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共建,让课堂充满活力

2014-06-05沈玲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5期
关键词:青海高原学定成果

沈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有正确的估计和充分的预设,这样才能为“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做好准备,打造出具有活力的有效课堂。

1.共同准备学习资源,定位有效课堂的“起步点”

以学定教强调的是“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案例一】

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对成语的学习情况,我下发成语文复习调查表,让学生找出容易读错的成语。课上,我就出示学生找到的出错频率高的词语,并把最容易读错的字用红色进行强调,通过同桌互读、小组内读等多种手段来检查学生是否能读正确。我请四人小组的组长从准备好的信封中取出练习纸,发给小组同学,完成一些形近字的书写。如初出(茅庐)、唯才(是举)等。随着学习深入,学生渐渐明白复习归类词语应该关注易读错的字音,易写错的字形。可以通过朗读、编儿歌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巩固这些知识。这种探究的过程既有独立的思考,也有集体的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每一次教学过程,教师都需要问自己: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知晓的,哪些是学生还不了解的,那些是学生特别有困难的,教学的起点该怎么确定,教学的重点内容该定什么。教师在和学生共同准备学习资源的同时,细心观察,认真研究,就会制定出“轻负高质”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这样就以学生需要为导向,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共同提出学习问题,捕捉有效课堂的“动情点”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或在讲课前,或在讲课中,或在讲课后,鼓励学生敢问、爱问、善问。

【案例二】

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时,采用了让学生质疑、自主解疑的方法来突破难点。上课伊始,教师就让学生说说预习中的疑惑。一个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孕育而生。“青海高原的这株柳为什么如此神奇?它怎么能巍巍然撑立在恶劣的高原上?文章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那为什么文章里还要写家乡的灞河柳?作者陈忠实为什么要写这株柳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踊跃的态度和好奇的目光,说明他们对课文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然后引导学生找出重要问题,安排学生围绕个别主要问题在小组内学习、交流,接着是全班范围的交流。这个交流可以是小组内推荐出的同学讲述整个组的观点,也可以是代表个人意见,针对话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或补充交流,或质疑问难,或总结提升……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学生感受到了青海高原这株柳巍巍然的外形,顽强的生命力;也明白了文中写灞河柳是为了反衬青海高原这株柳的强大的生命力;更明白了作者写柳树,实质是在写人。

3.共同展示学习成果,生成有效课堂的“兴奋点”

以学定教一定要关注教与学的过程,要有互动的师生合作过程。在教学中,学习成果展示是量化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效果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金钥匙”。一旦使用得当,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案例三】

“大自然的文字”这一课,我和学生在了解课文中的大自然的文字后,通过ppt投影出低飞的蜻蜓,并说:“从低飞的蜻蜓,可以知道要下雨了。”随后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方式。有的学生手拿树干截面的图片,说:“从树木的年轮,可以知道树的年龄”;有的学生一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一边说:“从浮出水面的鱼儿,可以知道天要下雨了”……台上的同学说得有声有色,台下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这样一种轻松的氛围,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师生共同展示学习的成果方式诸多:写诗歌,读后感,朗诵等;展示的平台也很多,综合实践课,班会课,文学课……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舞台,呈现了别样的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要给予适当的评价。其次,成果展示的方式要设计多元化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

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的主阵地,是智慧生成与发展的演练场。无论是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方法的学习,还是语文能力的提高,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为学而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只有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参与探究的实践中,才能使学习充满活力,构筑出一个有效的课堂。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海高原学定成果
工大成果
青海高原常见气象灾害分析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基于文本的读中悟写——以《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为例
以学定教,让练习课充满活力——以“分数乘除法练习”教学为例
“以学定教”模式下有效编制“导学案”初探
体育课也要“以学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