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完全契约视角下的工程设计创新风险分担研究

2014-06-06何伟怡徐飞翔何鸿飞

价值工程 2014年15期
关键词:风险分担设计创新

何伟怡+徐飞翔+何鸿飞

摘要: 现阶段,我国工程设计通常采用标准设计,因为设计创新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在没有激励机制的制度保障下,设计单位往往在设计过程中采取规避风险的标准设计,这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也没有达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保护环境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设计创新风险分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激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创新的机制,从根本上减少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创新时可能遇到的损失。

Abstract: At this stage, because the design innovations will bring some risks,engineering design is usually a standard design. In the absence of incentive system, designed units often take standard design to avoid the risks in the design process, which produced a certain adverse effects and failed to achieve requirement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low-carbon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paper studied issues of risk allocation on the design of innovative, and aimed to establish an incentive mechanism, which could reduce losses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innovation for design units.

关键词: 风险分担;不完全契约;设计创新

Key words: risk allocation;incomplete contract;design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5-0025-03

0 引言

2010年发生的上海高层居民楼的火灾问题,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1],缺乏安全及防灾减灾的整体设计;北京既有的一些地铁车站没有公共卫生间,给乘客带来极大的不便[2],缺少人性化设计;传统的设计方法对公路桥梁的耐久性设计意识不足,致使结构退化严重,一旦垮塌,将给人民生命带来巨大威胁[3],缺少可靠性设计。由此可见,当前工程设计单位普遍热衷标准设计而无视创新设计。大量研究表明,如果建设工程导入新材料新设备,必将发生和相关专业的子系统、建造系统、专业技术和产品材料之间一些复杂系统特有的技术冲突和制度冲突,也会给新材料新设备的工程使用效果带来负面影响和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风险[4]。因此创新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而风险又意味着未来潜在的一定量的损失[5]。目前,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创新的风险普遍由设计单位自身承担,这将导致设计单位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大大降低了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创新的积极性,究其原因是设计创新的风险未能在发包人和设计人之间进行合理的分担,同时也没有预设良好的事后支持制度来弥补不合理的风险初次分担。

1 工程设计创新的影响因素

每个建设工程都具有不同的外部环境、实施条件限制和技术特征,无法形成标准化、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实施流程,需要进行设计创新[6]。目前围绕着设计创新问题,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阻碍设计创新的原因,包括创新认识不足,创新机制不健全,创新引导不足,创新环境不适宜,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7];缺少一批精通专业并热爱设计的职业人及宽松的政策环境[8];节能、节材、低碳等设计创新理念滞后,缺乏精益求精的工作热情,满足于低水平的重复徘徊,热衷于采用标准设计,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缺乏自主创新精神[9];创新带来回报,但是也伴随着风险[10]。

2 不完全契约下的风险合理分担

2.1 识别风险因素

风险识别是指在收集相关资料和进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的活动。如何辨识风险,在诸多的风险识别方法中,流程图分析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优点是条理清晰、切实可行[11]。具体地说,流程图分析法是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制成流程图,针对流程图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进而发现潜在的风险来源。传统的工程设计被分割为若干个独立的专业系统设计,彼此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设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很大程度上在于满足功能和质量、成本、进度三大目标的要求。然而工程全寿命期设计则是需要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综合集成工程设计的目标、流程、专业技术、专业工程子系统等全部要素,通过专项设计和整体优化,力求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目标,既考虑了各个专业工程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和适应性,又考虑了全寿命期各个目标之间的协调性和适应性。由此可见,与传统的工程标准设计相比,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进行的全寿命期设计就属于设计创新的范畴。因此这里的关键环节,本文认为主要是合同履行阶段中设计人员可能进行的全寿命期设计。建设工程设计合同的履行,是指设计人严格按照设计合同的相关要求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发包人依照设计合同的规定及时全额支付设计酬金的过程。其中合同履行阶段中的创新风险因素,主要是针对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全寿命期设计考虑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包括进行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工程系统寿命匹配性设计、环境友好型设计、可维护性设计、可施工性设计、可扩展性设计等所面临的风险[4]。

综合以上分析,进而归纳得出设计人在合同履行过程设计创新的风险种类及风险来源,如表1所示。endprint

2.2 风险的初次分担分析

风险分担必然包括以下三项内容:一是风险分担的主体,即风险在哪些参与者之间进行分担;二是风险分担的客体,包括识别出的风险种类和风险来源;三是风险分担的方法,即如何将风险在各风险分担的主体之间进行分配。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的原理就是在风险分担原则和风险分担模型指导的基础上,考虑各风险分担主体的责任和权利及各个主体自身的条件,通过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使各风险分担主体达到共赢的目的[12]。

