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全媒体传播范式下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传播
2014-06-06耿绍宝陈立强
耿绍宝 陈立强
摘 要:当今社会正处于“全媒体”时代,传播内容的时新性、时效性,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以及传播效果的直接化使得“地球村”的概念得到进一步的印证和呈现。流行音乐,以一种大众文化的身份被广大受众普遍接受,从最初的萌芽、壮大再到逐步全球化的扩展,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也逐渐成为了大众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当今的全媒体时代中,新兴媒体的出现以及在此环境下形成的新的大众娱乐方式和“消费习惯”对流行音乐的传播无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影响着流行音乐的创作和其整个传播系统的升级与发展。
关键词:全媒体;流行音乐;传播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117-02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工作生活也呈现出“快节奏”的状态。争抢时效的媒介和媒体竞争、频繁更新换代的高科技产品等无一不是在迎合着逐步迅捷的社会发展步伐,甚至于人们的阅读习惯、审美爱好、记叙方式等也都和“快”字发生许多联系,“快餐文化”等类似的概念也逐渐走进了大众传播学的视野之内。在这个媒介形式多样化、媒介传播扩张化的社会化环境中,“全媒体”概念应运而生,并在实际研究与生活运作中逐步完善。
流行音乐从最初的“小众化”和人们对其的“排斥性”逐渐发展壮大,也是因为它拥有着短小的结构、贴近生活的内容、更趋生活化的情感表达以及低门槛等特点。这是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并在当下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原因。心情舒畅时、情绪低落时,盛大场面中、简单“世界”里,忙于工作时、闲适慵懒时……无论受众主体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身份状态中,都会有流行音乐与之相伴;词与曲直抵内心深处,让本来烦躁的心情变得明快,让原本忙碌的状态变得舒适有度,让盛大的场面更值得欢呼与铭记,让简单的内心角落更为畅快淋漓。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流行音乐的传播和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流行音乐在当下全媒体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为适应时代发展和受众“消费需求”,流行音乐又该如何进行生产、运作和传播?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进一步明晰和解决。
一、全媒体传播环境简述
全媒体的概念,直到现在为止,在学界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没有一个全面化、准确性、官方性以及同时被国内外学者都认可的概念。但毋庸置疑,“全媒体”的提起,是人类社会发展至当今阶段所掌握的“信息生产”、“信息流通”与所有传播方式和手段的集合体,是一个全方位具有覆盖层面意义的概念。全媒体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图像、影音、动画甚至网页等多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网站等多种媒介形态和载体,通过互联网络、广电网络和电信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电脑、电视、手机等多终端的共享,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都可获得任何信息的一种广泛、全面的传播环境。①
全媒体融合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式和传播优势,继承了新媒体的传播模式和其多样化的传播媒介方式,表现形式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由“定向”或“单向传播”转变为“多向传播”,使得受众的需求和角色在整个传播环节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全媒体传播环境“大而全”,表现在受众身上时,又注重了精准和细化。强调每一个传播客体都可以以个人喜好选择接受内容、接受方式和手段以及二次传播或者多次传播的内容、方式、方法、手段。而流行音乐,也正借助时下的媒体环境,参与到媒介融合的队伍之中,迎合和适应着“全媒体”的传播环境,进行着市场化的竞争,谋取自身地位。
二、关于全媒体环境下中国内地流行音乐传播的特点和不足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是建立在国内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之下的,也是建立在多元化媒介融合的潮流中的。在此过程里,中国流行音乐的生产和传播也具有着一定的时代性,产生着一些新变化。
1.内容上的通俗化
流行音乐大多侧重于表达内心想法,以与听众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是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络的发展,全社会都在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对于流行音乐的要求也逐渐发生着变化。作词人的创作也趋于通俗易懂,更注重实效性。也正是由于这样,网络上的一些流行歌曲偏于低俗,良莠不齐,却依然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大街小巷、购物中心、商店门口、娱乐场所等,会用公放音乐的方式吸引大众,所放音乐大多以“节奏感强”、“内容通俗”为主,部分歌曲原本内容就很低俗,再加入dj后期制作元素,显得节奏感十足,却也逐渐降低了曲子的文化质量。因此,保有流行音乐通俗易懂的本质,又不陷入“低俗”的创作行列中,是音乐创作所要关注的一大问题。
2.音乐创作的低门槛和平民化
