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及护理对策分析

2014-06-07杨智慧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3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因素

杨智慧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内蒙古呼伦贝尔 0022150)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及护理对策分析

杨智慧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内蒙古呼伦贝尔 0022150)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攻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分析护理实施要点。方法:对312例发生过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及受幻觉妄想支配等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另外性别、年龄等方面也是导致其出现攻击行为的因素。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避免伤害的发生。

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护理

受到精神因素以及相关临床症状(包括妄想以及幻觉等在内)的影响,精神病患者常常会处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而发生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产生将会对患者自身安全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对相关医务工作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威胁。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精神科除关注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外,还需要通过积极开展护理工作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确保患者自身以及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1]。为进一步对精神分裂症患攻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分析护理实施要点,本次研究中选择近期所收治的312例精神分裂症且出现攻击行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一般资料展开回顾分析,研究护理工作的开展要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自编攻击行为调查表(记录指标包括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具体时间,发生频率,攻击行为的产生原因,攻击对象,以及攻击的严重程度等基础资料在内),选择312例发生过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228例,女84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31.5±2.4岁。

1.2 纳入标准

(1)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器质性、情感性精神障碍者除外;(3)攻击行为指对生物体伤害;(4)被伤害者主观上不愿接受;

1.3 方法

对31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总结,收集患者病例报告,观察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表现,入院方式,以及对治疗护理工作的依从性,进而分析影响患者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和卡方检验分析数据资料,P<0.05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攻击行为与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的对比研究312例患者中,年龄16~20岁61例,占19.55%;21~40岁134例,占42.95%;41~60岁68例,占21.79%;61~78岁49例,占15.71%,其中21~40岁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比例最高,与其它年龄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例患者中,男性228例,占73.08%;女性84例,占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98例,占63.46%;高中以上114例,占3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攻击行为与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的对比研究

2.2 攻击行为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患者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发生攻击行为的比例最高,受幻觉妄想支配、敌意次之,三种因素均是影响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此外,患者自知力缺失不配合治疗以及医务人员的强制手段也能够导致攻击行为的发生。见表2。

表2 攻击行为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3 讨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攻击行为一般是由于其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或医护人员的言辞不当激以及可能身处陌生环境、心理过于紧张而发生。所以,医护人员要对精神科的有关理论知识进行了解,在临床护理中总结经验,找出发生攻击行为的征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在临床中,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发生攻击行为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的基础上,采取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

本研究发现,攻击行为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文化程度偏低的人群。研究资料表明,青壮年患者判断力差、不成熟、情绪不稳、对外界刺激敏感[2-3],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攻击行为以持物攻击为主,易对人造成较大的伤害,故不能掉以轻心。情绪易激惹、幻觉妄想及敌意是引起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警觉性,把防范的重点放在攻击行为发生之前[4]。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3.1 准确掌握患者的情况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应积极主动的进行护患沟通,通过护理查房等方式及时掌握患者的精神症状以及病情变化情况,确定有无攻击行为的诱发因素,同时针对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的干预措施[5]。如对非自愿入院的男性患者,因情绪不稳、易激惹等症状,应进行重点防范,需要与患者发生躯体接触时应谨慎。

3.1.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6],增强了解,消除敌意,及时对患者的攻击企图进行有效干预。

3.1.3 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家属的配合下,做好对周边各种危险性物品的搜查工作,帮助患者妥善保管。同时,整个治疗护理期间需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紧张性,加强对自身安全的防范工作。若患者情绪状态较兴奋或躁动,则可安置在较安静的环境,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应当尽量使用温和的语言,保持动作的轻柔性,尽可能的控制与消除攻击行为的激惹因素。

3.1.4 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在构建良好的护理人员-患者关系前提下,需要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进行了解与分析,以便能够预见患者可能出现的攻击问题。针对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原因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展开对精神分裂症相关疾病的宣传教育,要求患者认识到精神疾病的可治疗性以及可控制性,树立疾病治疗的信心,加深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从而自我进行调节控制,杜绝攻击行为的产生。

[1]郭民,王小平,李纯,等.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攻击行为与冲动相关性[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1,31(2):98-102.

[2]吕艳红,许建华,臧雯雯,等.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社区医学杂志,2010,23(24):145-147.

[3]何利萍,周彩萍.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常见原因及护理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10,43(12):167-169.

[4]王桂花.精神分裂症78例冲动行为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7):292.

[5]张美红,曾燕玲,林永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因素及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6):742-744.

[6]Cornaggia CM,Beghi M,Pavone F,et al.Aggression in psychiatry wards:A systematic review[J].Psychiatry Res,2011,189(1):10 -20.

R749.3

A

1009-6019(2014)07-0001-02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因素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解石三大因素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学生攻击行为探析
孩子喜欢抢人东西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