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降低气囊导尿管致尿道损伤发生率中的应用

2014-06-07于发敏龚文凭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6期
关键词:圈员尿管导尿管

于发敏 龚文凭 闵 月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 404000)

品管圈在降低气囊导尿管致尿道损伤发生率中的应用

于发敏 龚文凭 闵 月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 40400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胸外科术前导尿中降低气囊导尿管致尿道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规范术前留置导尿操作流程的管理。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尿道损伤发生率从活动前的1.905%降至活动后的0.488%达到预期目标。结论运用品管圈的方法规范术前留置导尿操作流程,提高了插管的成功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了团队成员凝聚力和责任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品管圈;气囊导尿管;尿道损伤

双腔气囊导尿管具有操作简单、容易固定、使用方便、不易盘绕在膀胱内的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若操作不当,会导致尿道损伤。品管圈活动是指同一工作场所、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团队。这个团队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应用各种品质管理手法、全员参加,对团队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1],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2]。本文探讨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方法降低留置气囊导尿管致尿道损伤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①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术前常规留置双腔气囊尿管患者共420例,其中食管癌切除术202例,肺癌手术218例,尿道损伤 8 例,均为男性患者,发生率约1.905%,年龄为59~72岁,平均年龄63岁。6例患者重新插管成功,2例患者插管失败后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保留造瘘管7~10 d,试行排尿顺利后拔出膀胱造瘘管。②在开展品管圈后的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术前导尿410例,因导尿导致尿道损伤2例,因发现及时,2例均重新插管成功,未给患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导尿致尿道损伤发生率从活动前的1.905%降低至活动后的0.488%。③我科于2013年1月引入品管圈理论,成立品管圈,共有圈员10名,其中包括1名泌尿科副主任医师,1名胸外科主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护士。小组成员年龄24~49岁,学历为大专、本科及硕士。

1.2 方法:所有10名圈员投票选出圈长为科室业务副护士长,科主任担任辅导员。每周召开圈会1次。投票确定“同心圈”为圈名,其寓意是全体医护人员同心协力,满载着患者及家属的重托与希望,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疾病的恢复。按照品管圈的十个步骤,即主题选定、计划制定、目标设定、解析目标、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相关指标标准化、检讨与改进[3]。具体做法如下:

1.2.1 主题选定。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将导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一列出,并就总结出的问题从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评价项目,采用“5、3、1”的评分法汇总出分数最高者为本次活动主题-降低气囊导尿管致尿道损伤的发生率。主题选定的理由是为保障患者的安全,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1.2.2 现状调查。回顾性调查2012年1至12月我科术前常规留置双腔气囊尿管致尿道损伤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59~72岁,平均年龄63岁。6例患者重新插管成功,2例患者插管失败后行膀胱造瘘术。其原因为护士对男性尿道的解剖构造不熟悉和对导尿技术操作不熟练,动作粗暴,插管深度不够,气囊注水太少,对患者解释不到位致患者紧张配合不好,操作前对患者评估不准确,选择尿管过粗,尿管质量差。

1.2.3 目标设定。拟定圈能力为75%。①明显降低气囊导尿管致尿道损伤的发生率,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②提高护理人员导尿的成功率,掌握留置导尿患者的观察及护理知识[4]。

1.2.4 原因分析。对气囊尿道致尿管损伤的各种原因从护理人员因素、导尿管因素、患者因素3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并绘制出原因分析图,对全部的末端原因进行讨论,得出:①操作者习惯性思维致尿管损伤是主要原因,对尿道的解剖及球囊导尿管的构造不熟悉,插入长度不准确;②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导尿后未见尿液,没有进行多方面的检查,认为患者排尿后膀胱无尿便向球囊内注水固定;③患者对导尿的目的意义不明确,致恐惧、怕疼、思想负担过重、精神高度紧张;④尿管选择不当,术前未充分评估患者,选择的导尿管过粗;⑤尿管没有充分润滑,插入深度不够,气囊未完全进入膀胱。操作者习惯性思维和操作技术不熟练是尿道损伤的真正原因。 见图1。

