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在平凡中演绎精彩
2014-06-05李燕
李燕
一、案例
2011年的教师节,我收到一张贺卡,上面写着:“李老师,谢谢您!是您的一根红丝绳,让我明白原来我并没有被老师抛弃。这根红丝绳,我会永远珍藏。”这是一位当年毕业的学生小A寄来的。
2010年8月,我接手了小A所在的班级,一个被学生自嘲为“没落皇朝”的班级。接手时,年级组长就告诉我,这个班级不好管。班上“英雄好汉”很多,而且有个5人组的小团伙,自称“5F”(意为五兄弟),个个都是“钉子户”,小A是“老大”。这伙人在班级里的影响力很大,尤其是小A。
很显然,要想接好这个班,就必须先要搞定这伙人。常规做法:方法一,逐个找来,“苦口婆心”地劝说“这样做怎么怎么不好”,望其能“浪子回头”;方法二,邀请家长来学校“共商大事”,也以示“师威”。但是,直觉告诉我,常规做法在这伙人身上很难奏效。于是,这次我决定“以不变应万变”。什么都不做,当做什么都不知道。而事实上却在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的,尤其留意坐在教室最后一桌的小A。
一次晚自习,我走过小A的后面,无意间看到他脖子上露出一根旧得泛白的丝绳,应该是佩戴玉佩的丝绳。在我看来,有损他的“老大”身份。第二天晚自习,当我偷偷地把两根新丝绳塞到小A手里时,他抬起头一脸惊讶地看着我。我笑了笑,什么都没说。
一天中午,小A来找我,低着头:“李老师,我……”还没等他说完,我开口了:“以前的你怎么样,李老师并不认识,也不想认识,我只认识今天的你和将来的你!”
他一脸的惊讶,而后使劲地点头,“老师,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5F”还在,“钉子户”没了,班风正了,“没落皇朝”变成了“崛起帝国”。特别是小A,同学们都说他完全变了一个人。最后,小A以仅差当年三本线2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一根丝绳,一个小细节,不仅唤回了一个孩子的自信,也创造了一个班级管理的契机。
二、分析
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班集体是学生成长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地方。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说教,而是形成使人向上、向善的积极氛围。班风是无形的力量,它能引导人、陶冶人、教化人,塑造美好的人格,更带动着整个班级前进。良好的班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管理。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实处,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关注细节。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善于利用细节去感染、教育、管理学生的人。
人们常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我相信,播种细节,更能收获成功。
三、反思
水滴虽小,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细节虽小,也能透射出教育的理念和智慧。
(一)言传身教,于细微处陶冶情操
马卡连柯曾说过:“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老师,已经失去当老师的资格了。”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不能在细节上影响学生,便不能当好学生的导师。教师的人格和灵魂更多时候是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上,表现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一点一滴中。这些细节犹如一丝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
有的老师曾笑问:“李老师,为什么你们班学生都这么有礼貌。每次问完问题,都会说一声‘谢谢老师”。我嫣然一笑。都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平时在和学生交往中,非常注意言辞“谢谢”、“不好意思”、“麻烦你到老师办公室来一下”、“你能帮老师一个忙吗?”;看到教室或走廊地上的废纸或杂物,弯身捡一下;讲台桌上的粉笔头,会顺手整理下;周末收到学生到家信息时,回复“谢谢,收到,周末愉快”……
师生是平等的,尊重是相互的。这些细节看似平常,却在无形中彰显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又在不知不觉中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素养。
(二)细分责任,于细微处规范管理
有人开玩笑说,一个班级班风好不好,看这个班级的卫生角就知道了。我班的卫生角有专人负责,卫生用具摆放整齐。这得益于“精细化管理”。首先,一般在高一的第二个月,班级就开始着手商讨并拟定《象山二中高一X班精细化管理细则》,把班级事务分成若干细项,班级人数越多,事务越精细,使得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并且要求“责任到人,责任到位”。例如,某个同学负责及时整理讲台桌上的废弃物,比如多余的试卷或其他;其次,班级专门组织“我的责任,我负责”的主题班会,每个同学以抽签的方式认领自己的责任,并在细则书上签名,再把这份责任书张贴在“责任专栏”里;再次班级还成立了“123管理委员会”(班主任、2名班委,3名抽签的责任人)对责任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每周一班会课,对责任落实情况及时地给予公布。对于考核突出的责任人给予表扬,不足的,要求整改。每学期中、期末两次对考核进行汇总,再评出“班级责任之星”,给予奖励。
精细化管理,不仅使得班级常规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形成了文明和谐、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的良好班风。
(三)细心观察,于细微处彰显智慧。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一切教育,离开了情感都将无从谈起。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嘘寒问暖,更应从实际出发,细心观察,用心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细节管理不仅仅反映着班主任的育人思想,也常常折射着班主任的教育智慧。
一次早自习,我留意到两位女生眼睛红红的,询问后才知道闹矛盾了。“阴盛阳衰”是文科班的最大特点。女生一多,类似的事情也多。有些为我所知,更多是我不知的。甚至有学生告诉我,某人跟某人就那次小别扭后,到毕业都还没和好。学生时代的友情是纯洁的,是值得珍惜的。
如何才能防止类似事情再发生呢?突然想起了一堂“请在我背上留言”的心理课。于是,专门去请教了心理老师。而后,在班上组织了一堂“赞赞你,我的朋友”的主题活动。借鉴那堂心理课,同学们在《朋友》、《相亲相爱》等歌声中,为班里每位同学写上几个优点。归总后再把写满优点的表格发给学生。当看到写满优点的表格时,同学们的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笑容中充满着自信。有的说:“真的吗?我真有那么多优点呀!”有的说:“我从来不知道同学会这样肯定我。太惊喜了!”有的说:“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让人讨厌的人,原来并不是啊。太窃喜了!”有的甚至更夸张地喊“‘童鞋们,我爱你们”……那次活动后,我惊喜地发现:女生间的矛盾少了,感情深了,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教师只要能够细心观察,善于捕捉时机,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心对准学生的心弦,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认真做好每个细节,精彩将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如果每个班主任都开启一颗慧心,拥有一片真情,付出一点真爱,努力发现一个个细节中蕴含的教育真谛,就会让教育在平凡中演绎精彩,让教育在细节中绽放出美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