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
2014-06-11王俊霞
王俊霞
摘 要:作为小学学科中较为特殊且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着重要意义,如何通过有效地教学手段让孩子们树立起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教学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谈几点做法。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课 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216-01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基于儿童社会生活的学科,对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促进其社会性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课程不仅具有非常高的综合性,同时还具有情感性、开放性以及活动形式多样等特点,如何充分运用这些特点,为孩子们打造一个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谈几点做法。
1 改变教学观念,重新找准“位置”
以往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多将知识教授作为重点,缺乏生活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说教学工作的中心是“教教材”,但随着新课改的推進,“用教材教”成为了新的教学理念,不再仅仅对教材内容进行传授,更多地是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也可以说是“导演”,这意味着教师并非“主角”,而是以引导学生展现自我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角”,教师只有意识到角色的转变,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能够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2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与其他学科相比,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独立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多以儿童所感兴趣的、所熟悉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活动的主体,为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以愉悦的心情去探索、去学习,使他们的创造性和个性能够发挥出来[1]。例如:在学习《火焰中的文化:陶瓷·青铜》一课时,我首先将携带的紫砂壶给展示出来,并对其进行介绍:“这是陶都宜兴产的紫沙壶,它是一个陶制品”,同时询问学生:“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陶制品?”,出示大屏幕:日常生活用品中的陶制品,随后让学生对未展示的其他陶制品进行补充,陶器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几名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关于陶器制作方法的资料,随后我提出“猜测古人是怎么想出制作陶器的方法的?”,孩子们纷纷大胆想象、猜测,最后我再对内容进行点评总结,并指出“人类的祖先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了陶器,人类社会又向前迈出了一步,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不仅使孩子们的兴趣被大大激发出来,同时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中去,同时也让孩子们认识陶瓷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的历史角色。
3 运用情境创设,培养学生主动性
营造教学氛围,打开学生思维,调动学习热情,是情境创设的主要作用。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原则推进教学工作,同时通过和谐的教学氛围,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中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打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造性意识,激发心灵火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授《科技带给我们什么》一课时,我走进教室后,并不急于开始新一课的话题,而是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视频观看:“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随即开展小组讨论,并提出:“小组的每个同学举例说说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等,引导同学们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让孩子们自己去体会、去感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和幸福。除此之外,我还为孩子们布置了“科技造福人类”的演讲主题,让孩子们课下自行对科技改变生活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进而更加深入地认识科学,热爱科学。
4 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性
品德与社会课应当重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把握住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掌握他们的“困惑点”和“兴奋点”,激发他们好奇心理,让他们自发地参与到学习中,防治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的情况[2]。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也应以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来开展,如课堂演讲、小组讨论、社会调查以及故事会等,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开放、活跃的平台。例如:《班队干部大家选》一课,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人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要认真行使权力,做到公平、公正。教学时,我首先询问孩子们:“我们班的班干部都是怎么选的呢?”“推荐”“投票”“自荐”,“那么在干部选举时,我们都享受了什么权利呢?”“选举权”“被选举权”“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一场实实在在地干部选举吧,请课前准备好自荐书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自己吧!大家鼓掌”……“这节课我们重新选举了新一届的班干部,相信大家真正体会到选举的公平,尽管有不少孩子还没有选上,但也不要轻易放弃,未来还有很多机会,希望以后继续努力,相信我们班集体以后一定会齐心协力,表现的会更好。”,通过真正的选举,孩子们不仅对课堂内容有了深入了解,同时还获得不少课本外知识,取得了“一箭双雕”的效果。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展现,学习积极性也更加强烈,自然而然,课也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5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重难点知识
多媒体技术能够直观形象地将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吸引力的课堂。多媒体技术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突破重点难点的重要辅助工具,只有合理运用,才能发挥其作用。由于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概念性东西非常多,使得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头疼,教师教起来也非常吃力,而多媒体能够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地感官刺激,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印象更加深刻,使重点难点得以理解,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为此,激发兴趣,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辅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田玉华.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1(6):154.
[2] 俞海燕.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环境教育[J].华章,2013(23):28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