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2014-06-05苏晓燕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5期
关键词:观点成员交流

苏晓燕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即采取“灌输式”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发报机”,学生就是“接收器”。怎样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达到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呢?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通过生生互动,达到人人参与的课堂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课堂主人,让学生转变角色

想要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习惯,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潜力,应腾出时间让学生去自学、表现、互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转变学生的观念,从说、听、问三方面为小组合作打下基础:

1.乐意说。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走上讲台,面对全体同学,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说”的学生必须要理清思路,反复思考,有一个反思的过程。

2.仔细听。“听”的学生为了要了解别人的发言中的观点与自己有何不同,有何长处,有何不足,必定会认真倾听。只有认真倾听了才能撷取别人的思想精华,博采众长,萌发灵感,触类旁通。

3.大胆问。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说、听、再说、再听,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地提出,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我经常跟学生们说,要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这能让学生在取长补短中更深入地探究问题。

二、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参与合作

在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参与合作,成为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

1.均衡实力,形成团队。在小组分配的过程中会发现,有的小组实力较强,每位同学都有一定的学习、交流能力。而有的小组实力较弱,没有一个人能领起全队。这时老师就需要在分组是考虑小组实力均衡。这样小组内成员可以相互帮助,各尽其责,从而取长补短,从而形成更进一步的思考。

2.成员编号,人人参与。根据各小组成员能力的不同;给他们编号,并分配相应的任务。一号为组长,在讨论时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二号为副组长,负责对“自学提示”上出示的问题在小组成员内分工;三号、四号为记录、整理员,负责记录、综合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次合作时,学生们都能各司其职,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所事事,谁又在里面一人包办了。

三、培训合作技巧,让学生学会合作

小组成员掌握一定的合作能力和技巧,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思考、交流、讨论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巧。

1.思考———合作学习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绝对不是培养未来的“南郭先生”,所以在合作之前要留给学生思考及做批注的时间,这为接下来学生高质量参与小组交流打下了基础。

2.交流———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小组合

作学习时需要每位小组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了解其他组员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共同进步。而之前“说、听、问”习惯的培养,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组交流也需要注重一些规则,如:小组内讨论时,每个人都必须或多或少说出自己的观点;说的时候声音不能太高,不影响其他组;注意倾听别人的观点,别人说过的,尽量不要重复;在别人交流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提出,并共同讨论;整理小组研究成果,准备在班上汇报展示等。组间讨论时,首先,要仔细听其他小组成员的回答,看看他们的观点是否和自己小组一样,如有不一样的交流时及时反驳,如一样,那么看有没有他们没有说到的观点,给他们补充。其次,注重组长的主持培训。交给组长一套串联整个交流的方法:注意小组内同学分工交流,注意与台下同学的补充交流等。

3.讨论———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小组交流时有

时会“英雄所见略同”,但有时也会“众说不一”,这时就需要大家各抒己见,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同时,老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要及时予以点拨,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从而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小组合作学习”的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endprint

猜你喜欢

观点成员交流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观点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