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语文”教学问题的反思
2014-06-10吴志东
吴志东
【摘要】新课标中对于“人文性”的强调使得“诗意语文”在语文界得以广泛应用,许多年轻教师热衷于语文诗意教学,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教师思维狭隘化、教学模式化、教学内容单一化等问题,值得我们审视、反思。
【关键词】诗意语文;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自从2004年王崧舟老师首倡“诗意语文”以来,对于诗意语文教学的探索一时风生水起,百花齐放。特别是一线的广大年青教师都注重对语文教学“诗意”的追求,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思维的狭隘化
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思维活跃程度往往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一名思维狭隘、视野逼仄的教师,是不可能给学生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语文教学又是一种生成与预设的教学艺术,它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地创新与发现教学中的“亮点”,没有灵动的思维是难以做到的。
在诗意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诗意语文的理论内涵,为了追求教学上的新颖奇特,刻意在教学过程中演绎“诗意”。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营造诗意,过分注重语言措辞的华丽,无论是导入语还是讲述语都硬与诗歌牵连,看似文化韵味浓厚,实则是华而不实,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有的教师对诗意语文理论的理解片面化,认为所谓的诗意语文就是用诗化的语言营造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沉浸其中,希企教学的“诗意盎然”。其实,“诗意语文不是语文中的诗歌教学,也不是把语文当诗来教,也不是教师的语言像诗一样美,当然更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诗人。”
因此,教师如何克服自身思维的狭隘性;如何正确认识诗意语文的理论内涵;如何在教学实际中突破教材本身的局部知识,将文本与广阔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都是教师必须正视的,也唯有如此,诗意语文才能在实际中获得更为有效、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课堂的模式化
现代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主要由导入—讲述—提问—讨论—总结与反思等几个环节构成,当然,每一个环节在具体实施中又总是充满各种变化与衍生,使得教学过程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循序渐进”,又能够使得课堂“突显惊喜”。
诗意语文的践行者在各自的教学活动中也形成一套彰显自我特色的教学课堂形式,如王崧舟就把课堂当成师生之间的一场交流互动、富有情趣的对话过程,他认为对话时教师不仅能够有效地讲解文本,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理解领会,同时也是对文本价值的再发现,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也有助于教师自我认识的深化。周益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阅读的效用,认为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使之通过阅读获得一种意义的理解,因此,在他的课堂中,阅读、朗读成为一个核心环节。
总体上来说,诗意语文在教学上虽然极力反对模式化,认为诗意语文在教学上应该总是伴随不同的教学情境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是灵活多变、富有生成性的。
尽管诗意语文一直强调教无定法,但在教学实践上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具体来说它表现在把课堂细分为:提炼教学主题—构思教学活动—激活教学现场—实施感性对话—点评反思教学。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教学之前完成的,它要求教师对文本精心细读,搜集丰富的资料,确定教学的突破点,中间两个环节是在教学中完成的,它特别倚重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反应,通过对话,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重点训练他们的思考能力,涵养他们的情感,推动学生的自我实现。教学的点评与反思则是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一种审视与完善,及时总结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诗意语文在课堂教学上的主要特色就是强调师生之间的对话,并且把这场对话当成教师、学生双方相互实现、相互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强调语文的感性特征,弱化传统的词句篇章的理性分析,推崇学生的情感培养;由此“对话”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虽然,这种对话式教学并不是诗意语文特别发明的,它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随处可见,甚至可以追溯到孔子与苏格拉底。但无可否认的是,对话教学模式普及与诗意语文关系匪浅。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尽管有其优点,然而把课堂教学当作一场对话过程,只重视学生的感性思维培养,挖掘文本的价值内涵而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锻炼,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总是围绕教师的问题而展开,缺少自我发现与团体合作,使得教学也显得有点单薄。当前,这种对话教学模式在诗意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推崇并大力实行,实际上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三、教学内容的单一化
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王荣生教授说过要知道“怎么教”首先要确定“教什么”。什么可以成为语文教学内容一直也是见仁见智。王松泉提出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因素的系统,主要包括语文知识教学、语文技能训练、文化素质培养、语文实践活动等要素,形成以培养语文能力为主线,以全面提高语文素质为终归的整体构建思路。诗意语文主要以对话作为训练的主要方式,侧重于学生的言语能力的培养和精神世界的滋养。
因此,在教学中,诗意语文的教学内容也显得比较单一。首先在知识层面,它忽视甚至轻视语文知识教学,认为语文不是知识的殿堂而应该是“语言的海洋”,反对课堂上的那种知识讲授,然而一味忽略知识的积累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缺少应用的基础;在语文技能训练方面,诗意语文重视言语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朗读,增强学生的表达意识与能力都是极有见地的,但是在书写与口语交际方面,诗意语文的教学则显得比较空白;在语文教学内容上,诗意语文也存在涵容性狭小的困境,许多教师也只能在那些文学性作品上展现诗意的魅力,对于那些实用文章则是“捉襟见肘”。
同时,由于诗意语文提倡语文的感性浪漫、精致灵动,使得许多教师忽略了那些充实、质朴的教学内容,让教学显得单调重复,实际上,诗意语文的教学在追求诗意浪漫、空灵精致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它的质朴充实。
参考文献
[1]王松泉.语文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成尚荣.诗意语文:哲学的尺度与实践的智慧[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5(10).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