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八仙桥
2014-06-12华一民
文·图/华一民
寻找八仙桥
文·图/华一民
现在打开新版上海地图,已很难找到八仙桥的确切位置了,但以前却有句流传很广的话叫作:不到大世界,枉来大上海。而当一位外地游客问“大世界怎么走?”时被问的上海人一定会说:就在八仙桥。今天,我们就来找找哪里是八仙桥。
“八仙故事”是中国民间流传较广的神话,起源于唐朝。上海以前也确实流传过“八仙”中的吕洞宾曾到过此地,八仙桥得名于“八仙”的说法。不过大多数上海人不相信这点。因为在唐代,今日“八仙桥”一带还是一块刚从海里涨起来、人迹稀少的滩地。那么,这个“八仙桥”之名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还得先了解一下这一地区道路演变的历史。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向驻扎在北京城南面的通惠河八里桥的清军主力“僧格林沁部”发动攻击,击溃了僧格林沁的蒙古兵后,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皇帝仓皇出逃热河并死在了那里,留下被称为“鬼子六”的恭亲王与联军订立城下之盟。对清廷来讲,“八里桥之战”是一场有着切肤之痛的屈辱之战,而对英法联军来讲,是一场赢得第二次鸦片战争胜利的关键之战。为此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还封了战役指挥官为八里伯爵。上海法租界也在这一年将租界西面的一条小路命名为“八里桥街”,即今天的云南路。
同样,上海人当然也不愿意提“八里桥”之名,而沪语中“里”与“仙”读音有些许相近,于是人们索性把“八里桥街”叫成了“八仙桥街”。
再说今天的延安东路以前是一条叫“洋泾浜”的河流,而今天的西藏南路则是一条沟通洋泾浜与肇嘉浜的小河,叫“周泾”。在1900年之前,周泾也是法租界的西界。法租界当局在周泾上曾先后筑了三座木桥以方便人员的往来,这三座木桥均在今延安东路与金陵东路之间的西藏南路上,又离八仙桥街很近,上海人依次由北向南叫“老八仙桥”、“中八仙桥”和“南八仙桥”了;又因为这三座桥靠得很近,有时没有必要细分,于是统称之为“八仙桥”。
1914年,法租界向西扩展,同一年填洋泾浜筑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从此八仙桥地区人烟日渐稠密,成为市区交通枢纽。菜市街(今宁海东路)两侧出现了上海最早的大型菜场,龙门路是闻名的小吃摊集中地;八仙桥小菜场无人不晓,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由法租界公董局投资兴建,原名华洋菜场,是上海早期的大型室内菜场之一;以原版法文教材授课著称的中法学堂(今光明中学)迁来,为上海造就了一批精通法国语言、科学、医学、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1917年当时远东最大的游乐场大世界在此开设。游乐场占地14700多平方米,拥有几十个剧场、舞台,娱乐活动门类繁多,每天接纳成千上万的游客,大世界的开设促使周围一带日趋繁荣,接着恩派亚大戏院(今时代广场)、黄金大戏院(今兰生大厦)、南京大戏院(今上海音乐厅)等相继在附近建成;到了上世纪30年代,附近的大小饭店、饮食摊、旅馆星罗棋布,衣着、鞋帽、百货商店鳞次栉比。由十六铺、老北站方向开来的2路、5路有轨电车叮叮当当也从这里穿梭而过。1931年十层的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大厦在此建成,成为该地区繁荣的又一标志。上海的青年会虽然是宗教组织,但对信教及不信教的青年做了不少德、智、体、群方面的工作,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八仙桥大楼建成后,上海青年会活动场所增多了,尤其是1931年九一八以后,基督教会的开明人士与社会上的进步人士在这里举办了许多讲座、音乐会、戏剧演出及美术展览。1936年10月8日,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在九楼展出,鲁迅抱病前来参观,这是他在公开场合的最后一次活动。十一天后,鲁迅溘然长逝。上海租界沦为孤岛后,许多爱国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这座大楼此时则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青年会出面举办各种文学、社会科学、戏剧讲座、讲习班,而所属学生团体,在教会学校中以一种宗教组织——“团契”的名义出现,通过读书会、歌唱会、剧社、编印刊物等活动,共同学习,他们还吸收校外青年参加。抗战时期,这里有“星二座谈会”,是基督教爱国人士吴耀宗、罗冠中及进步文化人胡愈之、王任叔等发起。参加者有郑振铎、许广平、梅益、顾执中、王纪华、赵朴初、陈鹤琴、孙瑞璜等,他们在此交换见闻,讨论抗战形势,安娜·路易·斯特朗及斯诺都曾来此地演讲。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军侵占上海,南市、闸北等处居民为避战火,纷纷迁居于此,八仙桥地区出现畸形发展,烟馆、赌台、妓院、舞厅林立,流氓、恶霸、扒手众多。上海大亨黄金荣故居就位于龙门路,即大名鼎鼎的钧培里1号(今上海广场),一幢三层洋房,有几十个房间。在其周围是黄金荣扩建的房屋,九幢二至四层砖木结构的里弄房子,多由他的徒子徒孙租住,形成了黄金荣的势力圈。旧上海这里可是最显赫的公馆之一,逢年过节或遇大事,南市、闸北、公共租界的“八股党”、“三十六股党”等青帮各路人马都聚集这里,排场之大,振动上海。黄金荣在此住了40多年,直至1953年病死。
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镇压了恶霸,取缔了卖淫嫖娼。并对周围的商业网点作了调整,保留了原有的著名商店,例如汪怡记茶庄、稻香村食品店、童涵春国药号等,宁海东路仍为大型露天菜场;大世界曾先后改作人民游乐场、上海市青年宫。八仙桥青年会一度改为淮海饭店。1985年建造了大世界人行天桥,缓解了此地交通拥堵状况。逛大世界,作为中外游客保留节目之一,曾经风靡一时。
随着旧区改造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如今八仙桥一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最靠近上海的政治文化中心——人民广场。一些著名商店搬迁或消失了,例如协大祥、宝大祥绸布店、岳阳楼菜馆、古漪园点心店、上海最早的本帮饭店“老人和”菜馆等等。而道路拓宽了、绿地增多了,一栋栋现代化商务楼拔地而起,有兰生大厦、柳林大厦、金钟广场、上海广场等,市重大公共项目延中绿地三期以及地铁8号线大世界站已在几年前建成开放,云南路打造成了闻名中外的特色小吃一条街;上海音乐厅平移至绿地中央,一个集商贸、休闲、交通于一体的现代化区域呈现在市民面前。
时下,哪里是八仙桥恐怕绝大部分上海人也答不上来了。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