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方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06-07兰爱纯
兰爱纯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湖南永州 425900)
探讨不同方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
兰爱纯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湖南永州 425900)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胶乳凝集法对5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观察组)、55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照组1)和55例健康者(对照组2)的血清类风湿因子进行检测。结果: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1的类风湿阳性因子分别为56.36%(31例)和23.64%(13例),对照组2无阳性结果,诊断效率为74.48%;胶乳凝集法检测三组类风湿阳性因子分别为74.55%(41例)、45.46%(25例)和21.82%(12例),诊断效率为66.12%。。结论:两组方法仅能对Ig-RF进行检测,免疫散射比浊法对类风湿因子的敏感度比胶乳凝集法低,特异性比胶乳凝集法高,但诊断率略高于胶乳凝集法。
类风湿因子;免疫散射比浊法;胶乳凝集法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多关节破坏性疾病,血液中的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是针对动物和人的IgG-Fc片段的特异抗体,它的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都起着重要的作用[1]。RF是抗变性IgG自身抗体,主要有IgA-RF、IgM-RF和IgG-RF三种抗体型,目前实验室中RF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散射比浊法、胶乳凝集法、ELISA法等[2]。本文主要针对免疫散射比浊法和胶乳凝集法两种方法检测RF各抗体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10例关节炎患者,其中5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男22例,女33例,平均年龄41.5岁,55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对照组1,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龄42.7岁,再选取5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2。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包括干燥综合征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9例,其他结缔组织病14例,骨关节炎9例,皮肌炎5例,其他8例。三组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检测方法
空腹抽取三组实验者2mL静脉血后离心沉淀,吸取血清后置于-20℃保存待测。散射比浊法检测仪器为美国Beckman公司的Immage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配套RF试剂盒;RF胶乳凝集法检测试剂盒由德国Human公司提供。按照各试剂盒中的说明说进行各项操作,散射比浊法RF正常标参照范围为0-30 IU/mL,胶乳凝集法RF正常标参照范围为<20 IU/mL[3]。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免疫比浊法检测RA患者的RF敏感度低于胶乳凝集法,阳性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特异性和诊断效率均高于胶乳凝集法,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免疫散射比浊法和胶乳凝集法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类风湿因子RF不仅存在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也存在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如干燥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炎、肿瘤以及强直性脊柱炎等患者,甚至于健康者中的血清也有可能存在不同滴度的RF,但健康者中的RF强度很弱,且阳性率也低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因此诊断RA患者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存在高滴度的RF。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散射比浊法和胶乳凝集法检测RA患者、非RA患者和健康者的血清RF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免疫比浊法检测RA患者RF的敏感性高于胶乳凝集法,特异性高于胶乳凝集法,但诊断率略高于胶乳凝集法,两种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乳凝集法可半定量或定性,方法简单,便于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具有灵敏度高的优点,但因假阳性较高,在临床应用中没有充分体现出其优点,当RA患者出现不典型性临床症状时,常常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散射比浊法的特异性和诊断效率都高于胶乳凝集法,重复性好,操作自动化较好,由于仪器价格较高,可减少非特异性凝集,假阳性的概率比较低。
[1]张剑,解洁,张铁翼.不同方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08,29(17):1448-1449.
[2]王婷婷,殷皓,陈国千,谢国强.免疫比浊法和ELISA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的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0):882-883.
[3]辛华,牟洪香,郑强,王莉,金彪.免疫比浊法和胶乳凝集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的比较[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30(3):27-28.
R593.22
A
1009-6019(2014)07-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