互联网兴起,使得每一个“网民”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媒介“把关人”界限逐渐模糊,媒介“议程设置”的功能也在被点滴削弱。自由化的网络环境中,音乐创作不再是音乐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和具有高度知名度、影响力的专业音乐人的专利,而成为了每一个人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都可以进行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加上科学技术的进步,每一个人都可以创作音乐,相对低成本地完成音乐的词曲创作、传播甚至是营销,音乐创作出现平民化、多元化趋势。这样的变化催生了大批“网络写手”、“网络歌手”,同时也造就了一批草根明星。但他们的创作或知名具有着一定程度的偶然性,单一作者的作品被认可的数量并不会太多,其流行的时间也不会太长,这也成为了“流行音乐”不“流行”的原因之一。
3.传播形式的多元化
回顾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CD光盘、音乐磁带、各地方乃至中央级广播电台的循环播放尤其是广播的音乐、电视歌手大赛、电视晚会歌曲、影视歌曲等都曾为流行音乐的传播和流行起到过巨大的助推作用。但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带来,媒介形式的多样化,单凭广播、电视的传播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视听需求和娱乐消费的步伐。传媒公司的音乐唱片,以及对音乐进行的网络传播逐渐成为当今音乐传播的主体。流行音乐也在不抛弃传统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了网络这一阵地上。2004年,响彻街头巷尾的《老鼠爱大米》,让人们看到了网络传播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开启了网络传播的先河,随后是红极一时的《两只蝴蝶》。音乐借助网络进行传播,但同时也通过网络的反馈对音乐产生影响。网络传播也改变了大众的音乐观念,包括音乐的创作观、审美观和价值观,新的音乐观念也会反作用于流行音乐的创作,彼此借鉴和影响,从而促进流行音乐的进步。但值得一提的是,流行音乐的“经典性”有所减弱,喜欢一首歌是一瞬间的事情,但忘记或者是“腻”了这首歌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相较于早前的经典之作,便显得生命力没有那么强。endprint
4.“明星效应”有趋强之势
时下的社会环境中,明星吸引了大众的眼光,被大众岁推崇、崇拜。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明星效应”主要体现在:(1)各大卫视选秀节目的出现让更多的青年人“一夜成名”。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开创了中国大陆的选秀之举,10年之中,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怀揣梦想,走向舞台。从一个普通的青年轻通过选秀节目脱颖而出,再经过经纪公司的包装,不经意间就成为了众人瞩目的明星。他们比赛过程中所演唱的歌曲,或原创、或他创,或家喻户晓、或鲜为人知,都随着他们的演唱再次吸引了大众的眼球。2005年,一首《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被李宇春的多次演绎最终走红,再度让这首歌传唱大江南北;2010年,天后王菲在央视春晚演唱歌曲《传奇》,让广大观众曾一度以为《传奇》就是王菲的歌,忽略了其原作者李健的存在;2012年,一首《如果没有你》被“好声音学员”等的重新演绎再次获得广大听众的青睐;明星效应的不断趋强、个人崇拜,抬高了流行音乐的热度,也使国内流行音乐逐渐陷入了尴尬的境地。(2)受众“先爱人后爱音乐”的循环模式出现。明星因其被大众所关注,作为公众人物的他们,也自然承载着一些公众人物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受众而言,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更多的取决于是谁在唱,而非在唱什么。换言之,流行音乐的演唱者要比流行音乐的内容在传播效果和流行程度上占据着更重要的地位。
5.流行音乐运作更具商业化色彩
流行音乐是商业化的产物,②商业化的运作模式让相关公司更加注重经济利益,为迎合受众的眼光,进行音乐创作。商业化的运作为流行音乐注入了一定的活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受众的音乐审美趣味具有阶段性的特点,这导致音乐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一段时间内,该歌手很受欢迎,他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机会自然就会多,而过了这段时间,该歌手出现的几率或者被重用的机会将会减少,直至淡出公众视野。这样的运作模式不以歌手的专业实力为基准,而是以受众的关注度为着眼点,显然不利于音乐事业的发展。
词曲创作是流行音乐能否流行的又一重要因素,方文山、林夕、陈小霞、姚若龙等新生代优秀词人的出现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他们的作品也被广大受众所接收、认可和传唱。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不是仅仅靠少数人的力量所能改变的,因此对于专业音乐词曲创作队伍的培养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发不可或缺的。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尽管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值得研讨和注意的问题,但我们也理应对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合理利用时下的传播环境和传播媒介,为其茁壮乃至步入国际市场提供支持。
注 释:
①对全媒体概念,参考了百度百科“全媒体”词条.
②涂圆圆.传播学视阈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文化回顾与思考[M].江西社会科学,2011,(4).
参考文献:
〔1〕涂圆圆.传播学视阈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文化回顾与思考[M].江西社会科学,2011,(4).
〔2〕庄元.试论数字时代新技术媒体对音乐传播的影响[M].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4).
(责任编辑 姜黎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