前文对工程设计创新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得出风险分担的客体,总共归纳为四大类,其中风险分担的主体为发包人和设计人,运用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原理,同时考虑工程设计创新的特点,下面对工程设计创新风险的初次分担进行分析和设计。

①技术风险的分担。技术风险是指在全寿命期设计中进行可靠性设计、匹配性设计、可维护性设计、可施工性设计、可扩展性设计等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包括:技术的成熟度、技术的可行性、技术的难度和复杂性。由于这类风险需要双方在工程设计创新过程中做充分的调查,此风险一旦发生,应由双方共同承担。

②安全风险的分担。安全风险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为的突发事件,如火灾、爆炸等。鉴于此类风险,发包人和设计人在合同的签订阶段是无法预见的,而且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其发生的后果不可避免,并且不能克服。因此,这类风险一旦发生,应由双方协商共同承担。

③环境风险的分担。指合同履行阶段的环境友好型设计中的风险。环境友好型设计包括绿色建材、环保材料、节能设备等的运用。材料、设备的选用和提供的正确性的风险应由发包人承担;材料、设备的功能是否能正常发挥的风险则由设计人承担。

④资金风险的分担。资金风险的来源包括不能按照合同提供资金和资金的使用方式不恰当,即发包人不能按设计合同的要求及时支付设计费和设计人对设计费的使用方式不合理。前者由发包人承担,后者则由设计人承担。

2.3 风险的再分担分析

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初次分担不可能包括双方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全部风险,因此,双方签订的合同必定会存在一些漏洞,这必然会导致风险初次分担的完备性不高。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对其漏洞进行弥补、对其不恰当之处进行调整等风险再分担内容已经被很多人接受并采纳。风险再分担是风险初次分担的补充和继承,二者通过合同这一纽带很好地偶合在一起,风险再分担能够有效弥补合同的不完备,对于合同交易的效率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发包人和设计人之间的风险再分担内容的推导过程如表2所示。

①签订补充协议。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初始合同中没有进行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风险,此时需要双方通过进一步协商的方式确定这一风险的承担者。然而由于发包人希望尽可能地用合同来包住设计酬劳,不乐意支付额外的合同价款,而设计人则希望能够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或者获得合同之外的费用。所以由双方达成共同的补充协议并非那么容易,需要双方进行不断地谈判。

②调整合同条款。发包人和设计人通过合同的风险初次分担达到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如果在后面的合同执行过程中,某一个风险因素变化,这一均衡状态可能会被打破,此时就应该按照合同的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改变和调整,达到新的均衡状态[14]。

3 结语

本研究首先通过流程图法识别出工程设计创新的风险因素,然后依据风险分担的原理在发包人和设计人之间进行创新风险的初次分担,最后依据合同的不完备提出了创新风险的再分担。风险的再分担是对风险初次分担的补充和协调,风险的再分担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契约的天然不完全,风险分担的整体框架旨在借此激励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过程中进行优化设计、创新设计,更好地为发包人服务,进而实现合同双方的互利共赢,这对于工程设计合同的顺利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桂艳,肖立峰.环境安全问题的工业设计观[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58-61.

[2]杨雯.地铁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5,32(1):36-38.

[3]赵欣,康莉,曹景.滨海新区桥梁设计问题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1):64-69.

[4]成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KC Lam, D Wang, PTK Lee, YT Tsang. Modelling risk allocation decision in construction contrac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7,25(5):485-493.

[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郭允冲.在2011全国工程设计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2011-6-15.

[7]王素卿.2011全国工程设计科技创新大会致辞[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7):14-15.

[8]孟乙民,唐国兵,包雪巍.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工程设计创新要点[J].水运工程,2011(3):21-25.

[9]蓸善琪.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勘察设计,2011(8):27-29.

[10]李志榕,王希俊.创新设计与风险制控[J].求索,2007(7):65-66.

[11]王晓群.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2]何卫平,张俊英,马保川.合作创新风险分担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8):43-46.

[13]杜亚灵,尹贻林.不完全契约视角下的工程项目风险分担框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1):65-70.

[14]成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险分担设计创新
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问题研究
研究多感官体验设计理念融入书籍中的积极影响
意外人身损害赔偿风险分担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