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责立首义 任当人生
——武汉市武昌首义中学校本课程文化建设的探索实践

2014-06-06李良军黄险峰

成才 2014年8期
关键词:武昌校本中学

■李良军 黄险峰

责立首义 任当人生
——武汉市武昌首义中学校本课程文化建设的探索实践

■李良军 黄险峰

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在全局倡导绿色教育理念,积极营建“遵循规律、遵守规范、轻负高效、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生态,强调人的可持续发展。在此理念指导下,武汉市武昌首义中学确立了学校以“责立首义,任当人生”为价值追求、以“首义人重走首义路”为工作路径的校本课程文化建设主题。

武昌首义中学成立于2008年,由原首义路中学和黄鹤楼中学整合而成。学校位于紫阳湖畔,面对辛亥革命纪念馆,紧邻武昌起义工程营旧址,遥望楚望台,周边有关首义的遗迹、遗存和纪念建筑比比皆是,首义文化气息浓厚,享有得天独厚的首义文化资源,这为学校校本课程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潜在物质文化资源。学校校名经辛亥先烈熊秉坤之子熊辉老人奔走22年取得,由时年88岁的辛亥革命史专家、著名学者章开沅教授亲笔题写,二位老人希望首义精神永远得到传承。可以说,武昌首义中学从成立伊始就天然地承担起传承首义文化、弘扬首义精神的光荣使命,“首义人重走首义路”校本课程主题即源于此。

一、“学会负责,以人为本”——“首义人重走首义路”校本课程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指向

1.“学会负责”——“首义人重走首义路”校本课程文化的价值定位

1999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十几年来,开展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并在全国大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较好落实。为落实素质教育,武昌区教育局提出了“绿色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强调“教育即人本、教育即生命,教育是为了提升生命的质量与价值,人格至上”。作为一种道德品质,责任担当在人的素质体系中是基本的素质,而责任感、义务感是当今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心理因素,是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将道德精神和责任品质作为素质教育、绿色教育的核心是合理、必要的,在素质教育、绿色教育中把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作为核心追求目标,也是德育收到实效的关键所在。

何谓首义文化、首义精神?关注两者的研究者很多,说法也不尽相同。在综合多方面观点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首义文化”指首义历史及其遗存的总和,主要是指着眼于人文特质认识的首义历史。“首义精神”则以章开沅教授提出的“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论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这五个字的内涵可以分解为: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这三种精神的基石就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武昌首义中学实施责任教育,建设以首义文化为背景、以责任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缘起,而“学会负责”就成为“首义人重走首义路”校本课程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

2.“以人为本”——“首义人重走首义路”校本课程文化建设理念

文化是一种“人化”,课程文化建设自然要“以人为本”。它主要体现在以校长、教师和学生为本,其中的学生又是“本中之本”。

(1)确立“做有使命感的教师,育有责任感的学生”的师生共同发展愿景

初创时期,武昌首义中学面临着重重困难:学校外部竞争形势严峻,生源流失严重,骨干教师队伍不稳,教育质量受到严重冲击……

深陷重重困境中的首义中学迫切需要什么?

——有使命感的教师。

身负光荣使命的首义中学应该提供什么?

——有责任感的学生。

这是武昌首义中学首任校长李良军确立的师生共同发展愿景,也是武昌首义中学校本课程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

(2)实施“拼盯研”教师课程文化建设能力提升行动

教师是课程实施和课程文化建设的关键性人物,同时,教师也要通过课程实施来不断充实丰满自己的精神世界,达到个人事业素质的全面提高。值得强调的是,我们要让教师建立自我,提高并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课程文化的反思力。“拼盯研”活动就是武昌首义中学提高教师实施课程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的尝试。拼,即拼搏,是人生的一种态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动力;盯,即盯住教育目标,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研,即研究教育教学,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拼盯研”活动中,拼是态度,只要坚持盯准目标,以研究为主,注重优质课评比、论文评比、教学质量挑战、教师小专题研究等主要环节,就一定能提高教师课程文化建设的实施能力。

(3)开展“学生为主”课程文化建设系列实践

2001年,原武汉市首义路中学带领部分学生开展了“首义人重走首义路”的首义寻踪系列活动,自此创建了“首义人重走首义路”的序列活动品牌。2004年起,“首义人重走首义路”系列活动成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内容;2008年合校后,在市区教育专家的指导下,“首义人重走首义路”系列校本教材编写成功,走进课堂正式成为武昌首义中学校本课程。“首义人重走首义路”校本课程的缘起是学生,主要参与者是学生,落脚点还是学生,学生是“首义人重走首义路”校本课程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成果的体现者和主要推动力量。

二、“以生为本,向内延伸,向外扩展”——“首义人重走首义路”校本课程管理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武昌首义中学在坚持不懈推进“首义人重走首义路”校本课程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不放松对学生艺术气息的熏陶、创新精神的培养,校本课程在不断地向内延伸和向外拓展,逐渐形成系列化的校本课程。

1.生本

绿色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即人本,教育即生命”,“教育是为了提升生命的质量与价值”。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品质,责任担当在人的素质体系中是基本的素质,责任感、义务感是当今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心理因素,但学生的发展是全方位的,提升生命的质量与价值,培养健全人格不可只专注于一个方面。

2.延伸

学会负责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我们将校本课程延伸至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的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并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一是国旗班升旗。我们从学生中挑选了品学兼优、身高相对均等的十三名学生,作为国旗班的组成人员。他们每周一早上身穿军装,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走向升旗台,以规范的军姿和熟练的动作升旗,使全校师生仿佛置身于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之中,让全校师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二是管乐队奏国歌。学校每周一由管乐班42名学生演奏国歌;三是用双语进行国旗下讲话。我们让更多的学生在升旗仪式上得到锻炼,着力提升首义学子的综合素质。用国旗班升旗,用管乐队奏国歌,用双语在国旗下讲话,在武汉独有,在全国少见,成为武昌首义中学德育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