图1 原因分析图

1.2.5 制定对策并实施。①加强相关知识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品管圈小组成员召开会议,一切以降低导尿致尿道损伤发生率为目标。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同行经验、请泌尿科医师进行男性尿道解剖生理知识专题授课 ,让护士熟悉男性尿道细长,有2个弯曲和3个狭窄的特点[5];护士长向护士以实物展示的形式让护士直观双腔气囊尿管结构,如果按单腔导尿管的长度插入双腔导尿管时,双腔导尿管的气囊就会位于尿道而达不到膀胱内,此时如果向气囊注水,膨起的球形气囊就会造成尿道受压迫,时间长了局部缺血缺氧致尿道损伤。经品管圈成员查检发现,1例患者属此类原因,因此置双腔气囊尿管时见尿后再插入6 cm以上[6],左手固定好尿管,右手持注射器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固定,防止患者用力使尿管滑出。对年轻护士培训导尿操作技术和对患者评估的方法,进行严格考核人人过关;如因导尿刺激诱发尿道痉挛,可用2%利多卡因5 mL和石蜡油5 mL从尿道口注入, 减少尿道痉挛和摩擦致机械损伤。②插管动作轻柔,避免操作粗暴及导尿管移动摩擦,损伤尿道。③导尿时未见尿液、不确定尿管是否在膀胱内,调整尿管位置或按压患者耻骨上方,可有尿液引出。为保险起见,导尿前嘱患者不要排空膀胱,以免因导尿后未见尿液误认为膀胱内无尿。④气囊内注入盐水量成人15~20 mL,小儿2~5 mL,注水过少达不到固定目的,过多气囊过大压迫尿道致局部损伤。⑤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讲解导尿目的、留置时间、留置期间的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恐惧、紧张情绪[7]。

2 效果评价

2.1 有形成果:经过品管圈方法应用,尿道损伤发生率由2012年的1.905%降到2013年的0.488%,达到预期目标。

2.2 无形成果:通过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手段,参与人员利用学习机会充实自己,不断创新求进步,向一流实力挑战;学习到各种品管手法,对解决问题得心应手;获得正确品管意识,充分发挥人人都是管理者的作用。同事间关系更加融洽,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荣誉感都得到明显提升,增加了凝聚力。为品管圈在各项护理活动中运用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

3 讨 论

3.1 开展品管圈活动,保证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安全:留置尿管是胸外科患者术前常规的一项操作,但插管会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而导尿致尿道损伤发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增加治疗费用,是严重的不良事件。针对导尿致尿道损伤存在的医护、患、材料3方面的原因,品管圈活动小组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最根本原因,制定实施对策,结果显示导尿致尿道损伤发生率从活动前的1.905%降低至活动后的0.488%,完成了既定目标,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安全,患者满意度从活动前的95%提高到了98%。虽然本次活动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距离零缺陷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仍需圈员不断努力,应用PDCA管理循环,持续质量改进。

3.2 实行标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益: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规范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包括患者的管理流程、留置导尿的操作流程、护理流程及拔管流程。保正了患者安全,预防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了医疗护理品质,并在全院推广应用 。

3.3 品管圈活动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在管理工作中,高度重视人的因素,一切管理活动均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本。有研究表明,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责任心,更能发挥团队精神及工作满足感。品管圈活动的精神是全员参与、全员发言、全员分担的体制,增加了沟通与协作,发掘了圈员的潜能,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8]。

3.4 品管圈活动培养护士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品管圈活动能充分调动护士参与管理的意识。品管圈活动强调让护理人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受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活动过程中尤其在现状分析阶段,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分析找出了造成患者尿道损伤的各种原因,从不懂到熟悉绘制并应用各种图表,使圈员自身价值得到最佳的体现,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这种无形的成果,充分调动了圈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圈员学习自主性。圈员的科研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品质改善能力。

[1] 张幸国,王临润,刘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

[2] 史聪慧.QCC在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8(21):187-189.

[3] 孙妍,施英.品管圈活动提升门诊药学服务品质的作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0(1):43-45.

[4] 孙海波,赵萍,张小林,等.品管圈在药房精益化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药师,2010,8(1):43-44.

[5]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

[6] 李均.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可造成男性病人后尿道损伤[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2):742.

[7] 应莲琴,王赛君,陈雪英.质控员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6,20(2A):355.

[8] 张健,陆晓彤,卜书红,等.建立绩效管理平台,提高人力资源效率[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1):1-4.

R69

B

1671-8194(2014)36-0176-02

猜你喜欢

圈员尿管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一例膀胱镜下留置尿管困难拔除个例分析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