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主题活动的探索与思考
2014-06-05叶红霞
叶红霞
新课改要求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会学习,会主动学习。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能力培养,是一名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应坚持的理念和目标。
一、历史课堂主题活动的设想
1.历史课堂主题活动的背景
2011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课程理念之一是要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现实原因,在历史课堂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仍很普遍,教学方式墨守成规,师生在教与学中表现出急进、浮躁和功利主义态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我们要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展示自己才能、见识的舞台,改变历史课程实施中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是笔者经常思考的问题。适逢所在学校展开了“活动单”教学模式的研究活动,笔者尝试着开始了历史课堂主题活动的探究。
2.历史课堂主题活动开展的必要性
为了让课堂主题活动的开展具有针对性,笔者首先在本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抽取200份进行统计(其中教师50份,学生150份)。调查结果表明:95%以上的教师认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探究能力的发展,历史课堂不能成为学生自我展示、主动参与的学习平台;初中一节课45分钟,26%的学生注意力只能在25分钟以内保持集中,66%的学生在25~35分钟以内保持集中,只有8%的学生注意力能集中35~45分钟。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利用好45分钟,笔者尝试以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题材为主题,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既要动脑动口,还要动手全程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二、历史课堂主题活动的实践
三维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的讲授和引导,如果再加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生成会事半功倍。由于课时的限制,在45分钟课堂中,主题活动一般要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主题切入口一般都要小而精。
如七年级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活动主题是“模拟古代活字印刷法”。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集思广益,用肥皂、萝卜、橡皮泥、橡皮、木块等各种材料篆刻,涂抹墨汁后印刷在纸上。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活字模块的制作,小组内先完成一句简短的宋词,然后小组间再合作,看看能否再拼成新的诗句。学生体验了古代印刷的快乐,领略了宋词的风采,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八年级上册第十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活动主题“五四运动新闻采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北大学子、工商界人士,还有北洋政府代表曹汝霖。要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必须查阅资料去了解当时这些人物或群体的所言所行,从而了解到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以及结果,体会工人阶级发挥的主力军作用,基础知识如“润物细无声”般自主生成。学生在角色扮演时发挥了充分合理的想象,体会了当时北大学生,以及全国工商界人士的爱国之情。
八年级下册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活动主题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微型展览”,由学生搜集资料布置展板,并进行解说。学生根据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设计了三个展厅,设计过程中学生还参观了南通博物院,充分利用了南通乡土资源。活动过程让学生掌握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表现以及原因。本节课学生在多媒体制作、口头表达、搜集资料等方面展示了其能力。
三、历史课堂主题活动实践的效果
1.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眼里的历史总是一门“副科”,多认为背背记记就可以了,历史主题活动的开展活化了历史,使学生身临其境,由“局外人”变成了“局内人”,课堂不再是专属于教师的,更是学生自我展示、主动参与的平台。不少学生开始喜欢历史课,甚至期盼历史课。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如搜集资料的方法。他们上网查找、阅读书籍,参观博物馆查找乡土历史资料,向身边老人了解家乡的历史。同时,分析概括、口头表达、组织合作等能力均在主题活动中大大提高,很多同学在主题活动中表现得落落大方,伶牙俐齿,充满自信,成为课堂的明星。
3.增进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感情
历史教师一般由于班级多课时少,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不多,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师生间增加了课外交流的时间,教师全面了解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再单一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小组成员间交流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良性竞争,增进了友谊
四、历史课堂主题活动的反思
活动开始之初,我放手让学生开展活动,但是无度的放手,使结果不尽如人意,很多小组表现失控,虽然课堂“热闹”了,但目标达成程度不佳。为了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我及时改变自己的角色,从选题、活动形式到活动过程,尽力给予具体的指导。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并不是让教师“隐身”,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协调者。此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开始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是主题活动的开展确实需要一些课前的准备,时间一长后,学生积极性也有所降低,毕竟现实中语数外理化的学习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如何尽量减轻学生负担,在有限时间内最大化地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素养和能力,值得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思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