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短剧“研学小组”评价体制的现状及对策
2014-06-10黎文苑
黎文苑
“研学小组”是我区“研学后教”教学理念下的“产物”,是依托我科组“番禺区‘十二五教育科研《小学英语短剧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立项课题,为了进一步提升英语课堂效益,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开设的。4-6年级的英语老师围绕课题设计并开展了为期2年的探究活动,但也存在合作积极性不高、优等生代替后进生、完成任务的质量不高等问题。课题组实验老师通过理论学习、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和课后交流反思等方式,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活动效果好的班级都有一套深受学生喜爱的评价机制,在实验阶段,各班的评价机制良莠不齐。科组急需一种师生都认同的科学的评价机制。
一、导致活动低效的原因
1. 按照“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原则分的“研学小组”水平不一,在开展短剧创编和表演过程中,有的小组长急于求成,会包办编剧,安排角色时怕后进生表现不佳,安排他们为不用说话的背景,如做一棵不会说话的树。
2. 老师自订的评价标准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得不到所有学生的认可,从而严重打击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影响了小组活动的效率。例如有的班级的评比制度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小组的得分就是每个小组成员的得分,对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显然不公平。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优等生出现了不乐意助人、应付任务的不良现象,从而直接影响了活动的效率。
3. 评价形式比较单一,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导致小组活动非常低效。例如有的班级的评价只是让学生填写《优秀短剧“研学小组”评价表》。时间一长,学生就腻了,填表变成任务,变得非常随意,失去了评价的意义。
二、根治问题的方略
1. 全程多方位测评法。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评价既要关心表演的效果,更要注重短剧创编、彩排和表演的过程。因为科学的评价体制的价值取向重点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此,就各个活动阶段,设定考查学生的不同能力。建立活动过程中记录表和阶段性成果档案袋,各阶段性代表性成果包括个人优秀剧本、小组优秀剧本、活动图片、视频录像、《短剧活动评价表》等记录在册,进行归档,为终结性评价提供真实的依据。期末根据每个学生的档案袋进行评比,让学生觉得每天都在积累成功的希望。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种全程多方位的测评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 多元化评价法。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公正性,杜绝小组内滥竽充数的不良现象,我们采用多元评价法,关注活动过程的每个细节的评价。小组的最后得分,必须是组内的每个同学的累计得分。(见下表)
根据学生的短剧创编、表演水平,我们把学生的水平分成A、B、C、D四个级别。A类水平:能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独立编剧、组织同学排练、展示,剧本没有语法错误,剧情合理、表演投入符合角色要求、生动有趣、声音响亮。B类水平:能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独立编剧、组织同学排练、展示,剧本语法错误不多,剧情较合理、表演符合角色要求、生动有趣、声音响亮。C类水平:能基本上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独立编剧、组织同学排练、展示,剧本语法错误多,剧情不太合理、表演符合角色要求、生动有趣、声音响亮。D类水平:不能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独立编剧、组织同学排练、展示,剧本语法错误非常多,剧情不合理、表演不符合角色要求、声音较小。每个小组都由A、B、C、D类的学生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必须齐心协力,共同进退。A类同学必须辅导D类同学,B类同学必须辅导C类同学。如果该小组的C、D类同学通过辅导后,在老师的期末水平检测获得C、D类第一名,则该组每个同学都可以获得奖励分20分。
3. 趣味评价法。例如凡积极参加课前1分钟短剧表演同学按表演的效果颁发奖章。被评为“最佳表演奖”的同学的奖章是其他同学的2倍。期末被评为“最佳剧本奖”的小组每人都可以获得奖励20分。个人积分排在班前5名的同学在期末获得“短剧王”荣誉称号。小组合计总分达到500分的组,每个组员都可以抽奖1次。这些趣味评价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三、成效与结论
经过一年的评价制度的改革,很多老师都喜欢用这套评价方法,而且还被推广到其它科目的“研学小组”的评价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进生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研学小组”是我区“研学后教”教学理念下的“产物”,是依托我科组“番禺区‘十二五教育科研《小学英语短剧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立项课题,为了进一步提升英语课堂效益,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开设的。4-6年级的英语老师围绕课题设计并开展了为期2年的探究活动,但也存在合作积极性不高、优等生代替后进生、完成任务的质量不高等问题。课题组实验老师通过理论学习、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和课后交流反思等方式,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活动效果好的班级都有一套深受学生喜爱的评价机制,在实验阶段,各班的评价机制良莠不齐。科组急需一种师生都认同的科学的评价机制。
一、导致活动低效的原因
1. 按照“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原则分的“研学小组”水平不一,在开展短剧创编和表演过程中,有的小组长急于求成,会包办编剧,安排角色时怕后进生表现不佳,安排他们为不用说话的背景,如做一棵不会说话的树。
2. 老师自订的评价标准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得不到所有学生的认可,从而严重打击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影响了小组活动的效率。例如有的班级的评比制度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小组的得分就是每个小组成员的得分,对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显然不公平。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优等生出现了不乐意助人、应付任务的不良现象,从而直接影响了活动的效率。
3. 评价形式比较单一,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导致小组活动非常低效。例如有的班级的评价只是让学生填写《优秀短剧“研学小组”评价表》。时间一长,学生就腻了,填表变成任务,变得非常随意,失去了评价的意义。
二、根治问题的方略
