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与日语人称代词的对照研究

2014-06-08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第二人称人称使用率

付 敏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410205)

代词可分为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日语教学中,指示代词相比人称代词更受重视。而日语的人称代词绝不像英语的“I,You”和汉语的“我,你”一样明确地指代事物那么简单。三轮正提到:“日语中,说话者与听话者存在着上下、强弱、亲疏、内外等相对关系,根据这些关系所选的人称代词也有明显区别。”[1]因此交流时,说话者指自己或对方而选用什么样的人称代词是极其困难,却又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如果人称代词使用得不当,则免不了会引起误会。这一点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而言,由于日常会话中频繁地使用到“我、你”,受母语的干涉,即使对自己的上司或长辈也毫不犹豫地连用「私、あなた」的人不在少数。例如「*先生、あなたも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这句话就可以看作是受了母语“老师,您也去吗?”的影响,但被认为是不恰当的日语句子。现代汉语中,在称呼“老师”后,用“你,您”是很常见的,而且含有第二人称代词的表达方式会显得更有礼貌。与之相对的是,日语对尊者或长辈不用第二人称代词。

由此可见,汉语和日语在人称代词的用法上有很大差异。本文将试图探究两者的差异及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于汉日人称代词的用法,石棉敏雄和高田证阐述道:“日语表达不一定要有人称代词,而现代汉语人称代词有了相当的发展,它虽不像英语那样时常明确主语代词,但比起日语其使用率高得多。”[2]值得关注的是大河内康憲有关汉语与日语口语词汇使用率的调查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在口语中,汉语人称代词‘我、你’的使用率分别排在词汇中的第2、3位。而日语的「私」仅排在第15位”[3]。

一、汉语与日语人称代词使用频率调查

在参考大河内康憲的汉日词汇使用率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本文也针对人称代词做了类似的调查。由于人称代词常出现在口语中,因此选取了面向日本人的汉语学习月刊《中国語ジャーナル》作为研究资料,从中选取2000年12月到2002年3月刊登的《哈哈闯世界》广播剧中的台词作为口语资料。通过这部广播剧,统计汉日人称代词的使用率及分析使用率之差产生的原因,由此明确两种语言人称代词在各自语言中所占的比重及使用方法上的异同。表1、图2分别显示的是《哈哈闯世界》原文和译文中,人称代词的使用状况及使用率的分析结果。

表1 人称代词的使用状况

图2 人称代词的使用率

从统计结果来看,日语人称代词种类虽多,但使用率低,与此相对,汉语人称代词种类少,使用率却很高。特别是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之差十分明显。由于汉语和日语第三人称使用率均低,本文仅对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进行研究。

二、使用率差产生的原因及使用方法上的异同

(一)敬语表现与人称代词

敬语在日语句中具有暗示人称的作用,对长辈或尊者原则上不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三轮正认为:“在日语会话中,说话者和听话者的上下级关系会影响人称代词的使用,不管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二人称都不可能脱离上下,尊卑关系而存在。与这些代词相比,敬语的表达更关键。”[4]于此相对,汉语的人称代词常用于会话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与日语不同的是,不受社会地位,性别,年龄的影响,无论是地位高的,还是地位低的,同样能使用“你”“我”人称代词。另外,以北京话为主的北方方言对长辈或尊者通常使用第二人称的敬语“您”。如:(1)是对长辈;(2)是对上司使用第二人称代词的例子。

场景一:哈哈的自行车被盗,哈哈见妈妈着急的样子,宽慰妈妈。

a哈哈:别说了,妈。丢了就丢了吧!今天是你生日,咱不说那些晦气话了,我自认倒霉就得了。

b哈哈:もういいよ、母さん。なくなったものは仕方ないじゃないか。今日は母さんの誕生日だから、ついてない話はもうやめよう。自分は運が悪いと思えばそれでいいんだ。[5]场景二:哈哈受同事馒头所托跟上司吕主任说好话,好让其能重返公司。

a哈哈:见了您就不敢说话。这一千块钱是他们小俩口子的一点儿心意,您就收下吧!

b哈哈:主任にお会いしたら話を切り出せなくなってしまいました。この1,000元は彼ら夫婦(饅頭夫婦)のささやかな気持ちです。お受け取りください![6]

场景一原文a中的“你生日”的“你”作修饰语用,其译文b不译为「あなたの誕生日」(你的生日),而译为「母さんの誕生日」(妈妈的生日)。这是因为日语表达中,比起「あなた」(你)直接用「母さん」(妈妈)作修饰语更为恰当。

场景二a中两处用了“您”,译文b都没有对应的翻译,第一个“您”译成了官衔「主任」,而第二个“您”则被省略了。日语会话中,下属对上司一般不使用第二人称代词,而是以官衔称呼。

(二)授受表现与人称代词

日语「くれる、あげる、もらう」等这类动词具有很强的方向性,「あげる」是说话者向听话者的授受,「くれる、もらう」则与之相反。本节对「くださる、さし上げる、いただく」等与敬语相关联的授受表现不做论述。「彼は一冊の本をくれた」(他给了我一本书),虽然句中没有明示“我”,而得到书的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我。汉语的授受动词“给”,一般需要明示施动方和受动方。如“我给你”“你给我”“他给你”“他给我”。「彼は一冊の本をくれた」如果直译“他给了一本书”。汉语的受动者就不一定是“我”了。以下例子可验证。场景三:哈哈与学生时代爱慕的同学花娟聊着情书的事。

a花娟:怎么?那时候你给我写条儿仅仅是凑热闹啊?

b花娟:どういうこと?あのとき手紙を書いてくれたのは、みんなと一緒になって騒いだだけなの?[7]

场景四:哈哈打算给街上偶遇的一个女人钱,却被拒绝了。

a哈哈:我说,你这个人也太死性了,那就算我借给你的还不行吗?

