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的影响
2014-06-07陈芳芳张萍
陈芳芳 张萍
从我国开始推行晚婚晚育政策后,高龄产妇的人数越来越多,据资料表明,我国有五分之一的产妇年龄都在35岁以上[1]。由于高龄产妇年龄偏大,其阴道伸张力与子宫收缩能力较差,分娩具有一定风险,产妇会因此加重紧张与恐惧感。不良情绪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促使产妇在分娩期间发生难产和大出血,从而危及母婴生命安全[2]。为了使高龄产妇分娩的成功率得到提升,必须为其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护理干预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产妇痛苦,使产妇顺利度过分娩过程[3]。为了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的影响。对本院2011年9月- 2013年9月接受治疗的56例高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56例高龄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35~41,平均(37.85±2.56)岁。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把产妇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经产妇13例,初产妇15例,平均年龄(39.54±2.36)岁。观察组经产妇11例,初产妇17例,平均年龄(37.65±2.84)岁。所有产妇均无多胎妊娠和其他疾病,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必要时对患者进行辅助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定期巡查病房,保持病房内的整洁,并观察产妇身体有无不适症状,分娩前后,为产妇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确保其体内营养的均衡[4]。在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术前,协助麻醉医生为产妇行麻醉,一旦发现产妇存在不适症状,必须立刻告知手术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为患者行心理护理。高龄产妇主要担心的问题就是由于分娩知识的缺乏,害怕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意外,且对于分娩后是否会出现并发症也存在担忧,因此,必须为其行心理护理干预[5]。
首先是分娩前的护理,在分娩之前,护理人员首先要对产妇宣传国家晚婚晚育的相关政策,并告诉产妇晚婚晚育的好处。其次,在对产妇进行检查过程中,动作需轻柔,避免弄疼产妇,同时,将检查结果向产妇讲解,消除产妇的疑惑。在产前,建议产妇多听听舒缓的音乐,让她们能够感觉到胎儿的活动力与生命力,并为产妇讲解整个分娩过程,使其信心得到增强,在分娩过程中保持最好的状态。
在分娩过程中,产妇会发生具有规律性的宫缩现象,疼痛加剧,由于产妇对疼痛的忍耐度存在差异[6]。因此,不同的产妇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反应,此时,护理人员需以产妇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对其行心理护理。让产妇联想自己与胎儿能够亲密接触的感觉,转移其注意力,使其做母亲的欲望越来越强,也便于产妇情绪的释放。对于初产妇而言,宫缩比较剧烈,由于第二产程时间延长,通常都会出现宫缩乏力现象,致使产妇精力疲惫,对分娩造成很大影响。此时,护理人员需鼓励产妇,并教产妇深呼吸,使其精神压力得到缓解。除此之外,还要对其子宫进行按摩,有效减轻疼痛。若患者在分娩过程中出汗太多,护理人员需用毛巾将汗液擦除。对于喊叫过度用力的产妇,护理人员要向其解释过度喊叫对胎儿会造成很大影响,严重情况下,可致使胎儿缺氧,因窒息死亡[7]。
完成分娩后,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否则,产妇极易患上产后抑郁。此时,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产妇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告诉产妇新生婴儿非常安全,让其放心。患者分娩后,必要时可以让患者服用一些抗感染药物。患者治疗后,医护人员要叮嘱患者多饮水,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饮食,尽量饮食一些营养较高的食物[8]。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效果、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数量、总产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状态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有15例护理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后基本痊愈;11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护理总有效率92.9%,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对本院护理满意度为89.3%,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中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4例产妇行产钳助产分娩,观察组中有1例产妇行产钳助产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不同的分娩方式 例(%)
实验中,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长为(9.3±2.1)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6±3.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P<0.05)。
实验中,对照组产妇抑郁情绪评分为(49.5±2.4)分、焦虑情绪评分为(68.5±2.4)分,均高于观察组的(37.7±2.3)分、(40.3±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5,P<0.05)。
3 讨论
高龄产妇分娩具备的风险性更大,由于产妇年龄偏大,其阴道伸张力与子宫收缩能力较差,在分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紧张与恐惧感[9]。从本次研究中可看出,有效的心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心理护理,观察组中大部分产妇都选择阴道分娩,比例为71.4%,阴道分娩有利于产妇身体迅速恢复正常,且对产妇所造成的伤害小。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保持最佳状态,主动与医生配合,缩短产程,在本组研究的观察组患者中,产妇平均产程为(9.3±2.1)h,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通过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可缩短产程时间。除此之外,为高龄产妇行心理护理还可以避免产妇出现产后抑郁,在本次研究的产妇中,观察组产妇的抑郁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产后无产妇发生抑郁[10]。
