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2014-06-12李盾

对外经贸 2014年4期
关键词:服务业课程体系贸易

李盾

(湖北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力。与此同时,国际服务贸易人才缺口问题凸显,2011年12月28日,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的代表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召开《服务贸易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三方达成共识:启动建设服务贸易学科、培养服务贸易人才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应在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筹建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培训更多、更高层次的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

一、厘清服务贸易人才与国际服务贸易人才的区别

(一)服务贸易人才其实质是服务业人才的观点占主流

目前,政府、企业、多数学者所指的服务贸易人才其实质是服务业人才,进一步又可细分为服务业专业人才(亦称技能型服务业人才)和服务业从业者两类。

1.服务业专业人才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特征

服务业专业人才是指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能适应现代化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服务业创新人才,是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服务产品的提供者,如律师、医生、会计、教师、IT程序员等各类服务业专业人才。服务业可分为商业服务业、通信服务业、建筑和相关的工程服务业、经销、教育、环境、金融、保健和社会服务业、旅游业和旅行相关的服务业、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业、运输服务业及其它等12大类。这12大类服务业人才依据高校学科门类培养,如在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门类下设的金融学、会计学、物流管理及工程、设计学等一、二级学科,主要培养金融、会计、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等专业人才。他们经过高等专业教育或技能培训,拥有异质或特殊的技能和知识信息等存量,能直接从事具体的服务产品的研发、生产。而服务业从业者一般则从事简单重复性特质的工作,通常经过岗前培训即能上岗工作,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产品的提供者,如餐饮业服务员、家政业钟点工等。

2.服务贸易人才并不等同国际服务贸易人才

第一,依据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从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在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缔约方在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即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四种形式。根据定义服务业专业人才只有以上述四种形式之一提供服务,才属于国际服务贸易范畴,否则应归为国内服务贸易范围,所以政府、企业、多数学者所提及的服务贸易人才并不等同国际服务贸易人才,他们中有的从事的却是国内服务贸易。第二,无论是服务业专业人才,还是服务业从业者,只要他们直接或间接提供服务,均应属于服务贸易范畴,都可称为服务贸易人才。然而,目前政府、企业、多数学者所提及的服务贸易人才显然是指高素质、高技能的服务业专业人才,并不包括服务业从业者。因此,服务贸易人才概念既未与国际服务贸易人才相厘清,也未能与服务业从业者相区别。

(二)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其实质是广义国际贸易人才

国际贸易包括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两类,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其实质是广义国际贸易人才。从知识背景讲,国际服务贸易人才不一定是某一服务行业的专业人才,但是其必须具备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素养、实践技能,因此,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应该是指掌握国际服务贸易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国际服务贸易规则、惯例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政策法规,具备涉外商务谈判、函电处理、业务操作、综合管理等国际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实务操作能力,能在外贸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其他具备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和经营企业从事外贸业务、服务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与面临的问题

(一)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和就业的需要

一方面,近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增速超过对外货物贸易增速近5个百分点,致使国内对国际服务贸易专业人才需求增加。据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提供的信息:技能型人才供应不足且结构不合理,仍是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会直接影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内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校多达千所,是经济学类专业中最大的,所培养的专科、本科层次的人才受到就业大环境的影响出现相对过剩。据麦可思2010年和2013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07—2012年连续六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列为就业难的专业之一。因此,国际贸易学科拓展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培养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势在必行。

然而,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只设置了经济学门类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国际贸易学二级学科。正在修订的新版学科目录中,国际服务贸易能否列为二级学科仍难以确定,学科设置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服务贸易学科的发展。尽管如此,仍有高校先行先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下设置国际服务贸易专业方向,但主要倾向服务外包和文化贸易。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浙江树人大学等众多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倾向服务外包;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则突出文化贸易。纵观全国范围内基于国际贸易学科拓展国际服务贸易方向的,专科层次最早的是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本科层次最早的是湖北经济学院。

(二)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无标准可参照

由于国际服务贸易专业还没有进入教育部学科分类目录,导致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置无标准可参照,仍处于摸索阶段。

