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2014-06-06李芳远

关键词:途径现代化农民

李芳远

摘 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凹陷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导致农村发展较为落后,农民没有共享到现代化带来的成果。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较大部分,如果农民没有参与现代化进程,国家的现代化就无法真正实现。本文从投资、收入、消费和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农民所处的不平等地位,论述了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的意义,并从实现农民自身现代化的角度给出建议,以实现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的目标。

关键词: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D4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051-03

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比较突出,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问题。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做出的重要决策,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向着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迈进。

一、“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凹陷区

首先是农业基础不稳。一是农业用地减少。由于农业见效慢,多数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将农业用地转化为工业或商业用地,建设工业园区等。二是农业劳动力结构和数量的发生变化。近10年,外出农民工占农村全部劳动力的比重逐渐增加,同时“老龄化”和“妇女化”降低了农业劳动力的质量,农业劳动力逐年减少。三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缺乏稳定性。四是现代农业发展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缺乏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受国际影响很大。其次,农村落后。生活条件恶劣,村庄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多数农村还未通自来水,道路硬化率不高,垃圾集中及污水处理能力很弱等。思想封闭,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较弱。第三,农民收入低。农民收入极不稳定,粮价上涨的速度慢于生产资料的上涨速度。且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已有三分之一的农民为农民工,农民工在第二产业占到70%,在第三产业中占60%。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就是因为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成本的劳动力可以生产出廉价、有竞争力的商品。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找到出路,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会遇到更加突出的矛盾。

二、我国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的障碍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农业是主要产业,农民是社会中最大的主体。而在现代社会,以工业和城市为主导,没有把农业当做重点来抓,农民也逐渐伍,被边缘化。

(一)对农村的投资过少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通过乘数效应直接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从图1中可以看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明显高于农村,2010年农村投资为36691.0亿元,城镇投资为243797.8亿元,是农村投资额的6.65倍。农民未能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农村地区的投资过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没有好的交通运输和快速获得信息的渠道,农民就不能及时地完成各种农产品的交易,造成交易成本偏高。大多数农民不能按照市场反馈来进行农业生产,导致农产品滞销等;没有自来水等基础的生活设施,农民就不能保证自己身体健康;农村社会性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农民不能接受到新思想、新技术,更加加重了农民的落后。再加上农民贷款难、额度低,难以及时有效的满足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很大制约。

(二)农民的收入相对过低

从图2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3.13倍。我国居民收入主要有: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农村居民收入的绝大部分;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不到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63.43元,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为5939.79元,人均财产性收入228.57元,人均转移性收入701.35元。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411.91元,人均经营净收入2209.74元,人均财产性收入648.97元,人均转移性收入5708.58元。

农村居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民就业情况不乐观。农民工与市民的待遇不同,农民工缺乏劳动就业方面的知识,不具有与雇主谈判的优势,造成工资普遍较低;经营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较大,但总量不多,主要是由于农民不能方便的从银行贷款来进行家庭经营,仅靠亲朋好友互相帮助,资金短缺的情况时有发生;人均财产性收入差距较大,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主要来自土地,但大多数农民对土地的产权不明晰,造成低价出售或出租,使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过低;人均转移收入差异也较大,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农村居民往往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此外,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加上我国农产品的价格整体偏低(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大大低于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造成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差甚远。

(三)农民的消费水平明显偏低

由图3可以看出,从2008年起,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总额呈上升状态,但是,占人口比例较少的城镇居民消费总额上升的比例较农民要大得多。2008年,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为27677.3亿元,且农村居民占总人数的比重为53.01%,比城镇居民略多;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为83993.1亿元,是农村居民的3.03倍。到了2011年,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为37394.6亿元,较2008年增长了1.35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为127550.6亿元,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1.52倍。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由图4可知,从1978年起,虽然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但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一直高于城镇居民。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4%,高于城镇居民4个百分点。

消费支出的巨大差距不仅与收入差距的不断加大有密切关系,而且与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正相关。城镇居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支付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个人只缴纳其中一少部分,大多数农民没有享受到这种政策。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且未来的不确定性程度较高,因此在满足基本的吃穿住行之外,会预留出收入的大部分作为保障。

(四)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

教育是基础,对推进人的现代化进程有很大意义。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且重男轻女在中国农村一直表现得十分突出。曾有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多数为小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的比重不高,约占1/6。城镇受教育程度平均为11年。农村基础文化教育与城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此外,较好的技术可能使一定的投入转化为更多的产出,而从当前的农业水平和技术情况来看,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掌握数量少也不牢固。农民接受培训的次数少,覆盖面不广泛,培训的成效也不是很明显。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农民缺乏对生产进行创新的思路,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三、我国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的实现途径

加速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积极落实政府惠农政策,加上社会各界的支持,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指日可待。

(一)创建农民平等参与文化教育的机制体制

首先,要让农民平等参与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努力培育出有文化、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统筹城乡教育。农村教育是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的基础工程。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建设,保证农村适龄青少年有学上,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上得起,不再产生新的文盲、半文盲,使农村义务教育真正得到普及。保证农民享有和城镇居民同样的权利和机会。此外,高等学校应在招生方面对农村学生有所倾斜,并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保证农村孩子有学上、上的起。加大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农民技术骨干,重点对农村优秀青年进行综合性培训,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加强农村文化事业,积极建设文化大院、图书馆和科技馆等,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消除歧视,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培育新型农民。

(二)以工支农,加快农民生产现代化进程

转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对于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要注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定符合当前又注重长远的农业发展的土地政策,着重解决当前农村耕地零碎化程度较高、抛荒现象严重和使用权流转不发达的现象,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调整农产品结构,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有选择地种植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线,加快农业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使农民生产由依靠经验积累转向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生产工具的机械化,大力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农民生产和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现代农业,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

(三)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使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

乡村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必然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首先,城镇化使农民集中居住,改善了生活和居住条件。其次,城镇化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将这些土地用于经济生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再次,城镇化的推进可以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改善城乡二元结构,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以城镇化建设为主线,加快农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是农民告别贫困迈向文明的价值选择。虽然农民对现代化生活十分向往,但中国的大城市无法承受如此众多的移民,最佳选择就是发展新的城市,进行农村城镇化。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0).

〔2〕王洛林.全球化与中国农村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3〕章元.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发展与分配[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4〕中国中央国务院.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2012.

〔5〕杨小明,夏春雨.打碎农民现代化瓶颈 探求农民现代化路径[J].兰州学刊,2003,(5).

〔6〕李晓翼.论我国农民现代化及途径[J].农村人力资本,2008,(7).

〔7〕武伟强.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现代化[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8〕苟赢萍,贺春生.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民现代化路径探析[J].发展研究,2009,(4).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途径现代化农民
边疆治理现代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