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杭剪兴衰刍议

2014-06-09

杭州 2014年3期
关键词:民国剪刀杭州

文 童 亮

民国时期杭剪兴衰刍议

文 童 亮

杭剪的出名,起源于张小泉剪刀。清康熙二年(1663年)张小泉开出了以自己名字为店号的“张小泉剪号”,由于张小泉首先在制剪过程中采用了镶钢锻打生产工艺,加上用镇江产的泥砖精磨,在民间创下了“张小泉剪刀钢火好”的名声。张近高主持店务时,在张小泉三字之下加上“近记”二字,以示正宗。一时间,“金记”、“琴记”、“锦记”、“静记”等音同字不同的剪刀店兴如雨后春笋,杭州剪刀业竞争激烈可想而知。

20世纪初,杭州吴山脚下的大井巷是赫赫有名的“剪刀一条巷”,南到鼓楼,北到河坊街。就这么短短一条巷中集中了十几家不同字号的“张小泉”剪刀店,各家门店字号不同,但都以出售剪刀为主,且都有相对固定的客户群。在相对较大的七家剪刀店门口,树立着七块大石碑,每一块的碑文都写得文笔飞扬,介绍自己剪刀品牌的悠久历史、名声显赫,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张小泉近记剪刀店的“永禁冒用”碑。相传为杭州知县大人束允泰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所立,可惜这块碑目前下落不明,据有关人员讲,很有可能就在大井巷内某堵墙壁里面。另一块相当出名的石碑叫“张小全大井记”碑,从碑文内容可知,当时张小全大井为记剪刀店也是老字号,1910年立碑时已有百年传承。该碑目前由张小泉剪刀博物馆收藏。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杭州张小泉近记剪刀第一品牌地位受到了同行的挑战。

民国时期杭剪的成名

杭剪的出名是在张小泉剪刀出名以后,杭州制剪业同行纷纷效仿张小泉剪刀采用的镶钢锻打工艺,形成了杭剪的地方品牌,但牌子都用“张小泉”、“张小全”,并且其中的佼佼者实力迅速发展,甚至大有凌驾于张小泉近记剪号之上的味道。

当然,张小泉近记剪号的几招反击也迅速而有力。

拦轿告状,争取法律保护。民国二年(1913年)杭县知事周素光仿照钱塘束允泰县令,为张小泉近记剪号颁布了杭县县公署布告第十八号。清朝束允泰的布告中明确规定:凡杭剪只有张小泉近记剪号的“泉”字不用加三点水,其他所有剪号要么用“全”要么用“湶”。近记只能张小泉用,其他只能用音同字不同的其他字。这项规定的实行,既维护了张小泉近记剪号正宗创牌者的地位,又兼顾了其他店号的利益,使杭州制剪业在一个相对公平的舞台上竞争,培育了杭剪的大市场。

解散炉灶,保证剪刀质量。张小泉近记剪号在光绪年间做的第二件大事是解散自有制剪坯的炉灶,改为以相对高的价格向其他制剪坯炉灶收购,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剪刀质量。由于价格公道,名声很好,虽然要求严格,但制剪作坊也愿意将剪坯卖给张小泉近记剪号。民国时期张小泉剪号同样延续了收购剪坯的办法。

注册商标,严格规范经营。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国有了商标法,张小泉近记剪号向清朝农工商部申报了“六角篆字”商标,宣统一年(1909年)又向清朝农工商部申报了“海云浴日”商标,该商标在民国时期一直延用。

安装电话,顺应时代潮流。在张祖盈手里制作并流传到今天的几份招贴中,记载着345、3518、3226三个电话号码。这三个号码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杭州电话公司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1907年1月),机务室装有100门磁石交换总机一台。电话数上百,用的号码必然是三位数,如果电话数为千,则号码必须达四位数。民国元年(1912年)杭州电话公司装机总容量达到2500门。民国20年(1931年)4月1日起,杭城市区有了四位数的自动电话。从三位数到四位数电话号码是自动升级,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张小泉近记先用三位数电话号码,并且在1931年自动升级为四位电话号码。那么,张小泉近记用电话最早是在哪一年?从345号来看,1912年时肯定已经在用了;在1907年1月的100门磁石电话中,有30门是提供给当时杭城30余家商号用户挂号通话的,按照杭州张小泉近记剪号在社会上的响亮名声,估计能够列入其中。因此,杭州张小泉近记剪号最迟到1912年已经在用三位数电话,最早可能在1907年就用上了电话。

清末民初杭剪的繁盛

民国初年,地方政府在发展手工业方面十分重视,具有地方特色的杭州剪刀业欣欣向荣,其代表张小泉近记剪刀屡获殊荣,名扬海内外:清宣统二年(1910)获南京“南洋劝业会”银奖;民国四年(1915)获农商总长周自齐颁发的“美国巴拿马赛会奖凭”;民国四年(1915)获内务总长朱启铃、工业司长陈介共同签署的“农商部物产品评会奖凭”;民国八年(1919)获农商总长田文烈颁发的“农商部68号褒状”;民国十五年(1926)获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丁等银奖章;民国二十八年(1929)获杭州西湖博览会特等奖。

从上述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杭州张小泉近记剪刀已经稳稳处于杭剪领头羊的地位。西博会结束后,杭州市领导在如今解百的地段办起国货陈列馆,杭州张小泉近记剪号在这里开设专柜,所用电话如上述为3226号。在1929年以张小泉近记为首的杭剪销售了160万把,是有记载以来杭剪的最高年产量。

抗战时期杭剪陷入低潮

1937年底,日寇侵占了杭州,给杭州造成极大破坏,杭州制剪业也陷入了低潮。日寇将国货陈列馆改为经销日货的商场,取消了中国民族产品的销售权。张小泉近记剪号的传人张祖盈被迫离开杭州,去上海避难,杭城其他剪号被迫也纷纷关门歇业。

抗战胜利后杭剪复苏及在战争与通胀中的困境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杭州制剪业迅速复苏,从民谣中即能感受一二:清山映碧湖,小泉满街巷——前一句讲西湖美景,后一句讲杭城处处能看到张小泉剪刀店。据有关资料,杭州有50多家各种字号的张小泉剪刀店,有90多家制作剪坯的作坊。

当年杭州的制剪业真正可算得上是红红火火,在有名的剪刀一条巷——大井巷,就集中了诸多著名剪号,各个剪号的经营各具特色。背靠大井巷的十五奎巷,就是重要的剪坯生产作坊一条巷。制剪业的风光超过了胡庆余堂,有这样一句民谣:“油菜花儿黄,剪刀师傅称霸王”,就反映了当时杭州制剪业风头最劲。

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国统区经济陷入困境,通货膨胀,直接影响到杭州制剪业。1948年底,张小泉近记剪号掌门人张祖盈将剪号顶租给许子耕,离开了剪刀经营第一线。1949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杭州剪刀的年产量为40万把,是1929年的四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杭剪再现辉煌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制剪业得以复苏,1952年开始走手工业合作化道路。毛泽东主席关于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的讲话传达后,1957年中央财政拨款40万,建起了占地75亩的现代化工厂。1997年张小泉商标被国家工商局工商标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次全国剪刀质量评比中,张小泉剪刀都获得第一名。杭州张小泉剪刀厂在1993年建起中国第一家剪刀博物馆,陈云同志题写了馆名。2007年,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与富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手,利用张小泉的品牌和富春控股的资金,以做大做强张小泉,打造国际一流的刀剪企业为目标,开始了新的征程。

(作者系杭州徽州学研究会秘书长)

猜你喜欢

民国剪刀杭州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风有一把剪刀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杭州院子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杭州旧影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