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宅娃”的危机

2014-06-10小禾

中华家教·幼儿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小孩子电子产品危机

小禾

所谓开发智力的电子产品,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好。由于依赖电子产品而导致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数量逐年递增,“电子宅娃”的危机越来越大了!

生理危机

孩子们沉迷电子产品,生理成长会受到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视力下降。

容易导致患多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征。

尚未发育完全的颈椎容易受到伤害。

对手指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影响运动能力的发展,导致身体素质差,容易长成“小胖墩”。

影响大脑的发育,干扰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免疫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心理危机

自我中心,情绪难自控

相信大家都见过这样的场面,小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忘乎所以,对长辈的叫唤爱理不理,每次一收掉他的电子产品,他就大哭大闹……小孩子分辨现实和虚拟的能力比成人差,容易沉溺于虚拟的世界,与周围环境隔绝,失去对现实中人的关注和热情。长期以往,极易出现自我中心性格和情绪控制障碍。

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仍处于语言发展敏感期,并会进入书写、阅读、文化敏感期。过多使用电子产品,会让孩子缺少语言交流。因为孩子需要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来学习词汇,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影响社交能力,不利于健康情感的培养

电子产品提供的只是感官刺激和虚拟交往。孩子玩得高兴、欢乐,都不会得到回应;他的小想法、小心思,也没人分享。孩子的交往能力需要与人互动才能发展出来。感受不同人的眼神、语气,体会悲伤、喜悦等情感体验,都会给孩子社会交往、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带来深刻而久远的影响。频繁的“人机交流”,会降低孩子与小伙伴的交往兴趣,影响健康情感的培养,容易养成孤僻性格,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影响智力发展

很多家长都以为电子产品有开发智力的效果,所以才会给孩子玩的。其实,电子产品信息变化太快,孩子还来不及思考,就进入了下一个画面,超过自身接受能力,长此以往,会阻碍孩子思维技能和记忆力的发展,也影响孩子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相反,在真实的环境下,孩子触碰、感觉、观察和移动真实事物,这样才更能促进智力发展。

宜疏不宜堵

对于孩子们喜欢电子产品,家长宜疏不宜堵。小孩子听不懂大道理,单纯的说教产生不了多大的效果,可以实行一些具体的改善措施。

与孩子共同制定电子产品的使用制度,并严格执行奖惩措施;

对于较小的孩子,妈妈爸爸应该多陪陪孩子,和孩子在电子产品外找乐子,让他们体会到,没有电视和游戏,也可以过得很愉快;

对于已经可以自立的大孩子,要尊重、理解孩子,花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找到他们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原因,可以和他们一起玩,在玩中引导;

言传不如身教。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多地玩电子产品,如果妈妈一边拿着手机在玩,一边要小朋友不要玩,这就没有说服力了;

值得分享的是,在一般家长早早给自己孩子买电子产品开发智力时,美国硅谷的精英们却不让自己的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他们将软件设计得非常简单,连傻子也会使用,孩子们不可能在长大后学不会。真正优秀的教育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孩子不会因为不接触高科技产品就缺少竞争力。

猜你喜欢

小孩子电子产品危机
正确使用电脑等电子产品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在梦里,我们都是小孩子
帮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迷恋
我国小型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模式
停电“危机”
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吗
“危机”中的自信
藏好了吗
开心图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