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4-06-07杜树微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6期
关键词:经验性喹诺酮性肺炎

杜树微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辽宁 沈阳 110041)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效果分析

杜树微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辽宁 沈阳 110041)

目的探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对低危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初始经验性抗感染的治疗效果。结果初治有效组选择单独使用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比例(73.78%)明显高于初治无小组(36.3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为肺炎支原体感染(40.48%)、病毒(38.01)、肺炎链球菌(4.76%)以及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9.52%)。结论肺炎支原体是低危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原,单独使用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对低危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获得性肺炎;抗感染;疗效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外感染的肺部炎症(排除非感染性炎症),包括虽已入院,而仍在入院前感染的病原体潜伏期之内的发病的肺炎,是威胁人群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1]。根据肺炎严重度指数评分(PSI)可以将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为5个等级,其中被确定为Ⅰ级、Ⅱ级和Ⅲ级的患者认为是低危社区获得性肺炎。我国现行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评估标准与PSI标准具有很好的相关性[2]。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对低危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其中男患者28例,女患者55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42.59±21.14)岁,平均病程(2.49±2.58)d。根据患者接受经验性抗感染治疗72 h后的疗效评价将患者分成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有效组和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组,其中有效组有患者61例,无效组有患者22例。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肺炎严重程度分级:根据患者的肺炎严重指数评分(PSI)的分数将肺炎严重程度分成5级。其中Ⅰ级为患者不存在预测规则第一步中的所有预测因素,也就是患者年龄不大于50岁,没有肿瘤、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脑血管疾病等5项基本疾病,患者生命体征没有出现异常或者仅仅是出现了轻微的变化,患者的精神意识状态正常;Ⅱ级为PSI分数≤70;Ⅲ级为PSI分数在71~90分;Ⅳ级为PSI分数在91~130分;Ⅴ级为PSI积分>130。

1.3 入选和排除标准:所有患者符合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年龄≥18周岁且入院前病程≤7 d;肺炎严重程度分级属于Ⅰ级、Ⅱ级和Ⅲ级。排除标准:肺结核(PTB)、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支气管扩张症等肺部慢性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居住在康复医院或者养老院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

1.4 研究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患者的资料,其中包括患者的年龄与性别,PSI分数,患者病程,病原学检测结果和患者所接受的初始经验性抗感染的治疗方案以及所取得的疗效。治疗方案参照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相关内容。病原学检测由我院感染与微生物实验室检测。患者接受经验性抗感染治疗72 h后进行抗感染疗效评价。有效:患者体温下降,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体温没有下降,临床症状与体征没有改善甚至出现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之间采用F检验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肺炎严重程度分级比较:由表1可见,初治有效组和初治无效组患者的肺炎严重程度分级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初治有效组与初治无效组肺炎严重程度分级构成比较[例(%)]

2.2 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比较:依据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所选的药物可以将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归纳为方案A和方案B。方案A:阿奇霉素与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使用;方案B:单独使用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由表2可见,初治有效组患者中选择方案B的患者比例明显比初治无效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有效组患者中选择方案A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初治无效组(P<0.05)。

表2 初治有效组与初治无效组治疗方案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在8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有42例,其中有17例患者为肺炎支原体感染,16例患者为病毒感染,有2例患者为肺炎链球菌感染,有4例患者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

3 讨 论

研究结果表明,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有效组的患者中选择单独使用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比例比较高(73.78%),而无效组的患者中选择阿奇霉素与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使用的患者所占比例比较高(63.64%)。这可能是因为肺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比较好相关[3]。阿奇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由于给药方便和具有良好安全性而被广泛使用,病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断上升;β-内酰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病原体细胞壁的合成,肺炎支原体由于没有细胞壁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天然具有良好的耐药性,所以阿奇霉素与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使用不能有效治疗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感染[4]。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干扰病原体脱氧核苷酸(DNA)的合成,能够有效抑制肺炎支原体[5]。所以单独使用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方案的治疗效果更高。

[1] 霍晓颖.社区获得性肺炎278例治疗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2, 41(1): 35-36.

[2] 金玮韵,曹瑞杰,周敏.肺炎严重度评估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4): 468-469.

[3] Sellares J,López-Giraldo A,Lucena C,et al.Influence of Previous Use of Inhaled Corticoi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leural Effusion in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3,187(11): 1241-1248.

[4] 宋志芳,窦维嘉.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评价[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电子版),2011,4(5): 13-17.

[5] 黄春林.2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与药物敏感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 495.

R563.1

B

1671-8194(2014)36-0179-02

猜你喜欢

经验性喹诺酮性肺炎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降雨型滑坡经验性降雨型阈值研究(以乐清市为例)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先验性与经验性的融合: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实质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社区获得性肺炎孕妇血清sTREM-1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