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村官与传统村官心理资本研究
——基于湖南的实证

2014-06-07肖湘雄成诗韵

关键词:村官韧性效能

肖湘雄,成诗韵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大学生村官与传统村官心理资本研究
——基于湖南的实证

肖湘雄,成诗韵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大学生村官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新群体。由于工作性质及培养目标不同,大学生村官比传统村官所受到的管理更严,肩上的担子更重,导致一些大学生村官在工作心理、工作环境等方面感到很不适应。基于此,对大学生村官与传统村官在自我效能、乐观、韧性和希望等诸多心理资本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大学生村官与传统村官心理资本提升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激发大学生村官与传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中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村官;传统村官;心理资本;湖南省

一、引言

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心理资本研究,以正确把握村官的心理状态,提升村官的心理资本,提高村官工作绩效,这对加强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心理资本是著名学者路桑斯(Luthans,F.)于2004年提出来的。管理学家路桑斯教授敏锐地捕捉到了心理学的这一进步,创造性地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延伸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的领域,并进一步提出“心理资本”这一概念,旨在从根本上打造人的竞争优势,更好地营建管理艺术。

所谓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体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当前心理资本已被看作是除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以外的第四大资本,自信、乐观、坚韧的人,勇于拼搏,敢于创造,对未来充满希望。只有放眼于对人的培养,而非专注于资金、市场和技术等,才能更好地激发人的自我潜能,达到更好地收益效果。

二、湖南省大学生村官与传统村官心理资本的现状调查

课题组选取了湖南省在职农村干部作为调研对象,并将其分为大学生村官和传统村官两大类。为更直观了解大学生村官和传统村官的心理资本差异情况,文章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开展。其中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84.1%。其中发给传统村官的问卷117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发给大学生村官的问卷103份,回收有效问卷89份(见表1)。

表1 参与调研村官基本情况

问卷包括大学生村官与传统村官在自我效能、乐观、韧性、希望四大方面的问题,我们在整理问卷后发现,大学生村官和传统村官的心理资本在四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大学生村官较于传统村官更有信心,对未来抱有更高的希望,但在韧性和乐观上却逊色于传统村官。

(一)自我效能的差异

自我效能即通俗意义上的自信心,是获取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要素。自我效能激励着我们去迎接和追寻挑战,并促使我们用自身的优势和技能来应对未知,来追求目标,同时付出努力。大学生村官和传统村官在自我效能上的表现可通过问卷调查中“我相信自己能胜任当前工作,在遇到新问题时能认真分析并找到解决方案”一题的统计数据,看出其差异(见表2)。

表2 大学生村官与传统村官在心理资本-自我效能上的差异

大学生村官在自信完全能解决问题方面和传统村官之间选择“绝对可以”的人数分别为22人和20人,选择“可以解决”的人数分别为58人和61人,在这两组人数对比上,并没有较大差别。但再仔细比较发现,有自信,自我效能较好的大学生村官(即选择“可以”和“绝对可以”的总和)占参与调研的大学生村官总人数的89.9%,而传统村官的比例为84. 3%,相比之下,年轻的大学生村官们的自我效能(信心)则明显高于传统村官。大学生村官是刚走出校门的新生代,他们朝气蓬勃,有冲劲、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未知的挑战。

(二)乐观的差异

乐观是一种归因方式,乐观的人常把成功的事归因到自身或普遍或持久的因素上,把失败的事归因到他人的、暂时的或环境所致的因素上。大学生村官和传统村官不同,前者是生活在压力与竞争中的一代,从小被要求勤学苦练,不断争取上进,背负重重压力的大学生村官们在乐观方面自然是与传统村官有差异的,且差异要比他们在自我效能上的表现更为突出(见图1)。

图1 大学生村官与传统村官在心理资本——乐观上的差异

在顺利解决问题的归因上,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大学生村官们在肯定自己的部分不论是认为自己付出努力获得成功还是勤学好问以获得成功两方面都没传统村官多,占大学生村官群体的68.9%,比传统村官在乐观性上少10.0%。造成这种差异的不仅是两大群体因年龄差异产生的阅历上的影响,而且双方受教育方式的不同也是一个重要因子。

