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之
2014-06-11赵斌
赵斌
摘要:“人的本质”的问题,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离开了“人的本质”问题,就不能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关键词:人的本质;自我意识;社会生活;实践
一、劳动是人的本质
首先,马克思是从人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基本标志方面说明劳动是人的本质;人与动物有很多的区别,如人有自我意识,动物没有;人有宗教信仰,动物也没有等等。但这些都不足以作为区别与人和动物的根本标志。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能制造并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以获取自己所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人们为了进行生产劳动,必须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人的肢体即自然器官的延伸是人工制造的,因此称之为“人工器官”。相比之下,动物只能直接用它的“自然器官”获取食物或其他物质资料来满足自身适应自然环境。说到底,就是根源于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不同。由此可见,“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
其次,马克思是从人的社会性与动物的群体性之间的区别方面说明劳动是人的本质;人是不能单个存在的,必须相互依赖,互相协作,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其中生产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政治、思想、家庭等关系,人就是在这些社会关系中生产和生活的。相比来看,有些动物具有很强的群体性,如蜜蜂就有很严密的组织,它们分工明确,互相合作。可是人的社会性和动物的群体性有本质的区别,第一,动物的群体性十分狭窄,而人的社会性却十分广泛。第二,动物群体中的联系是本能的、无意识的,而人类社会的联系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最后,动物群体的特性是长久不变的,而人类社会关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譬如,人类社会关系中,包括一种生产关系被另外一种生产关系所取代,政治关系的取代,伦理道德关系的取代等,这种社会关系的更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
马克思“人的本质”的思想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早期的用黑格尔、费尔巴哈的范畴表达“人的本质”的思想,再到过渡时期,在《手稿》中阐明“劳动是人的本质”,最后唯物史观形成后,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现实的人”的观点。这三个阶段同他思想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马克思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最初所经历的是漫长的原始社会。马克思在研究原始社会方面肯定并接受了人类原始历史研究家摩尔根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他将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代: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根据生产资料的进步,他又把每个时代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马克思对此论断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在“一切社会关系总和”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生產关系,而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则是所有制。这样,马克思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所有制即生产关系决定人的本质。
首先,生产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有些人只认识到了人具有社会性,没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关系的含义,其实,只有认识到了生产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才能真正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才能真正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具体表现形式。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5种生产关系。不同生产关系中的人是不同的。可见,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其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在《提纲》中将实践的观点贯穿始终,他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中从直观出发的单纯受到原则,反复强调实践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同时马克思也立足于实践观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抽象人性论的错误。马克思最后要求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并且强调指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的基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确认生活在本质上的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以自身的活动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同自然界发生联系,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必然要结成一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相互制约,共生于物质生产实践中。实践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实践者头脑中作为目的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而这个目的又决定人们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可见,人与其意识的关系也生成于实践活动中。实践内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