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需求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分析*

2014-06-09张丽媛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100053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单位

张丽媛 费 杰(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0053)

基于社会需求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分析*

张丽媛 费 杰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0053)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医药卫生类单位的81个部门科室负责人进行调查,分析医药卫生类中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职业素养现状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需求等。通过分析调查结果,为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提出建议。

职业院校;职业素养;用人需求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育〔2014〕6号)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职业院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成功和学校发展的基础。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用人单位不仅看重中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知识技能,更看重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行为习惯。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民生方面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更应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

一、调研基本情况

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笔者进行了“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医药卫生类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调查。调查对象为北京市医药卫生类单位的81个部门科室负责人,调查目的是希望准确把握中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现状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有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要求,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医药卫生人才。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由9位老师分别到相关毕业生就业对口单位发放问卷,请该单位的部门或主管处室领导当场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1份,其中护理专业20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5份、药剂专业14份、口腔修复工艺专业11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1份、中药专业10份。回收问卷81份,有效问卷80份,1份问卷为无效问卷。本次调查共涉及22家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9家社区医院、9家医药生产企业、7家药店和7家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其他类型的单位(如体检中心、医疗器械销售企业等)。

二、调查问卷分析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需求

就所调研的6个专业来看,仅有2个专业的4家单位表示毕业生中专学历即可满足需要(其中,医学影像技术是1家医疗器械销售公司,药剂专业是1家药品生产企业、2家药店),占全部调研单位数量的5%;要求高职及以上学历的占28.75%;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22.5%(见表1)。由此可见,半数以上的医药卫生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定位为高职及以上学历,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还是比较广阔的,具有远大前景。

表1 调查单位相关科室近5年对毕业生学历层次需求情况

(二)用人单位招聘时考虑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83.75%的用人单位招聘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综合素质;其次是所学专业63.75%、学历层次46.25%、学习成绩41.5%、求职时的态度41.5%以及性格因素、交往能力40%等(见图1)。

毕业生求职时的态度以及性格因素、交往能力也是用人单位考虑的重要因素,而这些都是学生个人素质的体现,是无法通过分数来测量的。当然,因为工作岗位的特殊性,用人单位也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学历层次。

图1 用人单位用人时考虑的因素(多选题)

(三)用人单位对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看法

56.25%用人单位认为中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较稳定(见表2),其中,药剂与医学检验技术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稳定性被认为一般。影响毕业生岗位工作稳定性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工作待遇(82.5%)、工作环境(71.25%)和人际关系(56. 25%)(见图2)。

表2 中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情况

由此可见,毕业生最为看重的是工作待遇与工作环境;其次,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也成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即学生也非常看重人文环境;而关系到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晋职机会、学习机会和领导重视等对学生就业稳定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图2 影响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因素(多选题)

(四)用人单位眼中的中高职毕业生素质

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中高职毕业生的素质一般,分别占被调查单位的52.5%和57.5%;22.5%的用人单位认为中职生素质较高,7.5%认为很高;认为高职毕业生素质很高、较高的用人单位比例占41.25%,远高于中职毕业生的30%;仅有1.25%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毕业生素质较差、很差(见图3),远低于中职毕业生(占被调查单位的17.5%)。

图3 用人单位眼中的中职毕业生、高职毕业生素质情况(分别见①、②)

(五)用人单位对中高职毕业生优势的看法

用人单位认为中职生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动手能力和踏实肯干,这两项均占被调查单位数的66.25% (见图4)。用人单位比较看重高职毕业生的是工作态度和专业技能,均占被调查单位数的67.5%(见图5)。由此可见,用人单位既看重中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也看重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图4 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优势的看法(多选题)

图5 用人单位比较看重高职毕业生的方面(多选题)

图6 用人单位认为中职生工作中令人不满意的方面(多选题)

图7 用人单位认为高职生工作中令人不满意的方面(多选题)

(六)用人单位对中高职毕业生工作中感到不满意的方面

用人单位认为中职毕业生工作中不能令人满意的主要方面是基础理论知识欠缺,占被调查单位数的71.25%;其他令人不满意方面表现在做事不够主动和不善于学习,均占被调查单位数的38.75%;工作差错较多和操作技术较差,均占被调查单位数的30%(见图6)。用人单位认为高职毕业生工作中不能令人满意的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知识欠缺,占被调查单位数的46.25%;二是做事不主动,占被调查单位数的45%(见图7)。

以上表明,现在用人单位更看重员工的发展能力,希望毕业生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提高自己,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也希望毕业生加强主动服务意识。

(七)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工作态度的要求

用人单位最看重从业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占被调查单位数的98.75%。其他依次为团队合作精神(占68.75%)、诚实守信(占63.75%)、服务意识(占60%)、积极进取(占58.75%)(见图8)。

图8 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工作态度的要求(多选题)

