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

2014-06-07杨红燕李学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6期
关键词:脑部心电图脑梗死

陈 芳 杨红燕 李学英

(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山东 德州 253000)

脑梗死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

陈 芳 杨红燕 李学英

(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山东 德州 253000)

目的探讨和分析脑梗死和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之间的关系,分析SMI的发生率,并观察SM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观察脑梗死和SMI之间的相关性,并记录SMI的发生率,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预后结果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本文120例选取对象中,71例合并SMI,脑梗死患者合并SMI与该患者脑部组织发生脑梗死的具体部位并无明显的联系,该合并症发生率为59.17%;对照组49例患者(均为单纯脑梗死)中无1例死亡,对照组71例患者(均未脑梗死合并SIM)中9例死亡,两组预后情况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易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而该合并症的发生机制与脑梗死发生部位并无明显相关性,且合并SIM患者预后较单纯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明显较差,临床上应重视,对该类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以便改善其预后。

脑梗死;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分析

有临床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易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该类患者发生猝死的情况较为常见,且合并SMI后,会对该类患者的预后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1]。为分析脑梗死和发生SMI之间的关系,观察该合并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本文选取最近几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及合并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和整理,并依据是否合并SMI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之间预后结果的差异性,以临床更好的治疗脑梗死合并SMI患者,改善其预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44~68岁,平均年龄(52.2±4.5)岁;发病时间1~5 d,平均发病时间约(3.2±0.2)d;脑梗死部位位于皮层、脑干、基底节区、丘脑、小脑患者人数依次为32例、19例、41例、26例和2例。

1.2 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严重肝、肾脏器疾病患者;②电解质紊乱、病窦综合征、肾功能缺陷等患者;③排除原本合并贫血、高血压病、原发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病史患者;④排除继发性脑梗死患者[2]。

1.3 方法:本文选取对象均经CT或MRI扫描检查后诊断证实为首次发病;同时给予心脏B超、血常规、心肌酶四项等检查,并进行常规体检,排除原发性心脏病患者,并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查。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具有明显的心肌缺血客观指标,如心电图检查异常,ST段呈水平下移或下斜型移动,移动幅度在1.0 mV以上,同时伴随T波倒置;但患者临床上并未表现出心前区疼痛、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不适症状[3]。

依据上述检查结果将本文选取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应治疗后,其预后的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脑梗死发生部位和患者发生SMI之间的关系:经过上述检查,本组120例患者中,其中有71例患者合并SMI,脑梗死患者合并SMI发生率为59.17%;71例脑梗死合并SMI患者中,其中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脑干、皮层、丘脑、基底节;发生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脑梗死部位和SMI之间的关系

2.2 脑梗死合并SMI患者心电图变化:71例合并SMI患者中,其中48例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随着临床对症治疗对脑梗死病症的改善而好转,最后恢复到正常情况,恢复时间8~39 d,平均时间(23.2±4.4)d。

2.3 预后改善情况:本组120例患者中,其中对照组患者49例,均为未发生SMI患者,观察组71例,均为发生SMI患者;观察组71例患者中,9例死亡,病死率为12.68%;其中3例因脑疝死亡,6例因多脏器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死亡;对照组49例患者中,无1例患者死亡,两组患者预后改善情况对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梗死主要是由患者脑部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内膜遭遇创伤,致使脑部动脉血管官腔内部异常狭窄,导致脑部动脉局部血管中有血栓形成,进而导致动脉官腔闭塞或狭窄情况加重,使得脑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坏死等症状引发的一系列脑部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指的是存在明显的心肌缺血客观指标,但患者却并未表现出胸痛、心律失常等相关心肌缺血症状[4]。

本文研究发现,选取的120例患者中,其中有71例合并SMI,这说明对于脑梗死患者,其发生SMI的概率较高,但SMI的发生与脑梗死病变部位并无明显联系;而经过相应的对症治疗后,71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得到改善,而随着脑梗死症状的不断改善,心电图异常情况消失,这说明脑梗死合并SMI患者发生心电图异常情况,其大多数是可逆的[5];同时本文采取对照研究的方式,对脑梗死合并SMI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71例脑梗死合并SMI患者预后改善情况明显差于未发生SMI患者,这说明SMI会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临床上发生脑梗死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症患者,应引起医师的足够重视,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改善脑梗死症状,促进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的改善,这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吴伟,喻斌田.脑梗死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7):679-680.

[2] 李洪,张鑫,曹莉芸,陈均良.无症状心肌缺血58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2):38-39.

[3] 李美红,李晓苏,陈赛勇.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0,31(14):22-23.

[4] 顾骅.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4):544-547.

[5] 周军荣,卢喜烈.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相关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5):445-446.

R743.3

B

1671-8194(2014)36-0183-02

猜你喜欢

脑部心电图脑梗死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