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学校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2014-06-06肖美丽
■肖美丽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学校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肖美丽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电化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声、光、色、形兼备,动静结合的特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在古诗文教学中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古诗学习的兴趣
传统教学中,单凭老师的一张嘴、一节粉笔进行古诗教学的现象很普遍。学生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去推想、去猜测,效果往往欠佳。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古诗文学习也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古诗前如果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针对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场景、视频、音频等感性材料,如介绍古诗中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将“彼时彼景”拉近到“此时此景”,就可以为古诗教学铺路架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诗文
法国诗人罗朗·巴尔特指出:“任何一个词都不会由于自身而显得富有意义,它则如是一个事物的表达符号,它更是一种联系的途径。它远没有常人一种与它的构图共存的内在联系,而是一说出就伸向其他字词,形成一种表面的意向键。”古诗中的字眼,如“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含”字、“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泊”字,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出示图片,窗户对着西边的山岭,就像把远山装在窗框里一样。学生看了,会马上意会到“窗含”应解释为“镶嵌在窗框中”,“泊”字应译为“船只停泊在码头上”。又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句,可运用图片,再配音频,由远及近,由静而动,由无声到有声,把迷茫凄清的“风雪夜归图”展现出来,让学生加深理解。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学生体味古诗的音乐美
古诗的音韵很美,意境也美,需要反复深刻地体味。古人尤其讲究平仄、押韵,更增添了语言的抑扬顿挫,反复朗读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小学生往往难以感受到这种美,若此时在教学古诗中插入配乐朗读,并伴有场景、图片,让学生受到古诗中的语言文字的音乐美,进而去摹仿、体会,逐步理解诗句的内涵。如我教学《早发白帝城》在分析诗意后,通过多媒体配乐朗读、图片、场景的播放,再现诗人李白从白帝城乘舟东下,过三峡,至江陵的图景,引领学生体会作者对三峡壮丽的风光的赞美之情和喜悦之情。这样,图文并茂,视听结合,从而获得真情实感,体会到了古诗的诗情画意,让学生尽情地领会到作品中的内涵。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育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力。因为多媒体能把活动的形象、逼真的音乐和变化的情节展示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敕勒歌》一诗,诗人抓住川、山、天、野、风、牛、羊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立体图面。因此,上这首诗,教师可出示几幅“牧草繁茂,牛羊缓动”的图片,同时播放了一段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然后让学生根据诗句内容说一说,充分发挥想象,同学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天上是蓝天、白云、鸟儿欢唱,地上是牛、羊成群、风吹草动……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再以《美丽的草原》为题写作文,让学生能在愉悦轻松中完成,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汉寿县毛家滩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