(八)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身心素质方面的要求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对从业人员身心素质的要求上,77.5%的单位选择了身体健康,71.25%的单位选择了情绪良好,66.25%的单位选择了性格合群,65%的单位选择了承受压力,51.25%的单位选择了心理平衡(见图9)。半数以上用人单位选择了上述5种身心素质,提示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对学生健康身心素质的培养。

图9 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身心素质的要求(多选题)

(九)用人单位认为岗位最需要的一般通用能力

总体而言,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能力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占被调查单位数的70%。其余用人单位看重的一般通用能力还包括动手能力,占65%;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占60%;知识运用能力,占57.5%,社会适应能力,占53.75%;终身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分别占50%(见表3)。

不同专业的用人单位对岗位最需要的一般通用能力有所差别。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最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药剂专业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护理专业是知识运用能力;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是动手能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中药专业是动手能力。

(十)用人单位认为目前中高职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前最欠缺的职业教育

总体而言,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教育被用人单位认为是中高职毕业生最欠缺的职业教育,分别占到被调查单位数的61.25%(见表4)。此外,将近半数的用人单位还选择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说明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加强。

表3 用人单位认为岗位最需要的一般通用能力(多选题)

表4 用人单位认为中高职毕业生工作前最欠缺的职业教育(多选题)

专业不同,用人单位对中高职毕业生最欠缺职业教育的看法有差异。如中药专业,用人单位最看重职业道德教育,选择专业知识技能教育的被调查单位较少;护理专业、药剂专业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用人单位选择最多的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比较看重法律法规教育。

(十一)用人单位描述最喜欢的员工

用人单位的回答集中概括为:工作责任心强、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积极进取、善于钻研、工作踏实,服务意识强、服务态度好,尊重他人、性格好,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适应能力强、遵规守纪、服从管理、善于沟通,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专业技术扎实等。

三、结论与启示

(一)打通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

从北京地区医药卫生类用人单位目前对毕业生的学历需求层次中可以看出,目前中高职毕业生在学历层次上还能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并有相对广阔的就业空间。但也要看到,中职学生的就业市场空间在不断压缩,特别是医院等事业单位对毕业生学历需求普遍倾向高职以上学历层次。要积极应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大趋势,《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中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沟通和衔接,积极探索“4+ 2”“3+2”“2+3”分段培养、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实行完全学分制,逐步构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相沟通的学制框架,打通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教育方式。

(二)强化职业素养教育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用人单位不仅看重中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知识技能,也很看重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知识技能通过学习、培训可以获得,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行为习惯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范畴,其形成过程是逐步进行、逐步完善的,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对个人的职业知识技能的发挥会起支配作用,这是用人单位对中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非常重视的重要原因,需要学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强化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特别是作为育人主阵地的德育课程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职业性要素,提升课堂教育的职业价值,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受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颇,“职业价值观逐渐转向‘经济价值型’,把对前途和成才的长远期盼转化为对工资收入、住房、职称、发展机会等具体条件的要求。择业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和功利化倾向。在就业的选择上,一些学生更注重职业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职业的理想价值;在职业取向上,把择业范围定在都市或大机关、大单位;在职业去向上,不仅要选城市、选职业、选单位,而且要讲条件、讲福利、讲待遇。”[1]在影响学生就业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的调查中,很多用人单位反映主要是工作待遇与工作环境,而不是学习机会、晋职机会等因素,这说明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存在“短视”行为,只看重眼前利益,缺乏职业理想,缺乏长远规划。在对学生目前欠缺的职业教育内容调查中,将近一半的用人单位选择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也说明很多学生对自己未来认识不清,处于被动学习、被动就业的境况,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有助于学生结合社会需求和职业特点正确认知自我,进而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

(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70%的用人单位选择了人际交往沟通能力,65%的用人单位选择动手能力,这两个数字反映用人单位希望的医学卫生类毕业生是既有专业才智,又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人才。而在专业才干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大多数单位通常会倾向选择后者。这与我们所调查的用人单位主要属于服务性的医药卫生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到公众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公平”[2],医疗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医疗事故频发,医患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医药行业对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训练,提升其人际沟通交往能力,避免因工作中的不良沟通,产生严重医患纠纷;同时能够与服务对象、同事、领导等进行有效沟通,有利于毕业生创造良好人际环境,促进他们身心愉悦和个人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

[1]万四平,贺志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今日科苑,2009,(10):297-298.

[2]陈文辉.论医疗卫生的公共产品特性及其实现形式[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2):134-139.

10.3969/j.issn.1672-9846.2014.03.014

G717

A

1672-9846(2014)03-0056-05

2014-07-22

张丽媛(1976-),女,山东威海人,北京卫生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费 杰(1965-),女,江苏南京人,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文化基础学科主任,高级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单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填单位 要推敲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