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地改变教育
2014-06-11
四月,从常州参加STEAM教育论坛回来,我在动车上看了一本讲述为大山深处的学生送午餐的书。书的名字让我很有感触——《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作者邓飞是一名调查记者,十一年来用他锋利的眼和笔揭露中国社会的阴暗面。如今,他换以温柔的力量,发起名为“免费午餐”的公益项目,帮助山区学生免于饥饿。一夜之间,无数像你我一样善良的人们,用网络时代特有的方式,为山区学生送去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餐。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冰冷的电子屏幕背后,还有一颗颗炙热的心,呵护着我们深爱着的这片土地。于是大家感慨:当无数微小的力量透过网络汇聚到一点,一切都将为之改变。
面对教育,似乎每个人都有不满。在微博中,在微信的朋友圈里,我读过很多对中国教育不满的文章:有拿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对比的,有拿民国教育和当前教育对比的,从幼儿教育一直批到高等教育。在搜狐发起的“2013年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中,选择“非常不满意”的人数远超“非常满意”。
就如今年被深泉学院录取的彭书涵所言,“我不太喜欢国内的教育体系,也不喜欢坐在那里苦读书的氛围,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去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感觉国外大学比较适合自己,所以我一直没有考虑过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择校愈演愈烈,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教育要改,有识之士都在努力。有资料显示,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课改已经进行了八轮。2014年最受关注的教育改革莫过于新高考方案了,各种官方的、小道的消息在网上疯传,辟谣和揣测也夹杂其中。翻转课堂也好,慕课运动也好,智慧校园也好,很多教育新思潮往往仅关注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没有涉及学生学习的内容。十多年来,很难说教育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多少实质性的改变。
教育要改,所以我们关注STEM和STEAM,希望中国的学生也能做跨学科、跨领域的项目研究。教育要改,所以我们宣传创客教育,建设创客空间,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和发达国家的学生一样,真正把知识用起来,而不是过多地把青春耗费在填试卷上。让教育塑造思维模式固然是好,但步入工作岗位后很多知识都要从零开始学起,这样的境遇或多或少都会让人尴尬。
对于STEM和创客,我不希望用变革、颠覆之类的词语,更不希望认为STEM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创客是照搬西方的一个新名词。改变教育有很多方式,学习变革也有很多支点,请不要去质疑,不要一味地批判。2014年在深圳制汇节,我和吴俊杰老师说创客教育是一场边缘革命,引起了雷锋网和南方都市报记者们的共鸣。从边缘做起,或许更容易。放弃强硬的批评,或者更容易改变。
所以,请停止抱怨,行动起来,聚你我之力柔软地改变教育吧。
(本刊特约记者 谢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