b哈哈:君っていう人は本当に頑固だなぁ。貸してあげるっていうことにしてもだめなのかい?[8]

场景三a的人称代词“你、我”在译文b的句子中没有体现。由于「くれる」仅限“给我或我方人员”的意思,因此即使没有明确指出“我”,也能判断授受方向。若汉语将“我”省略:“怎么?那时候你给写条儿仅仅是凑热闹啊?”受动者就不一定是“我”,也可能是第三者的“她”。日语句中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

场景四b「貸してあげる」是说话者向听话者的授受。日语句中均未明示施动方和受动方,但依然能判断出授受方向。汉语“我借给你”的“我、你”却不能省略。

(三)感官形容词与人称代词

日语不能说「彼女は悲しい」(她很悲伤),要说成「彼女は悲しそうだ」(她看似悲伤)或是形容词动词化「彼女は悲しがっている」(她正悲伤着)。「悲しい、うれしい、ほしい、痛い、痒い」等抒发情感,表达感觉的形容词具有人称的特性,当说话者言及自身的情感或感受时,可直接用「悲しい」,但若是第二、三人称,并且是现在时,那么这种用法就显得十分滑稽。就这种现象,柳父章解释道:“从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あつい」(感觉热)的表达方式来说,说话者以外的人感觉热不热是说话者无法得知的。即使能够从那个人的动作,状态,表现等推测出来,但也不能亲身体验。于是,第二,三人称说话时,谓语「あつい」将其感觉经验直接表现出来就显得十分可笑。”[9]

场景五:哈哈同恋人的对话。

a哈哈:好。哎,小莉,我把你的照片儿给我妈看了,老太太可高兴(形容词)了,直项原则夸你呢。

b哈哈:どうも、…そうだ、小莉、君の写真を母さんに見せたんだ。すごく喜んでいた(动词)よ。君のことをすごく褒めていた。[10]

场景五a的“高兴”是抒发情感,表达感觉的形容词,其主语是第三人称“老太太”。日语译成「喜ぶ」的动词。虽然与汉语“高兴”相对应的日语形容词为「うれしい」,却不能译成「うれしい」。这是因为日语抒发第三人称情感的形容词不能直接作谓语,而汉语则不然。日语抒发情感,表达感觉的形容词仅限于第一人称使用。与此相对,汉语的形容词没有人称特定性,往往需要人称来明确主语。

(四)感官动词与人称代词

「思う、分かる、信じる、考える」等感官动词,具有人称暗示性。「思う」的时态有:现在时「彼は正しいと思う」;过去时「彼は正しいと思った」;进行时「彼は正しいと思っている」。现在时和过去时的主语只能是“我”,进行时除了“我”以外也可能是其他人称。

场景六:哈哈婉言谢绝柳絮的手绢。

a哈哈:我是觉得我这手挺脏的,弄脏了你的那个白手绢儿。

b哈哈:手が汚れているから、君の白いハンカチを汚してしまうと思ったんだ[8]场景七:柳絮受到哈哈关照,并向其表达了感谢之意。

a柳絮:(感动地)你,大哥,你这个人可真好!我不知道怎么报答你?

b柳絮:(心を打たれて)お兄さん、あなたって本当にいい人ね!どうやってお返しすればいいのか分からないわ。[8]

场景六a、场景七a中的[我],汉语分别用作感官动词「觉得」、「知道」的主语,日语却没有译出「私」。由于过去时「思った」和现在时「分かる」的主语仅限于第一人称,即使没有提及主语[私],也能判断出动作主体是说话者。那么汉语里的“觉得”、“知道”等感官动词是否与日语存在共性。

①a 他觉得你应该去。

b*彼は君が行くべきだと思う。

②a他不知道你的想法。

b*彼は君の考えが分からない。

例①a、②a中第三人称“他”做主语,动词“觉得”、“知道”作谓语,在汉语中是成立的。而日语①b、②b则表达不正确。汉语中表示知觉、感觉的动词除第一人称做主语外,第二、三人称也可以作为这类动词的主语使用。因此不像日语那样具有人称限制性。

综上可见日语的人称代词种类虽多,但使用率却很低。汉语则与此相反。特别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上,两者的差距甚大。汉语与日语人称代词使用率之差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分析为与敬语表现、授受表现、感官形容词、感官动词等有关。

[1][日本]三輪正.人称詞と敬語-言語倫理学的考察[M].京都:人文書院,2000:19.

[2][日本]石綿敏雄,高田誠.対照言語学[M].东京:おうふう,1990:26.

[3][日本]大河内康憲.講座日本語と日本語教育7[M].东京:明治書院,1990:76-80.

[4][日本]三輪正.一人称二人称と対話[M].京都:人文書院,2005:45.

[5]アルク.哈哈闯世界[J].中国語ジャーナル,2001(3):86-88.

[6]アルク.哈哈闯世界[J].中国語ジャーナル,2002(1):85-87.

[7]アルク.哈哈闯世界[J].中国語ジャーナル,2001(2):90-92.

[8]アルク.哈哈闯世界[J].中国語ジャーナル,2000(12):88-90.

[9][日本]柳父章.比較日本語論[M].东京:日本翻訳家養成センター,1983:51.

[10]アルク.哈哈闯世界[J].中国語ジャーナル,2002(3):85-87.

猜你喜欢

第二人称人称使用率
类型学视角下的韩汉第二人称对应情况研究
拼图
中国年轻用户在网络聊天环境下第二人称的使用探析——以线上“你”和“您”的使用为例
浅谈韩语第二人称的分类、用法及使用范围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
阳高方言的人称代词
广告语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充实研究
吓死我了
吓死我了
凝聚智慧,着眼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