(三)韧性的差异

简单而言,韧性就是复原与超越。一个人处于窘困的情境中,能不被环境打败,并迅速恢复到原有状态以获得超越直至成功,这便是有韧性的人。拥有大学生身份的年轻村官们较之于传统村官要更激进,更愿意去拼搏去奋斗,但对于结果他们往往不愿花更多时间等待。当提到“通常情况下是否能对工作中的压力泰然处之”一问时,笔者得到以下结果(见表3)。

表3 大学生村官与传统村官在心理资本-韧性上的差异

通过对比可知,正面回复(即选“完全可以”和“可以”)的大学生村官的比例都较传统村官少,且差别较明显。大学生村官们从小以来所受的教育里就被无数次提醒,办事一定要注重效率,不要太过执着于某处,不行就换种方式或直接跳过。如此一来,大学生村官和传统村官之间存在的柔韧性上的差异也就显得自然了。

(四)希望的差异

充满希望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并且在追逐成功的路上总有备选途径。村官们在处理农村事务,与村民沟通,走访了解居民情况中都需要有高希望的心理资本。因为农村的复杂度最大,农民的问题最多,沟通起来也更为困难。调研发现,大学生村官和传统村官在希望维度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见表4)。

表4 大学生村官和传统村官在心理资本-希望上的差异

在新农村建设的当下,传统村官和大学生村官之间在心理资本上存在诸多差异。大学生村官是拥有高希望的人群,他们面对未知的疑难不惧怕,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传统村官在这一点上则更淡然处之。为解决村官们现实存在的困境以及更好建设新农村方面,我们应找出造成这些差异的各种原因并对症下药。

三、大学生村官与传统村官在心理资本上差异的主要原因

造成大学生村官与传统村官心理资本差异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

(一)个体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对事务的认知都会发生变化。传统村官群体的年龄在总体上都会长于大学生村官,将问卷调查表按年龄梯度重新统计后得出:年龄越大信心和希望值越稳定,相反,年龄越小信心和希望值越大、越跳跃。而心理资本的另两个维度——韧性与乐观结果则与之相左。在与湘潭市响水乡电力局副局长的交谈中了解到,35-45岁梯度之间的传统村官处理农村事务时是以处理家常事务般的态度对待,他们能耐心处理,且相信不会有大问题,他们更具有韧性和乐观的心理资本。

2.文化程度。大学生村官与传统村官在称呼上即可看出文化程度的差异,大学生村官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其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区别于传统村官,因此他们在心理资本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各有不同(见表5、图2)。

表5 文化程度——心理资本关系

图2 文化程度——心理资本关系

89位本科以上学历的都是大学生村官,传统村官中71位是高中文化程度、25位是初中文化程度。统计得出,在自我效能和希望两栏里,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村官的比值都要高于或等于传统村官。而乐观和韧性两方面,大学生村官的分别为66.3%和65.2%,无一例外地低于传统村官。可见,文化程度是影响人们心理资本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社会因素

1.薪资待遇。当代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对社会各项的期望值都很高,但是实际情况却总是会有落差。薪资待遇作为目前衡量人们工作劳动价值的最直观最重要的指标,是社会因素中对心理资本影响最大的一项,工资越高待遇越好。村官们,不论大学生村官亦或传统村官都是一样在乐观、韧性、信心和希望上都会随之增长,因为薪酬是他们(不全部是,仅以多数为例)工作的重要目标。好的待遇能激发人们更大的动机甚至是心理资本中其他的讨论议题,如创造力,个体幸福感。

2.群众期待。村官是一个为基层老百姓服务的岗位,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当村官。当村干部要有不怕“伤破头皮、磨破嘴皮、气破肚皮、踏破脚皮”的“四不怕”精神,才能真心为群众服务。只有心中怀有群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百姓谋福利的人才会甘愿在最基层(即农村)工作。因此群众期待越高,村官为群众服务热情才会越高,村官的心理资本才会得到更好地激发与培养。

