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研究

2014-06-06袁婧

关键词:方法创新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袁婧

摘 要:新媒体的持续深入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出现了主流意识弱化、价值取向模糊、交往行为失范等问题,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利用新媒体最新成果,创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本文从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入手,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实际,通过相关情况调查问卷,从动机与心理两方面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了分析,试图创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235-03

新媒体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一种技术,新媒体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娱乐等各个方面,正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标准、思维方法、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握时机,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针对该问题,我们特别设计了关于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情况的调查问卷,希望通过调查问卷,具体分析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以及行为方式,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一、高校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情况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调研对象包括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等9个学院,其中男生67人,女生133人;本科一年级72人,二年级55人,三年级37人,四年级15人,研究生21人。

(二)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见表1),学生们选择最多的三项依次为即时通讯工具,如QQ、微信等占95.5%;使用社交网络,如人人网、开心网等占62.5%;参加网络舆论活动,如微博、博客、论坛等占61.5%。

在对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的动机(见表2)和使用调查中(见表3),动机调查中77%的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80.5%的学生通过新媒体休闲娱乐。数据显示,虽然新媒体可以使得学生获取最新信息,但也有相当多的学生通过新媒体休闲娱乐消磨时间,而且有7%的学生选择了“没办法躲不开”。在新媒体使用调查中,几乎每天都要用新媒体来聊天、使用搜索引擎、上社交网站的比例分别占到了75.5%,66.5%,54%。新媒体日益代替传统媒体,已经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信息传播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媒介。

在使用新媒体带来的影响方面(见表4),新媒体信息的泛滥,易使大学生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虽然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很多好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多,学生将大量时间浪费在新媒体上,分散了注意力,养成做事不动脑习惯,已有问题就用百度谷歌,能力变弱,甚至出现 “宅”的倾向。IPAD,IPHONE等移动终端也十分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有些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因此沉迷其中,甚至出现了违背道德和伦理的行为。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已经被很多大学生当做抒发心情、获取讯息和交流探讨的工具。在对学生使用微博情况调查中,有91.5%的大学生开通了微博,将近一半的学生每天至少刷一次微博,每次使用微博的时间多数为半小时以上;微博包含了时事政治、生活纪实、时尚前沿等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学生越来越依赖这一新媒体;多数学生都有几十到上百个不等的微博“粉丝”,包括主流媒体、社会名流及同学好友等,团学组织较少。学生的班主任、辅导员中68.5%开通了微博,这些人中,未进行官方认证的的占70.8%,进行官方认证的占29.2%。

班级和团学组织开设官方微博方面,100%的班级团学组织开通了官方微博,其中34.5%的学生关注动机为希望获取相关信息,27.5%的学生关注动机为与班内同学进行互动,8.5%的学生关注动机为同学都关注了自己也跟着关注,29.5%的学生关注动机为团委硬性要求。

关于学生使用微信情况,94.5%的学生开通了微信,其中52.91%的学生开通目的是为联络亲朋好友, 24.34%的学生开通目的是为共享朋友圈资源,13.23%的学生开通目的是为与陌生人相识,9.52%的学生开通目的是为开展团学活动。

对学生关注老师或学校的自媒体平台目的调查发现,76.5%的学生为了了解学校最新动态,31.5%学生为了与老师同学互动,36.5%的学生为了对班社团活动进行宣传,34%的学生为了丰富知识,拓展视野,15%的学生为了认识更多的师长。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新媒体已经深入大学生生活中,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新媒体的介入,使得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难度大

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都是采取朋辈教育、事迹报告会、师生面对面谈心交流等方式。新媒体时代采用“互播”模式,强调“人人即媒体”。人际关系链逐次加强,这种过渡是呈线性和发散状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接收信息渠道大增,且层次不齐,类型各异,使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指向性更分散。

(二)工作平台的拓展,使得对校园网络舆情监控难以把握

新媒体拓展了学生交流的平台,也给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带来难度。微博、微信的“裂变循环式”传播使得信息发布后不断被学生不假思索地转发。在这种传播主体海量、传播速度超快、覆盖面极广的情况下,高校的传统监控效能势必会大幅度下降,网络舆情的反馈调适、教育、动力激发功能以及预测与决策辅助功能都大打折扣。

(三)工作范围的盲点增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增强

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被大学生喜欢和接受,然而,以微博、微信为工具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并不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都尚未树立利用这种新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学生网络阵地的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endprint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研究

(一)开拓校园网络新阵地,打造素质过硬、技术全面的教师队伍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面越来越广,因此,必须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集聚线上线下合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校内媒体、网络专栏、宣传橱窗、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认真组织、发动学生关注并积极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利用网络即时性、形式新颖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竞赛、交流、讨论等活动。大力开展以诚信季、榜样季、女生季、读书季、毕业季等为主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通过原创发布、转发点评、微话题讨论等形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组织一批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团干部和学生骨干投入到新媒体平台建设中,并定期有针对性地组织交流培训,以全面掌握驾驭新兴媒体的本领和技术。适应互联网和手机技术发展趋势,研发综合平台的手机客户端,让广大学生不用对着电脑也能完成各项任务。加大对移动终端软件的开发力度,研发综合性校园学生信息平台的客户终端,并将信息查询、消息推送、即时通讯、网络活动等功能融入其中,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功能平台。最终构建一个以高校教师为主导,以大学生为主体,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中心,以网络为载体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二)利用新媒体“随拍随传、转播点评”功能,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随着百度贴吧、人人网、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为代表的青年新媒体群的日益壮大,打造资源共享、服务至上的新媒体阵地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利用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建立微观点、微话题、微就业、微招领等板块,在学生中发起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开设身边的雷锋、校园美景、感动人物等微原创版块,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具有魅力。此外,可以发挥微信的“语音对讲”功能,在各班团组织建立微信群,学生工作者将通知等内容直接“说”给每一位学生,只要学生随身携带手机,就可以及时“听”到信息。这种方式既快捷、高效,又增强了互动性,效果也明显强于传统方式。

(三)网上引导,网下教育,走近学生,虚实结合

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用微博、微信开展丰富多彩的虚实结合的校园活动,吸引大学生踊跃参与,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同时,加强引导,在“网上”注入正能量话题,聚拢人气,在“网下”面对面与学生交谈,动之以情,使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形成合力,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教育等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打造宿舍文化展示平台,利用微信“随拍随传”、“朋友圈分享”、“语音对讲”等新功能展示学生宿舍成员、宿舍卫生、宿舍文化等,通过朋友圈分享、集赞等方式扩大影响力,将宿舍文化教育融入到网络新阵地;利用手机终端构建班级或党支部QQ、微信群,实现对学生的全程掌控、全程教育引导,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开拓创新,迎难而上,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和空间,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实质性突破。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方法创新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