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莆铁路青云山隧道地热段通风降温技术研究

2014-06-10许益国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正洞坑道右线

许益国

摘 要:结合新建向莆铁路青云山隧道地热地段施工,介绍地热段隧道施工通风降温技术,将长达21KM的地热段隧道施工温度降低,达到维持施工的目的,确保隧道安全顺利施工。

关键词:铁路建设 地热隧道 通风降温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032-01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高速发展和工程技术的突飞猛进,长大隧道建设越来越多,隧道埋深也逐步增大,在隧道施工中地热病害已逐渐成为一大难题。高温高湿的施工环境不仅危害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也将降低劳动生产率,甚至使施工无法进行;同时使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恶化,效率降低,故障增多。

1 工程概述

1.1 工程概况

向莆铁路青云山隧道是我国第四、亚洲第五长隧道,分为左线和右线两座单线隧道,其中隧道左线进口里程DK491+253,内轨顶面标高69.991 m,出口里程DK513+428,内轨顶面标高155.843 m,全长22175 m;隧道右线进口里程YDK491+571,内轨顶面标高70.892 m,出口里程YDK513+414,内轨顶面标高155.96 m,全长21843 m。隧道最大埋深900 m。全隧道设置4座斜井和1座通风竖井。左右线间每隔500 m设横通道一个。隧道除明洞采用整体式衬砌外,其余地段均采用复合式衬砌,隧道内道床采用无砟整体道床。

1.2 工程地质

青云山隧道处于青云山脉南段中低山山间地貌,山脉主要走向为北东~南西,隧道工程区含水岩组主要由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及各期侵入岩组成。主要岩性为英安质、安山质凝灰熔岩、流纹岩、流纹质凝灰熔岩、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凝灰质砂岩、砂砾岩等。隧道穿越的岩层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次火山岩、侵入岩,岩体结构致密,物探测定岩体弹性波速4110~4645 m/s,钻探也显示岩体较完整,围岩质量较好。隧道洞身岩石种类较多,除断层带、裂隙密集带、侵入岩接触带划为Ⅳ、Ⅴ级围岩外,其余为弱风化火山岩、次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侵入岩,属坚硬完整-较坚硬完整岩石。

1.3 气候、水文情况

本隧道地处地段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冬短夏长,春秋平分,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无霜期长。下半年主要受来自海洋的热带或海洋气团控制,常刮南风;上半年主要受副极地大陆气团控制,盛行偏北风。受海洋气候影响强烈,夏秋之交常受台风袭击。本区域气象灾害较频繁,沿海地区主要为台风侵袭(可产生大风、雷暴、强降雨、风暴潮等)。

2 工程难点

随着施工逐步推进,隧道埋深逐渐增大,施工环境温度和岩石温度逐步升高,洞内施工高温和潮湿现象逐渐加剧,存在地热异常区,导致洞内施工人员频繁出现中暑、脱水和晕倒现象,严重影响隧道正常施工。

由于爆破、机械运转、车辆行驶、人工作业等因素,加上地热段围岩温度的影响(现场实测温度在30~35 ℃之间),洞内环境温度一般在34~39 ℃,洞内施工作业为重体力劳动,劳动时间基本在6-8 h,必须采取加强通风、洒水降温等有效的降温措施,但由于地热温度的持续影响,很难将环境温度降至要求的28 ℃以下。

该文着重从通风降温技术阐述地热段隧道降温技术。

3 通风降温技术

3.1 第一阶段 隧道独头压入式通风

左线正洞与右线正洞(辅助坑道)贯通前,在左、右两线洞口设置压入式风机,采用压入式通风。在本阶段最多的开挖作业面有2个,即左线正洞及右线正洞(辅助坑道)作业面。

在隧道通风机选择时考虑隧道独头掘进长度,在开挖洞口正常段时选用了2×110 Kw的一台轴流通风机,随着隧道掘进,通风距离不断增大,在通风距离超过3000 m后,由于洞口轴流风机功率、风损的原因,洞内掌子面供风量不能符合要求,因此在距离洞口通风机3000 m位置设置2×110 Kw轴流风机接力。隧道内污浊空气排出时考虑压入式通风排风速度较慢,排风效果不明显,为加快污浊空气排出隧道,随着掌子面掘进在隧道内距离洞口通风机每1000 m增加45 KW射流风机一台辅助隧道内污浊空气排出。