3.组织环境。人是群居动物,离不开组织环境。组织支持感创造了提升心理资本水平的积极条件(尤其对大学生村官来说更为明显)。因为当员工得到组织的支持时,他们会满怀希望,信心倍增,也将更努力更主动地搞好工作;而当他们在困境中时,组织支持则更像雪中送炭,帮助他们扫除悲观情绪、增强韧性、取得超越。另外,组织环境也可为员工们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学习榜样,员工之间(即大学生村官与传统村官之间)的各项心理资本都将得到提高。

四、大学生村官与传统村官心理资本提升的对策建议

心理资本中研究的各项主题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当信心得到增长,随之希望便会越大,有希望便有坚持与超越的韧性,在获得不断地成功后,人的归因方式也就会更乐观。能有效提升大学生村官和传统村官心理资本的措施很多,考虑到心理资本各维度的相互促进作用,我们将之分为三大点:

(一)社会——积极反馈

农村治理是群众与干部共同参与的过程。村官与农民的关系也是共进退的关系。当村官在农村的工作中,村民们积极配合,共同参与,村官们的心理则会感到满足,他们的付出得到回应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在与村民的共同治理下,村官们更乐意为百姓谋福利,对自己、对村民以及所在的村支部都会感到更有希望。而且村民们的积极反馈不仅仅促进了村官们心理资本的培养与巩固,对自身的心理资本而言,其实也有很大的提高。相反,如果传统村官在为村民们干实事时得不到村民的信任与支持,传统村官原本高于大学生村官的心理资本——韧性与乐观也将受到损害。而大学生村官在走访调查时若得不到村民们的理解与配合,他们的自我效能与希望也将逐渐消退。

(二)自我——心理暗示

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人是一个一直在不断前进不断进步的群体。“现实的我”是每个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他们在走进农村后才真正意识到村官并不是在校园时期脑海里想象的模样,心理落差是巨大的。之所以会有心理落差就是因为他们在就任前有期待、有设想。因此,他们要不断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曾经的设想不会是空想,期待里的村官生活有“可能的我”。“可能的我”是较之于“现实的我”而言的,“可能的我”是指一个人期待的自我理想状态。在不断的心理暗示下,他们将不断向“可能的我”发展,不断提高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同时,韧性与乐观得到了考验,信心和希望也进一步提升。

(三)组织——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包括实行绩效工资和奖励措施。绩效工资在很大程度上能刺激村官们主动按时完成任务。在涉及到绩效时,村官们有动力更快更好服务百姓,并提高对工作的希望。大学生村官的希望这一心理资本是要高于传统村官的。在绩效工资的条件下,传统村官们不能像从前那样办事随意、拖沓了。另外,奖励措施对大学生村官的影响会更大,大学生村官由于生活条件、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造成的巨大心理落差都需要“认真付出,合理回报”来填补。大学生村官和传统村官的心理资本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应。只有达到心中理想的要求人们才会乐意奉献自身的力量。

[责任编辑 陈浩凯]

On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Disparity between College-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s and Traditional Village Officials——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Case Study of Hunan Province

XIAO Xiang-xiong,CHENG Shi-yun
(Public Management School,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Hunan 411105,China)

University-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s have become a new group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nature and goal of education,university-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s undergo more stringent management with heavier burden,which cause some psych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nadequacy at work.Based on this,the thesis has carri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depth interviews on the differences revealed in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various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the college-graduate and traditional village officials as regards their respective self-efficacy,optimism,tenacity and hopes in Xiangtan,Hunan.It also points out some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s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both college graduate and traditional village officials so as to better stimulate them to to play a greater role in promoting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to the great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college-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traditional village official;psychological capital;Hunan Province

C93

A

1672-934X(2014)01-0107-04

2013-10-28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3A095)

肖湘雄(1973-),男,湖南湘潭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公共管理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毛泽东战略创新思维、人才战略与规划、心理资本与社会管理研究;成诗韵(1985-),男,湖南岳阳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心理资本与社会管理。

猜你喜欢

村官韧性效能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唱村官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