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汲取中拓思维,在细节中求进步
2014-06-10毛慧慧
毛慧慧
摘 要:艺术专业的青年教师处在教学事业的发展阶段,必须加强学习,在广学汲取中拓展艺术思维空间。在放眼小知识大道理的同时,注重每一个细节存在的作用和意义。细节是专业水准质的体现,每一次进步从这里开始。
关键词:汲取 细节 演奏技法 深和浅 长和短
有道是: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中级阶段的青年教师正值教学事业的发展阶段,处在丰富和完善教学经验的积累期。要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和掌握科学正确的施教方法。“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广学博识,努力拓展思维空间,投身专业学科的前沿领域,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施教水平。没有专业艺术教师的高素质、高水准就无法保证教学成果的高质量。当年我就是抱着深入学习、努力进取的愿望报考了沈阳音乐学院韦丹文教授的“艺术硕士”研究生。
我的导师韦丹文教授是享誉中、外的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先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美国朱莉亚音乐学院,是十九世纪浪漫派最伟大的钢琴大师弗拉基米尔·霍洛维兹的关门弟子。曾多次在国际钢琴大赛中获奖,具有精湛高超的演奏技巧和极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我十分珍惜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以极大的热情和求知的渴望沉浸在研究生的学业中。
一、导师的真传实教
研究生开学第一次课,导师让我弹首曲子给他听。我弹了一首《贝多芬E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导师听完后笑着说:“弹的挺好听,还不坏。听得出来你的想法很多,但手法太少。有两点需要解决:一是奏法上的问题。声音下不去,共鸣出不来。声音弹的太短太浅,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也就是说你的技术手法,不能足以支持内心音乐情感的表达。其原因就是缺少有效多变的触键方法,这个对演奏专业来说至关重要!它会制约你的发展,必须要解决。二是你的音乐表现不够完美,对细节的注意力不够。没有细节就没有差异,没有差异的音乐是索然无味的,是不可能感动人的。”导师又说:“我们可以这样,方法问题我来帮你解决。但前提是你必须对我的技术手法有高度的认同,有了认同你才会按照我的东西去改变自己。在拓展新的演奏技法中,旧的习惯意识时刻会干扰和影响新方法的形成和建立,这要看你的信心和意志。你不是一张白纸,我想画什么就是什么。这需要一段时间,三个月或者半年。如果说你相信我,相信什么呢?相信我给你的东西是真理,是真理就能让你获得自由!我有信心,你做努力;关于乐曲细节中的艺术处理,取决于音乐修养和专业水准。有些细节问题不是谁想找就能找得到的,你找不到的我来帮你找,找来找去看你的悟性,最后我帮你找的东西越来越少,你就算学会了。”
听了导师的点评感触颇深!一语道破困扰我十几年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明确指出我需要填补的阻碍演奏技术发展的短板。这邂逅的解惑,正是我求学的关键问题之所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跟导师先后学习了浪漫派音乐作品——《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肖邦第三钢琴奏鸣曲》Op.58;《玛祖卡》Op.33;古典音乐作品——《莫扎特降B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k.281;《贝多芬第三十号E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印象派作品——德彪西的《意象集》、拉威尔《小奏鸣曲》等多部钢琴音乐作品。在这些作品的学习中,导师从演奏艺术的角度,深刻阐述了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处理要点问题。对所涉及的演奏技术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为我的演奏艺术视角打开一扇“门”,开启一扇“窗”,指明一个方向!
每次回课,针对我所存在的奏法问题导师即时指出:你有一个不好的习惯,老是把短音弹得特别短,这样音与音之间怎么能有联系呢?越是短的你越是得把它弹长了。钢琴是件打击乐器,对人的要求特别多,怎么才能弹得连?其实弹长一些听上去就像连,但是还是没连上,琴槌依然在跳跃,不存在实际意义上的连。怎么办呢?我们能做的是让下键慢一点,音弹的长一点。这个长不可能是超越音符时值的长,而是体现在两音之间连接的时差关系和音的走向与倾向性的关系。这对演奏者的艺术修养,指触敏锐与手感技法有着很高的要求。是较深层次的技巧方法内涵。要记住:当你脑子里想的全都是手上出来的声音时,你就算是学会了,声音也就出来了;我弹的是深,你弹的是响,你是弹重音了而我没有重音,这就是你和我的区别!所以说,想要出效果就得有手段;你的音乐感受很好,什么都想干得先把手段弄深。记住:我讲的东西很少是轻和响的事,大部分是深和浅的事,有时候是长和短的事。
畅快地说,针对我的授课,导师突出了三个关键字,即:推、深、长。“推”(发力方向)是奏法;“深”(音要弹深)是质感;“长”(音要弹长)是共鸣。这些大道至简的话语看似简单,用在演奏技术方法的变通上可谓深不可测!尽管导师反复示范其手法要领,我也算不太笨或有点悟性的人,但其内在精髓之深,非一日之功所能为。人类任何一项技艺的真传都需要能者的示范和学者的效仿,需要反复揣摩、领会真谛、研习历练,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数月后,我的奏法和声音质量一步步地向着导师的要求靠近,取得的收效和进步实实在在!
