导致的正中神经在腕管处卡压,患者往往夜间拇指、示指和中指的感觉异常,常会麻醒,通过甩手缓解症状[4]。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针灸能明显抑制周围神经损伤的发展进程,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生成,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与修复[5-8]。
极泉下有尺神经、正中神经主干[9],为手少阴心经腧穴,该经循行于上肢内侧,故为治疗的主要腧穴。但由于周围腋毛丰富,针刺后容易感染,又本着“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的原则,遂选取极泉下1.5寸即下极泉。曲泽穴下方为正中神经主干,曲泽又为心包经穴,正中神经病变部位在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上,故治疗选心包经腧穴为主。针刺相应腧穴得气能产生镇痛和神经修复作用。经研究证实[1],针刺最佳疗效的行针时间为1~3 min,所以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重度患者选择关键腧穴行针1 min,中轻度则可适当减少行针时间。传统针刺虽具有一定的镇痛和促进神经纤维修复作用,但针刺并非量化操作,不同针灸医生操作手法迥异,部分针灸医生病情判断与针刺操作靠经验,并无评分标准,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而量化针刺却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再配合TDP神灯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使正中神经损伤的治疗不但疗效确切,而且更具规范性和科学性[10]。
[1] 卞金玲,张春红.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及核心[J].中国针灸2003,23(5):287-289.
[2] 朴宏鹰,刘铭然.正中神经损伤后手部感觉功能的康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3):307-308.
[3] 孙宗雷,吴建贤.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与进展[J].安徽医学,2008,29(5):496-498.
[4] Stephen L.Hauser,Scott Andrew Josephson. Harrison's Neurology in Clinical Medicine[M].2ndEd, UK:McGraw-Hill Medical, 2010:416- 417.
[5] 崔浩,徐阳.针刺疗法治疗尺、正中神经损伤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1771.
[6] 江丰,李常度,孟晓丹,等.电针加麝香注射液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萎缩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39-41.
[7] 杨常青,李华伟.针药并用治疗正中神经麻痹33例[J].河南中医,2000,20(5):51.
[8] 袁广宇.电针加康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9):9-10.
[9] 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35.
[10] 傅立新.从针刺手法量学的系列研究看针灸科研与临床实践的关系[C].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2009:30-31.
2013-06-30
刘迪生(1986 - ),男,2011级硕士生
1005-0957(2014)01-0055-02
R246.6
B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1.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