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华英:把班级凝聚成班集体

2014-06-07陈永仁

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凝聚力

■本刊记者 陈永仁

吴华英:把班级凝聚成班集体

■本刊记者 陈永仁

“感动江苏——2014乡村最美教师”候选人吴华英是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横泾中心小学教师,是苏州市优秀班主任。她是一个善于思考和学习的人,深受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也在践行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

提升班级凝聚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班集体不同于班级。班集体不是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间的融合,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好比是“由成千上万条溪流汇合成的江河”。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班集体,能够把几十个互不熟识、秉性各异的学生个体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且产生强大的合力。这种力量,将直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这种力量就是班级凝聚力。

作为班主任,吴华英经常会接管全新的班级,最初会感觉许多方面不尽如人意,例如:家庭教养不同,生活习惯差别,为人处世观念各异,学习基础相差甚大等。“怎样才能使同学们结成一条心,拧成一股劲,具有班级凝聚力呢?这就需要班主任平心静气,面对现实,确定建设目标,引领班级凝聚力,才能慢慢转变。”吴华英说。

实践中,吴华英是这样做的:开学一周后,请同学们写一篇《我们这个班》的作文,大家带着一周来对班级的印象,真实地写一写自己对班级的感受:可以写班级中的好人好事,也可以写班级中的坏人坏事,更可以写自己喜欢的感受,还可以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接着,她会选择几篇特别能反映班级现状的典型文章,组织一次班会。由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向同学道出自己的心声,其他队员则在倾听中再一次全面地感受自己的班级。在此基础上,吴华英引导大家明白集体的含义:集体是大海,每个人就是大海里的一滴水。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她还刻意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建设一个优秀的集体。通过讨论,同学们达成了一致。吴华英抽取合理成分与同学共同制定班规,明确目标。

吴华英认为,在此过程中,班主任不要做空洞说教,应借学生的眼发现老师想发现的细节,借学生的嘴说出老师希望对学生说的话。不但形式上易被学生接受,而且其内在也尊重了学生这个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班级主人翁的作用,还给学生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可谓一举多得。

吴华英在开班会

关注个体成长

班级中总是有些孩子会让人操心。他们有的性格内向,沉默寡言,难有表现的机会;有的过于浮躁,总是不分场合,异常活跃,经常破坏班级规则;有的总为班级“惹是生非”,干扰班级正常教学秩序。吴华英认为,要是没能把这些同学团结到集体中来,班级里会缺少积极进取的正气。到那时,别说成为最优秀的班集体,就是维持班级正常秩序都是个难题。因此,充分调动这些队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也享受成功的喜悦、看到进步的希望,才能使班级建设更上一层楼。

吴华英认为,由于年龄特点,孩子生来活泼好动。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就是投其所好。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更能在活动中锻炼和提升学生能力。许多竞赛活动,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从而进一步构筑班级凝聚力。

有一次,学校要开展冬季三项比赛,此前的比赛吴华英的班级全部倒数第一名。一听到又要比赛的消息,同学们一个个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瘪了。显然,如果在比赛中维持现状,继续落后,同学们很可能一蹶不振,从此跌入灰心丧气的低谷,班级凝聚力将无法形成。为了将“把班级建设成为最优秀的集体”的目标进行到底,也为了进一步增强班级凝聚力,吴华英给同学们开起了动员大会,鼓励大家和老师一起努力,力争甩掉倒数第一的帽子,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在以后的一个多月里,她和小运动员们利用一切时间,抓住一切机会训练。傍晚,其他班同学都回家了,吴华英和她的学生没有回;清晨,老师们都未到校,她已经和班上的小运动员开始训练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每天早出晚归,刻苦训练有了好的收获。吴华英的班级最终获得了两个第一和一个第二。她的班级还代表学校获得了吴中区比赛的冠军。“没有理想,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吴华英说,通过竞赛,激烈大家朝着同一目标前进,使大家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种美妙的感觉激发了同学们对集体的热爱之情,班级凝聚力就更强了。

吴华英语录

心无旁骛,头向前,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就在不远方。

校内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编班原则,把几十个年龄相当、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一个正式群体,即为班级。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为班集体。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凝聚力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苏霍姆林斯基学前教育思想探析——基于“快乐学校”教育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