二、珍爱细节 知其所以
一次,在但昭义教授的大师课上,这位培养出多位世界顶级人才的著名钢琴教育家,让我深受感动!他在为一名学生授课时,学生对教授反复强调的“音要有走向,要有倾向性”的提示没有很好的领悟。为解其惑,年逾花甲的但教授拉着学生一起,双手和膝盖伏在地板上,做出百米竞赛起跑前的模拟动作,并说明在发令员喊:预备……发令枪没响之前,运动员处在身体前倾但不能越线的状态。这时但教授站起身来告诉学生:这种身体前倾,“欲向前而又不能”的状态,就是我对声音“倾向性”的解释。多么形象而贴切的比喻!一位资深专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其含义,甘于在众多观众面前卑躬屈膝、以身赐教!透视着怎样的艺术学风和职业情操!令人由衷的敬佩!
由此联想起难以忘怀的记忆,早年在沈音母校读附中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去琴房,总能看见张取明老师在琴房上课。从早到晚,年复一年都是这样!难以想象她为学生进步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享誉世界的钢琴演奏家黄楚芳附中学习时期就在张老师的班上。可见艺术家的成长与主教老师的辛勤培养有着怎样的渊源……
又一次,香港著名钢琴家蔡崇力先生来滨城讲学。蔡先生非常敬业,连续几天的授课不遗余力,有很多独到的艺术见解。我也是连续听课并写下了大量的听课笔记。讲课结束后正准备离座时,出乎预料的是,蔡先生把我叫住了。他微笑着对我说:这几天从我开始讲课一直到结束,我就注意到你在下面不停地做笔记。多年来我在各地讲学,很少能看见像你这样认真写笔记的人。你都写了什么?能让我看看吗?我把笔记递给了他,他翻着,认真地看着……哇!记得这么细致、这么多!你让我非常感动!在现今音像器材盛行的年代,竟然还有人肯书记动笔!足见你的务实精神和好学态度。我说:这是我多年养成的听课习惯,从来都是手写笔记。这样写一遍相当于听几遍,而且事后可以随时翻开看看,便于研究学习。他表示认同。最后他给我一张名片,并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把手写笔记复印后按名片地址寄给他。出于专家的真诚,我答应了。
三、广学汲取 温故知新
任何一门专业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钢琴演奏专业所涉及的音乐艺术范畴更为广泛。诸多学科的相关专业知识在此交叉互现。了解和丰富相关理论知识,对演奏艺术的指导和帮助是非常有益的。
听音乐美学专家授课:可以了解音乐的本质、音乐的内容和内在的规律性。知道如何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视角研究分析音乐美学特征的存在;知道传统美学、现代美学、美学思想、美学发展的基本知识。
听声乐专家授课:可以感知“人声”的艺术是最能贴近人类自然的表达形式。其中的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都蕴含着完美的艺术性和声乐技巧性,强调将最美的声音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把“以情化声、声情并茂”作为演唱者追求的艺术境界。器乐演奏所强调的“歌唱性”即是“声乐化”的体现。对声乐艺术的了解越深,钢琴伴奏才能弹的情景交融,珠帘璧合。
听弓弦乐器专家授课:最擅长演奏旋律的就是弓弦乐器。它们对旋律美的感知是独一无二的。在连音、跳音、顿音、颤音等不同音乐表现形式上,创建了精湛高超的演奏技法,形成了科学严谨的指法体系和弓法体系。是器乐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钢琴和乐队的合作关系十分紧密。
听音乐理论专家授课:这对所有音乐专业学科都是应该了解和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所涵盖的和声学、曲式学、对位学、配器法、作品分析等对各专业学科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受专业影响,音乐理论或作曲专业的人吸收和接受的会更好一些;一部分人处于似懂非懂、略知一二的入门阶段。
无论怎样,对专家课一定要听,一定要学。了解、掌握的音乐理论知识越多越好,因为在我的钢琴演奏专业视角里芸芸众生,无处不在。
结语
专业二字,贵在一个“专”字。它体现在对新知识、新技法、新视角的研究和探索。落实在对已知和未知的知识点、技能点的再发现和再创造。
多一分勤奋;少一分慵懒。多一点务实;少一点浮躁。“专”得越深,汲取的专业知识就越多,艺术的思维空间业就越广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艺术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深入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不能停滞,否则艺术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在放眼小知识大道理的同时,不可忽视每一个细节存在的作用和意义。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小节、一个音符;细节是宏篇巨制的一语箴言、一个句逗。一个个细节汇聚了绚丽多彩的宏伟篇章!细节可见内容、细节可见智慧、细节是专业水准质的体现。把注意力放在对细节的发现和精雕细琢上,它是我每一次进步的新起点!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