3.拓展

校本课程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方向拓展。武昌首义中学遵循在普及中提高的原则,尝试以班级为单位采用聘请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开展音乐特长教育。

学校管乐班、葫芦丝班现有学生近200人,占了学校三分之一的学生数。学校将艺术班训练纳入课表,聘请了九名专业教师,按乐器分类对学生进行指导,成效十分显著。学校管乐班多次参加武昌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智运会的开幕式表演,每年为教育局音乐艺术节呈献精彩节目。学校管乐班每周一的自奏国歌,每周六名学生的双语国旗下讲话,每年一次的大型校园艺术节活动,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年更比一年强的精彩。与此同时,武昌首义中学的科幻画社团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由于在省市区各级相关竞赛中表现突出,武昌首义中学2012年非常荣幸地入选了区科技活动基地校。

三、“展现自我,承担责任”——“首义人重走首义路”校本课程制度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1.明确“三大渠道”作为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途径

“三大渠道”分别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师生典范。

(1)课堂教学

学生在校的一天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教学必然成为校本课程教学的主渠道。“首义人重走首义路”课堂教学利用校本教材和多媒体让学生从四个方面了解武昌首义。“首义印象”,介绍辛亥革命和武昌首义的整体历史梗概。了解辛亥革命的整体历史过程,使学生对辛亥革命过程有大致的了解,对武昌首义历史有明确的认识。“首义事”,武昌首义中的历史故事。文化是精神的载体,只有了解了相关史实,才会有理解、感悟、内化的可能。我们在利用校本课程宣传的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资料,编写小故事,比如“铁血英雄彭楚藩”“起义门的变迁”“决战首义之夜”等首义故事。“首义人”,武昌首义历史人物事迹。从革命先烈、仁人志士的事迹中了解、学习他们的报国之志、赤子之心。“首义景”,学校周边首义历史遗迹、遗址和纪念场馆。通过景物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浸润着历史、文化、荣誉的环境之中,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2)实践活动

活动是学生学会负责的重要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校自身特点,寓责任教育于活动之中,避免了呆板空洞的说教,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首义人重走首义路”校本课程的发端是原首义路中学“首义寻踪”和武昌首义中学“首义人重走首义路”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说它是一门产生于活动,并依赖活动发展下去的校本课程。

(3)师生典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除了学习现实中有影响的模范人物之外,挖掘生活中对师生成长有正面影响的事例并加以宣传和引导也是树立榜样必不可少的渠道。哪怕是一些平常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某个教师总是很尊重学生、某个教师改作业非常认真、某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等等都可以对师生的责任品质的养成及责任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也是我们学校“四优五星”、感动校园集体和个人评选、设立熊秉坤教育助学奖励基金的出发点。

2.严格的常规管理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创新评价方式

课程如果没有实施和评价,再好的课程、教材、教案都只是一纸空文。武昌首义中学从绿色教育理念出发,对课时的落实、人员的选择、教学的评价等等都有明确要求。每周保证相关年级一个课时,教师集体备课选择心理、思品、历史老师分工合作,教案参加教学常规检查,教师评价参加期末评教评学,每年的质量月评比,校本课程也必须参加。

对于学生的发展状况,我们扬弃了传统的书面考试作为学生的评价手段,采用丰富多彩的竞赛、评优、问卷等形式来反馈和监测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目前已开展的活动有:“传承首义文化、共同承担责任”小报竞赛和征文比赛考查学生对首义文化和责任规范的了解;感动校园、感动班级集体和个人评选与学校“四优五星”评选对责任感强、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首义中学学生责任感调查了解学生整体的责任意识情况。

四“让历史走进校园”——“首义人重走首义路”校本课程物质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1.校园、校舍、校貌等可具体界定为一种潜在的课程物质文化,它对学生身心发展和人格健全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武昌首义中学将教学楼、办公楼分别命名为“首义楼”“秉坤楼”“共和楼”,操场文化墙上镌刻校训“天下为公、大任于斯”,楼道悬挂武昌首义名人名言,教室后墙书写“对自己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等标语……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组织编写了“首义人重走首义路”系列校本教材。2009年底,我们在教研中心张学慈老师的指导下,组织编写了《首义人重走首义路》的校本教材,从首义景(首义遗址)、首义人(首义先烈事迹)、首义事(武昌首义历程)三个方面来向学生介绍首义文化。教材编订后在武昌首义中学七年级开设了校本课,安排专人授课。

3.充分发挥周边地缘文化优势,积极主办或参加各种首义文化宣传、纪念活动。与辛亥革命纪念馆互为共建单位,设立了“熊秉坤教育助学建立基金”,建立了湖北省涉台教育基地,获得武汉市“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立功单位”称号,获得“辛亥志士后裔之家”称号……浓墨重彩的渲染学校的首义印记,让师生为自己身处首义文化区而自豪,为自己与一段光彩夺目的历史相伴而骄傲,并进而为自己身为武昌首义中学一员而感到光荣,让学生对“首义人重走首义路”这门校本课程感到分外亲切。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媒体和蓝图,课程文化也就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和“代言人”。武昌首义中学校本课程文化建设实践将引领学校课程建设向着科学规范、完整有序的目标前进,极大地推进了学校“承担责任、和谐发展、共同成功”的文化建设。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首义中学)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武昌校本中学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王亚南与武昌中华大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在多解中学创新
夜登武昌封建亭(外二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童迷黑白秀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