武汉纺织大学袁永友(2011)在《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创新思路与对策》中认为,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导向,以外语、计算机和服务贸易知识为基础内容,构建服务贸易核心知识体系。服务贸易的课程内容紧密围绕国际服务贸易人才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教学,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形成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服务贸易的各项教材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服务贸易内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协调。其中包括国际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服务管理、WTO规则、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法规、进出口业务流程、外贸合同商订等知识技能模块。

湖北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院经过调研部分高校,以及校内外专家反复论证,国际服务贸易方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由2/3货物贸易课程、1/3服务贸易课程构成。这样设计既考虑到学生服务贸易理论、政策知识的储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此课程体系的长处在于培养的人才拥有扎实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实际操作能力,能适应12大门类的服务贸易经营管理工作。然而该课程体系不足也很明显,没有以具体的服务业为基础,服务业专业知识不足,且服务业专业导向不明,服务贸易专业实训难以落实。因此,该课程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同时还要借鉴国内其他高校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合国际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路径。

三、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一)尽快增设国际服务贸易学科

在教育部新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应尽快增设国际服务贸易二级学科;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组应组织有关高校专家开展调研、研究,并向高校提供国际服务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指导建议;鼓励和引导高等院校建立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学科和专业,已经开设国际服务贸易专业的高校应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探索国际服务贸易理论课程如何与服务业专业知识教育、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建立全国性国际服务贸易人才考评认证体系,例如语言、专业技能、行业知识、项目管理能力等认证。

(二)借鉴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方德英、徐凯波(2012)在《我国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机制浅谈》中分析指出,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高校、企业、政府合作培养,即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主,结合企业政府实习实训为辅,典型的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因此,需借鉴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体系。

借鉴之一:高校、企业、政府多方合作,培养服务外包人才

杭州师范大学与杭州市政府共同建立了以服务外包本科教育为主的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在无锡新区政府的主导下与IBM共同合作组建无锡IBM软件及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共建国际服务外包研究院和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该基地从2012年起,就部分培训课程的开发,包括开发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进度、课件、案例、试卷以及确立课程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并与国际培训机构和知名跨国企业合作,组织高校和企业的优秀师资,为广东服务外包发展储蓄和输送人才。

借鉴之二:高校开发分级制课程体系,梯度培养服务外包人才

北京联合大学在教育部支持下,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创新(试)实验区,积极探索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服务能力培养为主体,以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服务外包业务领域工作能力培养为两翼。按大类培养、行业认知;分流培养(ITO,BPO,KPO)、职场体验;实战训练、职业定向三个阶段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职业教育分级制的服务外包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旨在梯度培养服务外包人才。2011年,第三届中国服务贸易大会“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联合宣言”中也强调,要加强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参与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探索覆盖研究生、本科、高职和中职等多层次,融通高校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符合产业链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高素质的服务外包人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外包梯度人才培养体系。

借鉴之三: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服务外包人才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分别与IBM、甲骨文、惠普等跨国公司合作建立了国家级示范软件学院,培训软件外包人才;大连外国语学院成立了软件学院(日英双语、英韩双语),与英、日、韩等国家的十几所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外包人才;天津外国语大学依靠与日本各高校的交流渠道,开展高品质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通过“3+1”或“2+2”合作项目,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输送到日本合作学校深造。

借鉴之四:成立专门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培养服务外包人才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美国奥龙尼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等40多家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行业机构、海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产学研究于一体,成为苏州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苏州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训中心。

借鉴之五:与有关专业学会和行业协会合作,联合培养服务外包人才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和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协会是商务部下属的专业学会和行业协会,与政府、企业、高校密切合作。目前我国一些高校与上述机构一起,共同研究制定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目标和考试标准,联合开发培训教材和实验室软件系统,集合资源培养服务外包人才。中山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等50多所高校与中国国际贸易协会服务外包实务教学工作委员会合作,建设服务外包考试培训基地,培训合格师资和IT0、BPO及KPO岗位人才。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与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签订协议书,通过设立服务外包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双方合作培养服务外包高端人才。

[1]何锐鹰、刘玥、黄玉杰.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实践[J].经营与管理,2012(12).

[2]北京联合大学.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3(6).

[3]袁永友.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创新思路与对策[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2).

猜你喜欢

服务业课程体系贸易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贸易统计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