我国的医学模式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这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对于高龄产妇也同样如此,由于高龄产妇年龄偏大,从生理上讲,这个年龄段并不是分娩的最佳时期,且在分娩过程中,极易发生子宫收缩乏力现象,导致产妇疼痛加剧,产后并发症率非常高,必定会给其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此时,护理人员必须对其行心理护理,一旦发现产妇存在心理情绪不良的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开导,否则,产妇的不良情绪会加大分娩难度。实施可行的心理护理,可转变产妇的态度,避免其发生负面情绪,使其心情得到放松,增强对分娩成功的信心,确保分娩手术的顺利进行[11]。护理人员需对工作负责,对待产妇要有耐心,加强自身的专业护理技巧,关心每一个产妇,为产妇提供一个舒适的分娩氛围,帮助产妇平复心情,避免发生产后抑郁。 实验中,观察组有15例护理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后基本痊愈;11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护理总有效率92.9%,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对本院护理满意度为89.3%,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观察组中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有4例产妇行产钳助产分娩,观察组中有1例产妇行产钳助产分娩(P<0.05);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长为(9.3±2.1)h,对照组产妇总产程时长为(12.6±3.5)h(P<0.05);对照组产妇抑郁情绪评分为(49.5±2.4)分、焦虑情绪评分为(68.5±2.4)分,均高于观察组的(37.7±2.3)分、(40.3±2.7)分。由此也看出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的优点[12]。
此外,为了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医护人员应该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护理[13];(2)患者治疗后,疼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反应,但是疾病本身引起的疼痛,与患者的耐受能力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部分患者心理难免会出现恐惧心理。此时,医护人员要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害怕等消极心理,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14]。(3)患者入院后心理难免出现焦虑不安心理,严重患者甚至出现震颤、心悸、出汗等症状。此时,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这样既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分心(可以通过音乐法等),同时还能够减轻患者痛苦[15]。(4)患者在治疗前出现的恐惧心理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指导,在心理上拉近与患者的距离[16]。
从本次研究中可看出,产妇行心理护理后,仅有1例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行产钳助产分娩,且产妇的分娩时长大大缩短,其产后并无明显的焦虑与抑郁症状,这表明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助于确保分娩的顺利性,对产妇分娩有很大帮助[17]。
[1]李惠.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8-59.
[2]温肖玲.影响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原因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44-145.
[3]杨秀娣.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0-91.
[4]何苑谷.呼吸减痛分娩法配合饮食护理对活跃期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4-95.
[5]黄小英.产妇分娩大出血后的心理干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74-75.
[6]周海燕.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81-82.
[7]张荣.护理干预在预防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85-86.
[8]邢淑静. 心理干预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期的影响与效果分析 [J].中外医疗,2012,31(7):165.
[9]李家玟.人文关怀应用于宫外孕患者的意义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89-90.
[10]曾词正,章小雷,张月.扎根理论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105-107.
[11]刘伟莲,李远芬.健康教育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59-60.
[12]张艳军.166例孕妇临产前的心理护理探讨[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81-82.
[13]刘卫芳.高龄初产妇妊娠分娩的剖宫产率和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86-87.
[14]邓爱珍.优质护理在产科分娩过程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61-62.
[15]赵海珊.手术室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启示[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63-64.
[16]王玉宏.心理干预护理在高龄产妇分娩前后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2,15(31):6881-6882.
[17]邢淑静.心理干预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期的影响与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15(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