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胡惟庸案与宰相制度的废除

2014-06-10杨雪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央集权丞相宰相

袁 健 杨雪艳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论胡惟庸案与宰相制度的废除

袁 健 杨雪艳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胡惟庸案是明初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对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发展,使它具有与以往朝代不同的特点。明初胡惟庸案的发生是朱元璋蓄意为之的一场大案,目的在于废除沿袭千年的宰相制度。

胡惟庸;宰相制度;朱元璋

中国的宰相制度起源于商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宰相只是一个通称,宰相的具体名称,各朝大都不同。宰相机构参议辅政制就是应此而出现,而且不断完善。然而,宰相制度发展到明朝不仅没有进一步发展,反而却被废除。

一、胡惟庸案是君权、相权矛盾斗争的结果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君权、相权之间始终存在矛盾和斗争。在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斗争中,首先必须要解决的就是君权和相权的矛盾。身为天下至尊的皇帝,总是要千方百计削弱丞相的权力,以加强皇权。他们深感相权的膨胀直接威胁着皇权的稳固。明朝初年,中央设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总天下之大政”。特别是中书省为诸司百官之首,权力最大。朱元璋为削弱臣下的权力,首先解决的是丞相的权力。洪武九年,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另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民政、司法、军事合称三司。特别是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又下令:“禁六部奏事不得关白中书省。”中书省下设六部,各部设尚书。尚书不过是丞相的属员。现在不允许他们向中书省奏事,实际上削弱中书省及丞相的权力,使中书省名存实亡。从此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从而加强皇帝对六部的控制。由此可见,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早在洪武十三年以前,就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了。胡惟庸案是君主专制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取决于胡惟庸是否谋反。

二、胡惟庸案是废除宰相制度,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步骤

在朱元璋看来,仅权力机构和制度的调整还不够。元勋宿将的存在仍对皇权是严重的威胁。继胡惟庸案之后,宋濂、徐达、李文忠等或被毒死、赐死或充军。特别是洪武二十三年,大兴胡党之狱,“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并彻底追查“胡党”,特写成《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结果“诛连蔓引,迄数年未靖”。①

这些元勋宿将在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南征北伐,立下汗马功劳。明王朝建立之后,他们为巩固明王朝的统治,四处征讨。万历时沈德符这样写道“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之死,不特后世冤之,即解缙代虞部郎中王国用疏为善长理枉,其言不啻辨矣”②。嘉靖时郑晓说的比较含蓄:“国初,李太师、胡丞相、蓝国公诸狱未可知。”③

朱元璋和汉高祖刘邦都是通过农民起义登上皇帝宝座的,二者相似之处颇多,但在对待功臣问题上,朱元璋比刘邦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如赵翼所说:“汉高诛戮功臣,固属残忍,然其所去,亦正韩、彭……未尝概加猜忌也。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④

明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在汉、唐、宋朝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正如《明书》所记载:“立纲陈纪,法体汉、唐,略加增减,亦参以宋朝之典。”⑤

总之明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当时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而胡惟庸案,只是此过程的一个借口。

三、胡惟庸案是明初宰相制度废除的直接原因

据《明史》记载胡惟庸在任丞相期间有“谋反”之意。胡惟庸投奔朱元璋麾下在至元十五年,拜相在洪武三年,擅权始于洪武六年,至其被责已在六年之后。如此,若言朱元璋不知胡惟庸是个“奸臣”,则信者少矣。因为朱元璋不可能用二十年的时间才认清胡惟庸的真面目。否则,朱元璋还哪有资格开创一个朝代?此处可疑。更令人起疑的是,胡惟庸于洪武十二年被逮入狱,罪名并不是谋反,而是因为刑事案件(怒杀家仆)和行政上的错误(将罪妇分配给文臣为妾)。蹊跷的是,入狱后,突然有人指控他谋反,胡惟庸遂以此论死。言胡惟庸谋反,实有不实之处,疑点颇多。故胡惟庸案是朱元璋为了废除沿袭千年的宰相制度而寻找的一个合理的借口。宰相制度进入明代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废除丞相成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宰相势力在唐宋以后开始下移,行政系统逐渐分割宰相权力,六部权力愈来愈重。这主要是由于“财政和军事两部门增加”,而宰相权力“只剩下军国大事高级官吏的任免和新出现的重大事务,而这些都是要经过皇帝批准的,宰相逐渐变得多余”。⑥

由此可见,胡惟庸案是朱元璋蓄谋为之,目的就是为了废除沿袭千年的宰相制度,野心不可谓不大。

注释:

①张廷玉撰.《明史》卷一三二,蓝玉传.中华书局.

②张廷玉撰.《明史》卷一三二,蓝玉传.中华书局.

③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卷五,勋戚,李善长.北京燕山出版社.

④傅维麟撰.《明书》卷九十三.上海人民出版社.

⑤傅维麟撰.《明书》卷五十一,纶涣志.北京大学出版社.

⑥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K248

A

1005-5312(2014)08-0152-01

猜你喜欢

中央集权丞相宰相
宰相和丞相
大小相形,巨细反衬——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从课标视角反思教学误区——以“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教学为例
资金“中央集权”
从猪倌到丞相——悠久的中国故事之一
制度的奠基,文明的发展
中华宰相村
汉初以丞相、相国统兵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