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者入院家庭健康教育处方对农村地区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2014-06-07韩秋丽张锦莲张小河曾芝云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17期
关键词:处方入院家属

韩秋丽 张锦莲 张小河 曾芝云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率、致死率均较高,据调查研究表明,该病在许多发达国家排在疾病致死的首位[1-2]。Rozanski等[3]明确提出:焦虑、抑郁、某些人格特征、社会孤立及慢性的生活应激事件5种心理社会因素,可通过各种机制引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并可加重或促发常见的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和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针对冠心病患者不仅需要在医疗技术本身上给予其一定的帮助,在与医疗相配套的护理工作上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在治疗疾病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农村地区患者文化知识偏低,医学知识匮乏,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患者入院健康教育处方对农村地区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提高疾病相关知识水平,为减轻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情绪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1月-2012年4月实施健康处方前的57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5月-2013年1月开展患者入院家庭健康处方的57例作为观察组。114例患者中男67例,女47例,年龄51~76岁,平均(59.42±4.18)岁,病程2~11年,平均(5.11±1.3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所有患者均根据其临床症状以及相应检查确诊为冠心病[5-6];(2)意识清楚,病情允许且能配合量表调查,通过焦虑自评表和抑郁自评表评分,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3)排除患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4)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5)自愿参加本研究,并与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入院家庭健康教育处方》,协同家属对患者做好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3.1 入院讲解 由护理组长负责在患者入院当天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家属的文化程度等,讲解健康教育处方的作用,明确共同参与、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心理干预的重要性,从而使家属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

1.3.2 处方具体内容

1.3.2.1 治疗配合 疾病知识的教育,详细为家属讲解有关冠心病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方法,使其对该病有一定的认识,明确家属情绪对患者的影响,指导家属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使患者感受到温暖和支持;坚持服药的教育,告知家属患者病情的改善与坚持服药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妥善保管药物,加强监督,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1.3.2.2 康复指导 (1)与家属共同探讨、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为患者制定低盐、低脂的合理饮食。(2)根据患者病情改善的程度,家属应循序渐进督促患者做好个人卫生,鼓励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与脑力劳动,强化和完善社会实践能力。(3)家属应监督患者养成良好规律的作息时间,睡前1 h不进行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减轻不良情绪,利于疾病康复。(4)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焦虑、疑病、罪感、入睡困难、病情反复等,既有药物因素又有社会心理因素,指导家庭成员多谅解,多加安慰和鼓励,不要过多责备患者,给予健康心理疏导,克服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5)家属鼓励患者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时应学会倾诉,耐心和患者沟通,并积极协助解决,培养患者阅读习惯,开阔视野,避免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社会康复。(6)出院前指导:使家属明确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模式的重要性,督促患者在出院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门诊复诊,坚持治疗。

1.3.3 实施 在入院当天评估并制订《入院家庭健康教育处方》,入院第2天开始由护理组长负责对家属做好指导宣教,评估家属对处方内容的掌握程度,护理组长模拟患者易出现的负面情绪,由家属对护理组长进行心理疏导,并指出家属的不足,提升家属对冠心病焦虑、抑郁情绪的了解及处理能力。在家属掌握处方内容后,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相应心理支持与干预。

1.4 评价标准 (1)焦虑自评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7],SAS总粗分≥40分为患者存在焦虑症状。(2)抑郁自评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SDS总粗分≥41分为患者存在抑郁症状[7]。总分越高,焦虑和抑郁的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频数分析,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入院时SAS、SDS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SAS、SDS量表得分较干预前稍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出院时),观察组SAS、SDS量表得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得分比较(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照组(n=57)53.25±7.82 50.34±9.52 1.78 >0.05观察组(n=57)53.55±8.21 44.59±8.92 5.58 <0.05 t值 0.20 3.33 P值 >0.05 <0.05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DS得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DS得分比较(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照组(n=57)50.43±8.47 48.36±8.43 1.31 >0.05观察组(n=57)49.75±9.42 40.37±9.02 5.43 <0.05 t值 0.40 4.89 P值 >0.05 <0.05

3 讨论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了血管管腔的狭窄或者阻塞,引起患者心肌缺氧、缺血或者坏死的一种疾病,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且男性患者较多[8]。

3.1 冠心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危险性 据许多研究证实,冠心病不仅从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可能由于患者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自身家庭状况等因素而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机体在这些负面情绪的刺激下,兴奋交感神经,从而引起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和释放增多,导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猝死率明显增高,从而加重了疾病对患者的危害,影响其生活质量,严重者将危及生命[9-10]。

3.2 家庭成员支持的作用 冠心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多数为小学程度,知识缺乏、健康信息获取方式单一,对冠心病相关疾病知识匮乏,易出现负性情绪,无法自我疏导。传统心理护理针对患者进行,护患信任度在短暂的住院期间内,无法得到最大的发挥,护士无法取代家庭成员亲情的关爱。患者入院家庭健康教育处方,在护士心理疏导及详细的卫生知识宣教指导的基础上,强调互动的交谈,良好的护患之间的病情沟通,并增加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商讨护理计划与措施,使患者及家属感到护士对患者的理解、亲切与关爱,增加对护士的信任度,大大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家庭的支持,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让患者有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来对待疾病,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11-13]。通过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家属明确疾病的相关表现与可能出现的症状,使家属在患者出现相应症状时,清楚这是冠心病患者本来存在的症状,减少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并开导患者,使患者能平稳对待疾病的变化,从而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护理效果及质量得到提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运用患者入院家庭健康教育处方的作用,通过减少家属的焦虑,使患者得到更多的家庭成员的支持,从而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后SAS、SDS量表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焦虑、抑郁患者中应用患者入院家庭健康教育处方的效果显著,能大大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1]Nambi V,Chambless L,Folsom A R,et al.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laque improves predic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the ARIC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stud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0,55(15):1600-1607.

[2]段秀红,牛桂芬,侯银萍.城市社区居民冠心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3):56-57.

[3]Rozanski A,Blunenthal J A,Kaplan J.Impact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card iovascular disease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J].Ciraulation,1999,99(16):2092-2217.

[4]杨璧卉,王静.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9):1836-1837.

[5]罗燕.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0,8(8):113-114.

[6]陈灏珠.实用内科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67-1471.

[7]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5-95.

[8]郭东梅,胡蓉.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4):519-521.

[9]杨伯泉,朱慧民,王灵红,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1):54-57.

[10]王玲霞,魏海英.13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1):179-180.

[11]乔军,麻玉秀.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疗效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8-9.

[12]陈时爱.完善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65-66.

[13]曹玉霜.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356-357.

猜你喜欢

处方入院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人间处方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作文门诊室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