1. 全程多方位测评法。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评价既要关心表演的效果,更要注重短剧创编、彩排和表演的过程。因为科学的评价体制的价值取向重点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此,就各个活动阶段,设定考查学生的不同能力。建立活动过程中记录表和阶段性成果档案袋,各阶段性代表性成果包括个人优秀剧本、小组优秀剧本、活动图片、视频录像、《短剧活动评价表》等记录在册,进行归档,为终结性评价提供真实的依据。期末根据每个学生的档案袋进行评比,让学生觉得每天都在积累成功的希望。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种全程多方位的测评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 多元化评价法。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公正性,杜绝小组内滥竽充数的不良现象,我们采用多元评价法,关注活动过程的每个细节的评价。小组的最后得分,必须是组内的每个同学的累计得分。(见下表)
根据学生的短剧创编、表演水平,我们把学生的水平分成A、B、C、D四个级别。A类水平:能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独立编剧、组织同学排练、展示,剧本没有语法错误,剧情合理、表演投入符合角色要求、生动有趣、声音响亮。B类水平:能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独立编剧、组织同学排练、展示,剧本语法错误不多,剧情较合理、表演符合角色要求、生动有趣、声音响亮。C类水平:能基本上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独立编剧、组织同学排练、展示,剧本语法错误多,剧情不太合理、表演符合角色要求、生动有趣、声音响亮。D类水平:不能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独立编剧、组织同学排练、展示,剧本语法错误非常多,剧情不合理、表演不符合角色要求、声音较小。每个小组都由A、B、C、D类的学生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必须齐心协力,共同进退。A类同学必须辅导D类同学,B类同学必须辅导C类同学。如果该小组的C、D类同学通过辅导后,在老师的期末水平检测获得C、D类第一名,则该组每个同学都可以获得奖励分20分。
3. 趣味评价法。例如凡积极参加课前1分钟短剧表演同学按表演的效果颁发奖章。被评为“最佳表演奖”的同学的奖章是其他同学的2倍。期末被评为“最佳剧本奖”的小组每人都可以获得奖励20分。个人积分排在班前5名的同学在期末获得“短剧王”荣誉称号。小组合计总分达到500分的组,每个组员都可以抽奖1次。这些趣味评价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三、成效与结论
经过一年的评价制度的改革,很多老师都喜欢用这套评价方法,而且还被推广到其它科目的“研学小组”的评价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进生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研学小组”是我区“研学后教”教学理念下的“产物”,是依托我科组“番禺区‘十二五教育科研《小学英语短剧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立项课题,为了进一步提升英语课堂效益,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开设的。4-6年级的英语老师围绕课题设计并开展了为期2年的探究活动,但也存在合作积极性不高、优等生代替后进生、完成任务的质量不高等问题。课题组实验老师通过理论学习、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和课后交流反思等方式,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活动效果好的班级都有一套深受学生喜爱的评价机制,在实验阶段,各班的评价机制良莠不齐。科组急需一种师生都认同的科学的评价机制。
一、导致活动低效的原因
1. 按照“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原则分的“研学小组”水平不一,在开展短剧创编和表演过程中,有的小组长急于求成,会包办编剧,安排角色时怕后进生表现不佳,安排他们为不用说话的背景,如做一棵不会说话的树。
2. 老师自订的评价标准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得不到所有学生的认可,从而严重打击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影响了小组活动的效率。例如有的班级的评比制度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小组的得分就是每个小组成员的得分,对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显然不公平。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优等生出现了不乐意助人、应付任务的不良现象,从而直接影响了活动的效率。
3. 评价形式比较单一,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导致小组活动非常低效。例如有的班级的评价只是让学生填写《优秀短剧“研学小组”评价表》。时间一长,学生就腻了,填表变成任务,变得非常随意,失去了评价的意义。
二、根治问题的方略
1. 全程多方位测评法。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评价既要关心表演的效果,更要注重短剧创编、彩排和表演的过程。因为科学的评价体制的价值取向重点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此,就各个活动阶段,设定考查学生的不同能力。建立活动过程中记录表和阶段性成果档案袋,各阶段性代表性成果包括个人优秀剧本、小组优秀剧本、活动图片、视频录像、《短剧活动评价表》等记录在册,进行归档,为终结性评价提供真实的依据。期末根据每个学生的档案袋进行评比,让学生觉得每天都在积累成功的希望。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种全程多方位的测评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 多元化评价法。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公正性,杜绝小组内滥竽充数的不良现象,我们采用多元评价法,关注活动过程的每个细节的评价。小组的最后得分,必须是组内的每个同学的累计得分。(见下表)
根据学生的短剧创编、表演水平,我们把学生的水平分成A、B、C、D四个级别。A类水平:能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独立编剧、组织同学排练、展示,剧本没有语法错误,剧情合理、表演投入符合角色要求、生动有趣、声音响亮。B类水平:能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独立编剧、组织同学排练、展示,剧本语法错误不多,剧情较合理、表演符合角色要求、生动有趣、声音响亮。C类水平:能基本上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独立编剧、组织同学排练、展示,剧本语法错误多,剧情不太合理、表演符合角色要求、生动有趣、声音响亮。D类水平:不能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独立编剧、组织同学排练、展示,剧本语法错误非常多,剧情不合理、表演不符合角色要求、声音较小。每个小组都由A、B、C、D类的学生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必须齐心协力,共同进退。A类同学必须辅导D类同学,B类同学必须辅导C类同学。如果该小组的C、D类同学通过辅导后,在老师的期末水平检测获得C、D类第一名,则该组每个同学都可以获得奖励分20分。
3. 趣味评价法。例如凡积极参加课前1分钟短剧表演同学按表演的效果颁发奖章。被评为“最佳表演奖”的同学的奖章是其他同学的2倍。期末被评为“最佳剧本奖”的小组每人都可以获得奖励20分。个人积分排在班前5名的同学在期末获得“短剧王”荣誉称号。小组合计总分达到500分的组,每个组员都可以抽奖1次。这些趣味评价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三、成效与结论
经过一年的评价制度的改革,很多老师都喜欢用这套评价方法,而且还被推广到其它科目的“研学小组”的评价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进生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