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企融合谋发展服务“三农”天地宽
——周口广播电视台成功打造“乡村服务社”栏目的启示与思考

2014-06-07郑慧霞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5期
关键词:服务社周口农资

□郑慧霞

(周口广播电视台,河南 周口 466000)

媒企融合谋发展服务“三农”天地宽
——周口广播电视台成功打造“乡村服务社”栏目的启示与思考

□郑慧霞

(周口广播电视台,河南 周口 466000)

河南省周口广播电视台“乡村服务社”栏目从2010年6月开播,至今已历时三年多,栏目立足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服务、改革、创新、发展之路,创立了媒体与公司共同经营的“栏目+公司”式的电视产业链模式。如今,“乡村服务社”不仅成为广大农民朋友最喜爱看的栏目,也逐渐成为同行业中的一个知名品牌,并作为“周口模式”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电视台推广,“乡村服务社”的成功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与思考。

“乡村服务社”创立的背景

河南省周口市位于豫东平原,共有10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90多万,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广大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在对农政策、致富信息、农业技术、文化娱乐、法律咨询等方方面面有更广泛的需求,这就给媒体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服务空间。周口广播电视台以前所办的农业栏目,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农民并不喜欢,也没什么经济效益。“乡村服务社”是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服务型电视,做有用的电视而开办的,摒弃以前的做法,策划组把栏目定位在为农民服务上,贴着泥土做节目。与众不同的是,“乡村服务社”栏目背后还有一个与之配套的覆盖周口全市的“三农”服务终端,每个终端就是一个集“特约记者站、农技服务站、爱心帮扶点、农资销售点”于一体的站点,时时刻刻也在为广大农民的生活、生产服务。

围绕服务“三农”,精心打造栏目

多板块运作。“乡村服务社”栏目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设置了许多个板块,像《维权兄弟连》、《帮忙娘子军》、《记者进农家》、《俺村也有文艺人》、《乡村故事会》、《春暖》、《“三农”大讲堂》等。这些板块做到了“三农”全覆盖。电视台在农作物丰收季节,开办《农民大擂台》板块,举办蒜王大赛、粮王大赛、西瓜王大赛,让群众在比赛中进行技术交流;根据不同季节农作物种植需求,开办《“三农”大讲堂》,专家有针对的讲授农业科技知识,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开办《百姓七天乐》、《乡村文艺人》、《农民春晚》等板块,让农民群众在娱乐中受教育。三年多来,“乡村服务社”栏目已从刚开始的四个板块逐步增加到20多个板块,每天根据需要进行播出,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

农民唱主角。“乡村服务社”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农民是栏目的主角,所以,记者的镜头对准的是农民。荧屏上,田间地头有他们的身影,娱乐舞台有他们的声音,活动现场有他们的风采,整个节目每时每刻都有农民的身影出现在荧屏,使老百姓感觉“乡村服务社”就是他们自己的节目。

播出形式活泼自然。“乡村服务社”播出形式,用的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述方式,播音员用说的方式与农民交谈,采访记者用朴素的语言与农民谈心,整体风格轻松、自然,不矫揉造作,形式活泼欢快,受到农民朋友喜欢。

围绕服务“三农”,打造三支队伍

记者团队。选用栏目人员时,周口广播电视台大胆改革,面向全国招兵买马,34名栏目组记者平均年龄25岁,他们中80%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凭着一腔服务“三农“的热血,高呼着“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口号,行走在周口大地上,活跃在电视荧屏上。他们在周口有着家喻户晓的代号“帮忙娘子军”和“维权兄弟连”。帮助农民解决困难、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维护权益。镜头前他们是主持,镜头后他们是编导,拿起笔来能编辑,扛起机器能摄像,个个都能搞策划。接到缺少销路而滞销的农产品信息,他们就会快速与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联系,解决农民销售难问题;了解到农村道德文化缺失,他们策划了“乡村好媳妇”评选、“圆梦行动”、“爱心轮椅”、“春蕾行动”等活动。目前,已收到社会捐助慈善资金500多万元,救助困难家庭2000多户。三年来,周口广播电视台“乡村服务社”记者行程80万余公里,足迹遍及周口的每个村落,切实把栏目做到了农民的身边,用电视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用节目充实着农民的生活。

专家团队。“乡村服务社”从周口市农业局等单位聘请当地的农业专家、植保专家、土肥专家、畜牧专家、法律专家等组成30多位专家参与的服务团队,全力为农民服务。农民遇到病虫害等问题,打一个电话,专家和记者就到了。2011 年5月,小麦出现病虫害,波及淮阳、商水等地,“乡村服务社”及时通过电视指导农民用药治病,播出一条治病信息就等于向全市农村派出千万个农业专家,确保了农作物安全生长。不仅如此,专家们还经常参加科技、医疗、文化、教育、法律等下乡活动,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养殖。

社长团队。“乡村服务社”栏目背后的“三农”服务终端是由社长来经营的。每个社长都是从村民中层层筛选出来的,他们集乡村通讯员、爱心帮扶员、农技辅导员、农资代购员和文化活动联络员于一身。目前周口市已建有600多个服务社点,配有600多名社长,辐射全市1500多个行政村,各种信息源源不断输送。三年多来,同样是34名记者,由原来的每周两期15分钟的节目膨胀到现在每天45分钟的日播,其发展速度之快,生产能力之强,被电视界同行誉为“周口效率”。这得益于背后这个社长团队的支撑。乡村服务社还建有两部热线电话:8221890、8371890,“1890”其意就是“一拨就灵”。农民称赞“乡村服务社”是没有墙的农技学校,没有舞台的农家乐园,没有挂牌的农村福利院。

围绕服务“三农”,创办经济实体

以前,假农资、假化肥、假种子充斥周口农资市场,坑农、害农的现象时有发生。2011年2月,周口电视台以栏目品牌入股的方式成立乡村服务社农资有限公司,公司实行一村一社的办法在全市广大农村建立销售和服务终端,同时与群众认可的农资和良种厂家联系,建立直供关系,注册了“春暖”牌商标,由厂家对公司专门生产、专用包装、专车供货,每批产品职能部门都出具有检验报告。产品由厂家直接到达乡村服务社公司,再由社长直销给社员,省掉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三年多来,公司售出的产品没有发生一起质量问题,公司效益每年翻番,正逐步成为周口最大的农资销售商。靠诚信经营,靠真诚服务叫响了“乡村服务社”品牌,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这就是乡村服务社创办的“栏目+公司”式的电视产业链模式。

“乡村服务社”栏目依托电视媒体的宣传优势,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热心公益事业,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周口乡村服务社有限公司采用一村一社的方式建立销售和服务渠道。这种用节目打造出了具有特色的电视产业链模式实现了共赢,“乡村服务社”栏目通过真诚服务得到农民的信任,增强公信力,企业依托电视栏目疏通销售渠道,社长通过真心服务把农资、科技送到农民手上,促使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正因为这样栏目不断扩版,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终端站点不断增加,“乡村服务社”也因此成为周口农民最信赖的品牌栏目。

目前,全国城市电视台都在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之路,“乡村服务社”通过三年来的探索实践的“栏目+公司”的电视产业链模式,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服务社周口农资
铜梁首个渝小集农村综合服务社开业
记忆老酒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一站一台”连民心 绘出周口新画卷
党员服务社让短板变样板
为周口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走有地方特色的土地流转之路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