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学生的思路教好数学促其成才
2014-06-10虞慧
虞慧
教学了《倒数的认识》一课后,感觉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回想起来,主要得益于课前充分准备、与同年级教师课前交流以及课堂上顺应学生的思路、以学生为本等方面,现作小结如下。
一、课前的思考与交流
我们在课前备课时,常常会质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能想到吗?”“学生会完成吗?”一个个问号的出现束缚了我们的教学思维,小心翼翼的扶持、细致入微的指导,必然就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每一次成功探究活动的良好开端。
《倒数的认识》教过好多次,大多是按部就班,课堂上波澜不惊,平稳地度过。这次有点不同,上课之前我思考:关于倒数的认识,学生能否自主学习、认识理解概念?需要我们教师点拨的在哪里?难点又在哪里?正当我在思考中时,和同年级经验丰富的朱老师一番交流,让我更加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方法。
二、课堂的生成与延续
相信学生的实质体现在给予学生信任空间的多少。抛出主体问题让学生自主展开探究,各自发表不同的观点,能在大组交流中使问题得以逐一解决。实践证明,学生思维拓展的程度完全取决于所设探究空间的大小,充分放手往往会让探究过程中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课始阶段,我首先出了6道乘法口算题,其中有3道题乘积为1,分散在两块小黑板上。算完这些题后,我让学生将这些算式进行分类,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将3道题得数为1的分为一类,其他为另一类。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不仅发现了乘得的结果是1,而且有学生一口就说出这里是“倒分数”。虽然学生的语言不太准确,不过却是学生真实的想法,在经过教师的引导之后,得出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一概念。这时,有一位爱动脑筋的女生提出质疑:“老师,我觉得应该是乘积是1的两个分数互为倒数。”看看黑板上的几组例子,大多是分数,难怪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我表扬了她观察仔细,同时提出了问题:“就一定是分数,才有它的倒数吗?整数有它的倒数吗?”学生很快举出了5×1/5=1这样的例子,发现5的倒数就是1/5,整数也是有倒数的。我继续追问:“分数、整数都有它的倒数,那么小数有倒数吗?”学生一下愣住了,正疑惑着,我写下“0.25×( )=1”这样的例子,学生很快发现,0.25×4=1,原来0.25的倒数就是4,小数也是有倒数的。又举了1.25的倒数是
( ),学生通过口算1.25×0.8=1,找到1.25的倒数是0.8。
学生的回答已经打乱了我课前的教学安排,不过没关系,就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吧,精彩继续。“刚才我们不仅认识了分数的倒数,还找到了整数的倒数、小数的倒数。看样子,所有的数都有它的倒数吧?”学生顺应着点点头。我提问:“1的倒数是?”“1。”学生反应很快,我微笑着点点头,“0的倒数是?”“0。”一些学生脱口而出。我没出声,等了2秒,立刻有学生嚷起来“不对、不对,0没有倒数。”渐渐地,大家都站到了他这一边。我故意装糊涂:“刚才大家都发现了1的倒数是1,那0的倒数就是0吧!”学生立刻举手来纠正:“不对,0乘0还得0,不能得1。”“那0的倒数是?”“0没有倒数!”“谁再来说一说,0为什么没有倒数?”……在这样的思辨中,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认识了倒数的概念,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倒数的一般方法。
在学生练习巩固后,我又出了这样一个分数1/4,找出它的倒数。第一位同学很快说出1/4的倒数是4,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我适时引导学生还是回到倒数的概念上来: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乘一乘,就可以发现4不对,况且也没有这样的写法。提示学生:这里的带分数我们可以化为——(假分数),再去找它的倒数就容易多了。
三、课后的思考与收获
课后,在和一些教师探讨时,也有教师提到,这里教材编排中只出现了分数的倒数,小数的倒数和带分数的倒数,我们有必要介绍吗?我想:这里并不一定非要将小数的倒数和带分数的倒数拉出来讲,不过既然学生有这样的疑惑(认为只有分数才有倒数),那我们如果还是一味地沿着教材,按部就班的学习下去,学生最终的理解很有可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概念教学,我们应充分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感知和认识,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方法,又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经历概括过程,提高了数学概括和交流能力。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探究算法和算理的过程中来,学会猜想和概括,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我是学生的老师,学生也是我的老师。课堂上,师生平等、和谐,相互交流,顺应生成,展开教学。学生有疑问,大胆地提出,大家一起来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我喜欢这样的课堂。
我认为,我们的课堂无须制定固有的教学模式,应依据学生的生成适时调整教学流程,将整个课堂交由学生做主,去创设真正的常态课堂,从而促进他们真正成才。
参考文献:
[1]冯海波.运用读导法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J].广西教育,2011
(13).
[2]吴细玉.小学数学应用题——变化题教学之我见[J].科技信息,
2007(22).
[3]高贤.完善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要求的浅见[J].课程·教材·教
法,1987(11).
(江苏省兴化市周庄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