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退学,为了你们能上学

2014-06-06陈晶晶尹颖尧

视野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小志支教物理

陈晶晶+尹颖尧

“不爱读书”并不简单

“他们真的不爱读书!”杨潇完全没有想到,他放弃了在清华读研,千里迢迢远赴云南支教,看到的竟是这样的场景:教室里,孩子们东倒西歪地趴在桌子上,有的甚至在教室后排打架……杨潇在读本科时,也利用周末和假期支教过,在他的印象里,农村的孩子们应该像宣传海报上那个瞪大眼睛的小女孩一样,渴求学到知识,但现实让杨潇很受伤。

在云南临沧市凤庆县平村中学支教的头几个月,杨潇没法从一群对他不感兴趣的孩子身上获得存在感。他想得最多的问题——是不是该回清华继续念书?但杨潇最终决定作出改变。他经常在课外跟孩子们聊天,渐渐地发现“不爱读书”这事并不那么简单。

有一个夜晚,班里的小志找到了他。“我不想念书了,念书没意思,我老是被批评,在学校里一点都不开心。”小志的成绩在班里排倒数第三名。他告诉杨潇,他每周末都要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回家,家人总是要求他帮忙干农活,每个周末他都累得不想写作业,一回到学校就会被老师批评。小男孩说着说着低下了头,轻轻啜泣着。

杨潇决定去小志家看看。当他告诉小志要去家访时,小志很激动:他没想到老师竟然会去自己的家里!杨潇随着小志走在漫长的山路上,小志仿佛换了一个人,内向的他出奇地健谈,他不停地跟杨潇介绍路旁的野花野草:“这个可以治肚子痛,这个可以治头痛!”

杨潇微笑着回应,他不相信小志会懂得这些医学知识,他自己连那些花花草草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到了小志的家,杨潇惊讶地发现小志的爷爷是一名村医。小志从小就跟着爷爷上山采草药,他甚至能听声音分辨鸟的种类。

“小志,你真厉害!懂得这么多医学知识,很多大城市的小孩都不懂呢!”杨潇赞叹。

小志愣了几秒,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长这么大,还没有人夸过我!”

小志的家人因为这位“清华老师”的到来喜出望外,他们答应杨潇给小志更多的学习时间。回到学校的小志变得自信了,他爱上了杨潇的物理课。这个曾想辍学的男孩的成绩从班上41名进步到28名。

与孩子们聊天、家访成为杨潇的“必修课”。两年间,他去过38个孩子的家里家访。

男孩杨天曾让杨潇头疼,他有时会用小刀在自己的手上刻东西,把自己弄得血淋淋的。他还常欺负女生,是班里小混混的“头头”。有一次,杨潇去了杨天的家,看到只有三面墙的房子,了解到他的父亲已过世,母亲常年卧病在床……杨潇打心底里心疼他。后来,杨潇让杨天当了班里的英语课代表,并让他协助自己管理班级纪律。杨天感受到了来自杨潇的尊重,他把一切工作做得很好,他甚至主动告诉杨潇,他以后想当军人。

从排名垫底变成了全校第一

杨潇所在的班是初二年级127班。127班很“有名”,无论是纪律还是成绩,都是全年级倒数第一。刚到这个班的时候,有孩子当着杨潇的面说:“老师,你真倒霉,教我们班。”杨潇先是一愣,但他随即在课堂上公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要将127班打造成明星班级!

杨潇先从培养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抓起。每天,杨潇用于备课的时间超过六小时。他相信,只有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到物理实验当中,他们才能感觉到学物理的乐趣。但学校的实验设备非常有限,杨潇灵机一动,他跑到镇上的杂货店,买了许多小灯泡、电池、蜡烛、放大镜……这样,孩子们的课桌就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

第一次尝试让孩子们做实验时,杨潇心里一直在打鼓:“这些实验对他们来说是不是太难了?万一不能成功,是不是会打击他们的信心?”但127班的孩子们给杨潇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先是有学生利用反射原理,准确计算了两面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并动手做出了一个小型望远镜。紧接着,许多小组用简易的塑料矿泉水瓶和废电丝制造了“验电器”。

这让杨潇大受鼓舞。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渐渐浓厚,每次下课后,学生们还围在一起继续琢磨物理实验。杨潇想带着孩子们尝试一些更酷的东西,有一回备课时,他想到了上海的磁悬浮列车。

“说不定自己能先做出一个模型来。”他按着网上的教程一遍遍尝试,但总是因为很难找到两个磁铁间适当的距离而失败。上物理课的时候,他把原理跟孩子们介绍了一遍,孩子们记录下失败的距离,一次次缩小距离的范围,做了无数次实验……两个星期后,一个小组的成员捧着做好的模型,兴冲冲地来到杨潇面前。他们将环形磁铁套在铅笔上,通过与下方固定的磁铁相互排斥,铅笔真的悬浮起来了。杨潇轻轻地一拧,铅笔转个不停。他们成功了!

学生们对物理的热情越来越高涨,班级的物理成绩从全年级垫底变成了第一,在全县23个学校的初二班级中排名第三。

“把他们送进大学,说实话真的很难。”杨潇微微一笑,“但我希望让他们明白这些知识,增强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这些不管是上学还是工作都对他们有用。”

近视却没眼镜

“杨,你发现了吗?我们班上很多小孩都是近视眼,但他们都没戴眼镜。”和杨潇一起在平村中学支教的美国人Paul急冲冲地来找杨潇。“这件事情一定要解决。”Paul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现在需要找到医生和钱。”

杨潇脸一热。他小时候也曾经是近视眼,同样因为家在农村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他直到初中才意识到自己是近视眼,但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帮助这里的小孩改变这一现状。Paul的提议提醒了他。

他们开始着手找捐助。幸运的是,他们很快联系到了一个社区捐助者,顺利地拿到了一笔钱。他们跑到镇上,跟一家大眼镜店的老板商谈,老板答应给他们一个优惠的价格。Paul和杨潇回到学校组织全校学生进行验光,发现杨潇班上七八个学生有近视,并给他们配了眼镜。

杨潇和Paul意识到很多农村中小学都存在类似情况,他们决定把这件事发展成长线项目,成立“点亮眼睛”公益组织。截至2012年,“点亮眼睛”已经覆盖了17所学校。

在云南支教的两年,让杨潇得以重新思考一些事情。“我慢慢觉得很多东西都是没有必要的,都是可以放弃的。”

支教结束后,杨潇没有回到清华念研究生。他现担任“美丽中国”的招募工作,虽然钱赚得不多,但杨潇对从事的事业无比热爱。

远在云南的人也让杨潇牵挂。前几天,杨潇收到了小志家寄来的一大袋核桃。在离开云南之前,小志告诉杨潇他要重新念初二,他已经下决心好好读书。那个曾让杨潇头疼的杨天初三毕业后去了一所职业高中读书,为参军做准备。当杨潇坐地铁、公交遇上农民工时,都会觉得莫名的亲近感。“我总在想,他们有可能就是我学生的父母。”

(孔令杰摘自《大学生·中国校园》)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志支教物理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只因是物理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出门前要化妆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地邻
我不是教物理的
那件蓝色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