隧道掘进进入地热环境后,掌子面工作区域环境温度升高,湿度增大,为保证工作区域供氧量及空气流通速度,增加作业人员舒适度,将隧道口2×110 Kw轴流风机更换成2×132 Kw的轴流通风机,确保有足量的新鲜空气供到开挖工作面,加快工作区域空气流通。

通风距离达到2500 m后风损较大,达不到工作区域供风量要求,将换下的2×110 Kw轴流通风机串联安装在距洞口2000 m左右的位置作为接力风机,加强地热环境的通风。随着工作推进,每600 m设一台45 Kw的射流风机,以加快地热环境的风速。

此阶段左线正洞与右线正洞(辅助坑道)各自通风,互不影响。

3.2 第二阶段 独头压入式结合巷道式通风

此阶段为通过右线正洞(辅助坑道)辅助左线正洞施工,左线正洞此阶段分为‘第一工作面、‘第二工作面两个区域施工。

‘第一工作面采用独头压入式通风,通风方案与第一阶段左侧线路通风方案相同。右线正洞(辅助坑道)在接近‘第一工作面临近横通道处设置封堵墙,墙后设置2台2×132 KW风机向右线正洞(辅助坑道)内输送新鲜空气,考虑到通风长度、风带破旧等风损,在间距2000 m左右的位置设置2台2×110 KW接力风机向右线正洞(辅助坑道)掌子面和‘第二工作面输送新鲜空气。排风时,‘第二工作面污浊空气通过横通道排入右线正洞(辅助坑道),最后沿横通道排入左线正洞排出洞外,由于排风巷道在右线正洞(辅助坑道)和左线正洞‘第一工作面区域汇合,增加了污浊空气浓度,故右线正洞(辅助坑道)和左线正洞‘第一工作面至洞口增设射流风机以加快污浊的热空气排除洞外,间距600 m。

3.3 第三阶段 双洞隧道巷道式通风

当隧道掘进到一定长度,隧道独头压入式通风已经不能满足洞内工作区域供风量的要求,且左线正洞与右线正洞(辅助坑道)间横通道已经贯通,具备巷道式通风的条件时,隧道内通风调整为巷道式通风,在两洞之间横通道和右线正洞(辅助坑道)洞口方向做临时隔墙,利用右线正洞(辅助坑道)做为进风巷,提供右线正洞(辅助坑道)与左线正洞的供风任务,利用左线做为排风巷道。

4 结语

一般通过加强洞内通风、洒水降温等措施,可将洞内环境温度降至34℃以下,同时采取作业面局部通风、增加作业人数、延长作业间隙休息时间、加强劳保用品的配置等措施,可以达到维持施工的目的,确保安全顺利的通过此地热段,是地热隧道施工中一种有效、安全的施工方法,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研究,逐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永萍,谢强,宋丙林.秦岭隧道眼纹预测经验公式的建立[J].隧道建设,2003(1).

[2] 舒磊,楼文虎.羊八井隧道地温分析[J].冰川冻土,2003(增).

[3] 刘坚.玉蒙铁路旧寨隧道地热段施工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正洞坑道右线
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的实测分析
下穿河流双线盾构隧道管片力学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长大隧道“正洞无轨+斜井皮带机”出碴技术研究
分水岭隧道横洞进正洞挑顶施工技术探讨
战时指挥所
地铁交叉隧道盾构施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半干旱区石质坡面坑道式造林整地小气候效应观测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