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2014-06-11云孝慧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奥拉西坦卒中认知功能障碍

云孝慧

【摘 要】目的:对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使用常规治疗措施,包括西医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奥拉西坦治疗。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MMSE、MoCA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DL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不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奥拉西坦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奥拉西坦;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有效性;安全性

脑卒中患者在临床上一般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后遗症,这也使得患者的临床康复受到严重影响,增加患者的社会负担[ 1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00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奥拉西坦治疗,效果显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份收治的100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77例,女性患者有23例。年龄范围为34岁到81岁,平均年龄为51岁。其中有55例患者存在脑出血,有58例患者存在脑梗死,有57例患者存在左侧偏瘫,有51例患者存在右侧偏瘫。所有患者经过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均为首次发病患者。患者不存在言语障碍以及意识障碍。认知功能经检测均存在减退。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使用常规治疗措施,包括西医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对于脑出血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要使用降压药治疗,颅內高压患者需要使用脱水剂,对于脑梗死患者则实施阿司匹林片口服治疗,剂量为每次100毫克,每天晚上1次。患者如果存在其他合并症需要实施对症治疗。

1.2.2 实验组治疗方法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奥拉西坦治疗,取4克奥拉西坦溶于250毫升且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注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21天。

1.3 观察指标[2]

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

其中MMSE的分值范围为0分到30分,分值越高表示精神状态越好;ADL的分值范围为0分到64分,分值越低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理想;MoCA的分值范围为0分到30分,分值越高表明认知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量表分值比较如下表所示:

可见,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个量表的分值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分值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不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卒中患者一般存在明显认知功能障碍后遗症,这使得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3]。

奥拉西坦的主要成分是4-羟基-2-氧代-1-吡咯烷乙酰胺[4]。相关研究显示,奥拉西坦能够有效对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行为能力进行改善,改善患者的继发性脑损伤。作为一种益智药物,其还能够对患者的学习能力以及记忆进行改善。这是因为,奥拉西坦能够增加人体谷氨酸盐的水平,并通过海马皮质的NMDA受体加强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同时,其能够提高脑部对氧以及葡萄糖的利用率,从而提高脑部ATP与ADP的比值,使蛋白质以及磷脂的合成得到加强,脑部细胞的代谢得到改善[5]。另外其还能够提高海马区的蛋白激酶C的活性,从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其还能够使高胆碱递质前体的含量增加,从而有利于乙酰胆碱的合成以及释放[6]。

此次研究中,实验组增加奥拉西坦治疗,治疗后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可见,奥拉西坦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王忠功,彭爱学,张广慧.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0,3(9):231-232.

[2]林庆兰,叶美玲,林美丽,陈小云.奥拉西坦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4(6):200-201.

[3]张家林.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13):111-112.

[4]方兴.奥拉西坦治疗神经科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5):198-199.

[5]吴珊燕,孔令玲.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1,4(35):213-214.

[6]程艳丽,温连程.35例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24):276-277.

猜你喜欢

奥拉西坦卒中认知功能障碍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AC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脑缺血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我们如何远离“卒中”?
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分析
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