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4-06-10刘玉
刘玉
【摘要】本文重点在对比分析当前的“读书”形势,审视农村教师尤其语文老师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我们不由地发现:必须读书了。当然使教师读书,方法有很多,年制度规定,季计划安排,外在机制鼓励,激励阅读。这样,一方面,能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另一方面,能有效地激发内力,促进发展。但从个人角度说,一切的外部条件要真正内化,转变成教师个人的自觉要求乃至追求。教师个人的观念、意识、习惯、爱好相当重要。而这一切都在教师自我主动地改变、锐意进取的强烈愿望中得到真正的落实。内在的动力有时可能就来源于“必须”二字,在“必须”中进行。你不妨试一试。
【关键词】读书;农村教师;危机;必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如果说农村中学地处偏远使我们“拒绝读书”,使知识无法得到厚实更新,使观念落后,那正是最可悲、最危险的。农村教师,最最要记住的一点:就是每天挤点时间,坚持不断地看点书。苏霍姆林斯基是那样地推崇倡导读书,伟大的人物,都极其爱好读书;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也是如此。据说,俄罗斯连农村老太太都能大段大段地背普希金的诗集,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如果哪一个农民家里没有图书馆,这是受全村人耻笑的事情。俄罗斯民族始终进行着高层次的经典之读。发达的国家(日本、荷兰),优秀的民族(犹太人),都极崇尚读书。好读书是一种优秀的风尚,是一种良好的传统,它有助于孕育杰出人物。任何一个教师都不能丢弃这一传统。
一、读书的必要性及困境
浙江的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实施,如果这场改革仅仅是形式、方式的变化,那毫无意义,因此它绝非模式的变革,而是从观念到方法、到过程、到行为、到评价一系列的革新。革新就意味着教师将涉足更多的领域,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将应对各种挑战,既要成为课堂教学的能手,又要成为教育管理的高手。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曾说:“课改需要爱读书的教师。”毫无疑问,这股席卷大江南北的改革浪潮将每个教师推向广泛阅读的前沿。
然而,如果读书真正要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困难还是非常大的。乡村学校图书信息不畅和图书室藏书不足等各种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阅读的积极性,还有诸多自身的因素使阅读陷入了困境。我从龙岗调入昌中,其中有一点是完全不同的,在龙岗时,难得去图书室借书,图书室也难得开放,因为没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而这里的图书馆,就完全不一样了。
二、势在必行,读书是每日的必修课
(一)读书的意识,从“必须”二字开始
“我身为老师一定要读书”,“语文老师必须读书”,先从思想意识转化为行动。把看几页书当作是自己每日必做的事;把读一本书当作每月的计划,或者要求再低,自己必定能达到的目标;把读几本书当作每年的追求或现实。你有这种必须读书的种子,在你的思想意识里在你的内心深处,当遇上适宜的条件,它必将会发芽、开花、结果。一天之中,一月之间,一年到头,必有一些可以利用的读书空间和时间,而头脑中的“必须”在这样的间隙变成行动。如今天事情太多,没法读,在睡觉前一定要看上一两页。等这种思想意识根深蒂固时,读书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二)读书的习惯,在“必须”中慢慢形成
很多人不读书,并不是因为他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意义,也不是视觉诱惑诸如影视、网络的因素,而是没有阅读的习惯。在还未有阅读习惯的人看来,阅读这种费劲又无趣味的事情,需要逼迫,让意志征服。习惯的养成绝不可能是几天的功夫,不容易、不简单,就在坚持,正是因为这点,使人成功,使人受益终生。读书的习惯,在“必须”中持续,你一季度读了一本,你能坚持一年吗,五年吗,十年吗,如果必须的话,完全有能力做到的。一旦无数次“必须”的量变转为“我想”的质变,那么读书便如同吃饭,一天不吃就会饥饿难耐;如同呼吸空气一样自然。
由于没养成习惯,无强烈的需求,读书便是可有可无的、时断时续的。这使得培养每天读书或者说坚持阅读的习惯,显得格外重要。培养习惯,尤其是开始阶段可能很艰难。因为这时还没有足够的内力与定力,而且那些枯燥的理论,那厚厚的名著,教育上的奥秘,都得集中精力去研读,或许还要深入思考、潜心探究。这难免使阅读者产生畏难情绪,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阅读习惯养成的难度。所以,阅读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一个人的毅力,起初阶段一定要自我约束,规定必须如此,这样久了,不仅不会痛苦,反而会在书中找到乐趣。习惯一旦养成,读书就是本能了。
(三)读书的兴趣,在“必须”中逐渐获得
“你正是应当从这种不感兴趣的地方开始自己的脑力劳动……至于最感兴趣的事,可以放到最后去做。”苏霍姆林斯基如此说明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兴趣有时可能是天赋天性,如果有兴趣,这是最好的:酷爱书籍的人,怎么也会想方设法、不惜花费时间地深入自己喜爱的著作中,去探寻所要的宝藏,想得越深透,疑问越多,求知欲越旺盛,读得就越广泛,如此就形成一条牢不可破的链。爱读书的话,阻力再大,都能破冰前行,但问题是农村学校的文化氛围不尽如人意,跟主流跟大背景——教师爱读书、读书风气浓厚,还有差距的。氛围直接影响个人趣味。
就个人来说,如果没有兴趣,又该怎样呢?先天没有后天补,慢慢培养出来。可这势必要付出成倍的代价,付出艰辛的大量的劳动。你把读书当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每日必做,那肯定会在“必须”中逐渐产生兴趣。
教师的阅读不同于一般怡情养性等极具个性、极私人化的阅读。因而,个人的读书兴趣,团队的读书氛围,都需要外在的或内在的动力刺激,而“必须”是自我要求的底线,有一种内在驱动力,更快地境进与书的感情,享受读书的乐趣。当一个老师时常处在高质量的阅读状态时,他的教育教学水平将同处在螺旋上升的状态。所以,真正的教学内力取决于教师读书的数量与质量。
“教师的定律,就是你一旦今天停止成长,明天你就将停止教学。”正如教育家所道,我们理应自觉成长——不停地读书,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不停地实践。只有如此,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才能有持久的竞争优势,提高学科的地位;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迎接课程改革的挑战,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苏),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闫学.教育阅读的爱与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刘建琼.语文的境界与追求[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