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园艺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

2014-06-10李慧等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园艺专业实践能力应用型

李慧等

摘 要: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型园艺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要重视提高教师水平,从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三个方面培养应用型园艺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 园艺专业 人才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211-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包括京津沪在内的许多大中城市纷纷提出发展都市型农业的思路[1]。都市农业发展离不开园艺专业,园艺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应用型园艺专业人才,只有具有创造力的园艺专业人才才能使都市园艺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起来。他们要具有实干精神、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为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放到突出位置。天津农学院是天津市唯一一所高等农业院校,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以农为本,根植津沽大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的办学特色[2]。

1 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理论、轻实践

园艺专业所学知识涉及学科门类众多,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较高。然而许多高等农业院校过分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却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同时,实践教学内容陈旧,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少[3];再加上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尽人意,使得学生只能“黑板上种树”、“模型上嫁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与提高,空有满腹理论,却无一点实践经验。这一点严重的阻滞了园艺专业的发展。因为现在的学生或许会成为将来园艺专业甚至园艺产业的栋梁之才,如果在他们初入社会时便以自己的应用能力差为主要原因丧失了继续从事此专业的热情,那么谁还会来从事园艺专业,谁还会来发展园艺事业。即使有学生愿意为园艺事业奋斗终身,但薄弱的实践能力也必将成为他们探索与发展的主要拦路虎。

1.2 教学与生产脱节

许多高等农业院校对于教师的考评注重于科研立项、发表文章,而对于教学质量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与付出精力却关注很少。教师缺乏教学热情,把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投入到了科研和论文上,致使教学内容陈旧。同时,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和在企业的工作锻炼,也是导致教学内容与现代园艺企业的快速发展严重脱节的原因之一。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均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内容不进行及时更新,会使学生对于园艺产业的发展动态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于自己的事业也不能形成明确的规划。对于企业而言,他们希望新入职的大学生能够很快的适应工作环境,进行创造性的生产,然而,知识陈旧、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就像一张空白的纸张一样,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这也是部分企业不愿招收应届大学生的原因之一。

1.3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困难

自1999年开始实行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数量显著增加。大多数高等农业院校热衷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兴建大量基础设施、购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等“硬件”上,而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却投入较少[4]。与此同时,原来的教学实习基地或农场规模不但没有扩大,反而有缩小甚至私有化的趋势。而以获得经济效益为最高崇尚目标的现代企业,由于怕影响生产,所以一般不愿接纳大批量学生的实习。因此,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实训资源的不足。这就给学生进行实训活动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2 应用型园艺人才应具有的素质

应用型园艺人才首先要具有“学农、爱农”的精神,具有为园艺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也是成为人才的最基本保证。第二,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应用型园艺人才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这就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识记能力,具有自主查阅文献、搜集知识的能力,具有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第三、应用型园艺人才需要具有很好的实践能力,能够利用已有的综合知识来进行应用研究。这是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素质。第四、应用型园艺人才要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创造能力。善于观察、思考,善于突破原有技术和方法进行创造性的生产研究。第五、应用型园艺人才在生产实践中能够抓住问题的突破点,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六、应用型园艺人才还需具有团队精神,沟通与协调、组织与合作的能力。

3 应用型园艺人才培养需要提高教师水平

在应用型园艺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加强师资培养,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项目,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为培养应用型园艺人才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另一方面,“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加强师资培养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他们接触到园艺产业的前沿发展动态,经过自己总结整理后再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是应用型园艺人才与现代园艺产业接轨的基本途径之一。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作报告,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到美国、日本、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方法,鼓励青年教师到中国农业大学等高等学府进修攻读博士研究生,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应用型园艺人才的培养提供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4 校内外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1 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天津农学院以培养应用型园艺人才为目标,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加强,三种结合”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一个中心”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包括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两个加强”,一是加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提高综合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引领并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开设独立的特色技能课,有的放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园艺学实践的全过程,坚定从事园艺专业的信心;二是加强实验平台建设,积极建设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园艺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硬件条件。“三种结合”是“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以教学辅助科研和生产,以科研和生产促进教学,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学校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教师自编实验教材出版,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促进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endprint

4.2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应用型园艺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实现学生周年学习的要求,是使学生掌握主要果树、蔬菜及花卉等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育种方法及栽培管理技术等实践内容的重要场所。天津农学院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园内建有一定面积的果园、菜园和温室供园艺专业学生进行实训,使学生们能够在田间地头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从而更加牢固和深入的掌握园艺专业必备的实践技能。

由于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存在校园面积有限、校内实训基地规模较小的特点,我校利用校园绿化与实训相结合,在绿地规划时多引进观赏果树和不同花期的花卉进行种植,这样在美化校园的同时,为学生们的实习提供很好的植物资源保证。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除了水、电、设备运行、生产资料的花费外,还需要有大量人力资源的投入。为了开源节流,校内实训基地可采取“科研、实训相结合”,“老师、学生共同管理”的模式。在满足学生进行实训的基础上,校内实训基地可部分作为教师的科研基地,对于教师而言,可以促进多做科研,多出成果;对于学生而言,在实训的同时可以感受到科研气氛,融入到科研工作中来,提高他们的科研素养与创新精神。在管理工作上,教师主要负责校内实训基地的统筹管理,整地、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的防治等工作都交由学生来进行。从大学三年级春季学期开始,安排果树专业方向的学生主要负责果园,蔬菜和花卉专业方向的学生则分派负责不同的温室、菜地或苗圃。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们可以真正参与到生产实践中,通过对基地的管理,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从而园艺事业的艰辛,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4.3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是众多高等农业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我校提出多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模式一:“科研服务企业,企业服务实训”。此模式较为成功的解决了现代企业不愿接受学生实训的问题,实现了校企的双赢。将专家、教授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生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经济效益。专家、教授对于企业生产的指导是无偿的,而相对的附加条件就是要求企业能接受学生实习,这样的模式已成功应用。例如,天津市团兴农牧业有限公司就是我校的一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没有让学校投入资金的情况下,果树学教授对该公司的盐碱地果树生产进行技术咨询与指导,公司则为学生们实训提供良好的基地。

模式二:“学生协助完成科研,科研院所服务实训”。我院与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协商每年春、夏、秋三个季节根据生产和科研需要,安排园艺专业学生到黄瓜研究所基地实习,2012年暑期第一批学生进入基地,参加了黄瓜制种工作,学生们感到收获很大,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意志品质,实习单位反映很好,表示还要继续接纳我们的学生。

模式三:“企业服务实训,订单式培养所需人才”。天津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为我院的稳定校外实训基地,每年安排观赏园艺专业方向的学生到该科技园进行实习,这样可以使学生与企业及早相互了解,企业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安排实训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训,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来确定接受的人选,学生通过实习对于相关企业所需何种类型的人才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即使不被该企业录用,也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了丰富经验。目前,园艺专业已经与17个市内外单位建立了长期实训基地关系,园艺专业实习每年在相对稳定的基地进行,收到了较好的实训效果,为应用型园艺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史佳林,黄学群.京津沪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比较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5):71-75.

[2] 彭立新,孟智华,阎国荣.调整园艺(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沿海都市发展需要[J].高等农业教育,2009(6):51-52.

[3] 张和,张璐璐,王翾.高职园艺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实习模式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23-24,26.

[4] 张凤兰,郝丽珍,杨忠仁,等.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本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现代园艺,2013(2):186-188.endprint

猜你喜欢

园艺专业实践能力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园艺专业《草坪学》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职高园艺专业课的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